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总结四川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规律

2014-12-12 15:00:21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摘要:本文利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四川省221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

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与增长,因此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极具研究价值[1]。学术界对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具体到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按照研究区域范围大小,分为三个尺度:全国性宏观尺度研究面广,如空间分布、省际差异和空间错位等[2-7];区域性中观尺度研究集中于长三角、中部地区、海峡西岸等[8-11]。微观研究涉及的省份与全国34个省市区(包括港澳台)相比,所占比例较少[12-16],特别是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构成要素间关系,总结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规律,从而为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邻重庆,界于26°03′N—34°19′N,97°21′E—108°33′E之间,省域面积48.5×104km2。处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高原、山地、丘陵与平原分界明显,地势西高东低,由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境内河流1400多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区域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与“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之誉。不仅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单位数量大,而且拥有许多高级别景区。九寨沟-黄龙景区、峨眉山风景区、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等世界遗产享誉中外,大熊猫、银杉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贡嘎山、横断山区、长江等名山大川纵横。截止到2012年1月,四川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221个(占全国总数的8.7%),其中:5A旅游景区5个(占全国总数的6%)、4A级83个(占全国总数的9.6%)、3A级59个(占全国总数的11.3%)、2A级72个(占全国总数的5%)。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为四川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数据即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名单来源于四川省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www.scta.gov.cn/sclyj/),通过数字化得到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图1),并选用四川省基础地理数据和四川省统计年鉴作为辅助数据,采用ArcGIS9.3和Excel作为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空间分析。



图1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并选取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数(表1)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1 研究模型及其地理意义


3.四川省A 级景区空间结构类型

通常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均匀、随机和集聚三种空间分布类型[17]。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直观了解某个资源要素的分布状况,但均匀、随机、集聚几种情况往往会同时呈现出来,运用表1中最邻近点指数计算得出最邻近点指数R=5.5/23.42≈0.24<1,说明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属于集中凝聚型。


4.四川省A级景区空间结构特征

四川省各区域在不同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旅游等级景区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所拥有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也不尽相同。

4.1景区分布的等级结构特征

通常认为,地理要素在区域范围内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等级规模差异,最常见的即为城市规模分布的金字塔定律。同理,一个健全、合理、完善的区域A级景区体系在规模分布上也应该表现出这种等级规模差异特征。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A级景区体系的规模分布特征并非如此规则,而是以4A级景区和2A级景区数量居多[10]

截至2012年,四川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21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83家,3A级景区59家,2A级景区72家,1A级景区2家。考察四川省A级景区的等级规模差异,发现中间等级的旅游景区相对较多,而两端的高级和初级景区极少,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图2,图3),与传统金字塔型规模分布以及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4A和2A级景区数量突出的现象类似。金字塔型规模分布虽然比较稳定,但它反映的只是要素发展的初级阶段,代表了低端市场的需求[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端市场需求逐渐凸现并占据上风,纺锤型结构就代表了这种市场需求,四川省A级景区的等级规模总体上表现为纺锤型结构,但5A和1A景区的短缺意味着这种纺锤型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



图2 四川省A级景区统计




图3 四川省A级景区等级规模结构


4.2景区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

4.21景区分布的市际差异

如表2所示:从各市(州)的A级旅游景区总数分布看,分布差异较大,成都分布最多,其次是乐山和泸州,雅安、资阳、内江、甘孜州分布最少,仅是成都市的十四分之一。从各市(州)的3A级以上高级别旅游景区总数分布看,分布差异同样较大,成都分布最多,其次是乐山,内江分布最少,仅有一处。

从各市(州)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看,各地区差异较大。成都市旅游景区分布密度最高,是密度分布最小的甘孜州的173倍,其次是遂宁,再次是自贡、广安、泸州、乐山和南充,分布密度均高于0.001。



表2 四川省不同等级旅游景区分布统计


4.22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

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来研究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根据表1中公式,景区总数T=221,市(州)总数n=21,其对应景区个数见表2,通过计算,得到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集中指数G=31.48。假设221个A级旅游景区平均分布在各市(州)内,即每个市(州)的景区数量221/21≈10.52家,则此时地理集中指数G=10.52,31.48远大于10.52,表明从市(州)尺度来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较为集中。从表2可以看出,4A级和2A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多,4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广元、阿坝州和南充;2A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成都、泸州和绵阳。


4.23景区分布的均衡程度

根据四川省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发展潜力并参照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方案,把四川省21个市州分为五大经济区,即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和资阳5市;川南经济区包括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和乐山5市;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凉山州和雅安3市州;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南充、遂宁、达州、广安、巴中和广元6市;川西北经济区包括甘孜和阿坝两个州。统计显示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即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表3)。



表3 四川省各区域A级旅游景区统计


对A级旅游景区在五大经济区域的分布数量进行基尼系数分析,从而判断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在各地域的分布均匀程度。本文中N=5(即五大经济区域),根据表1中公式可得:Gini=0.8749,C=0.1251。说明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在五大经济区域中呈集中分布,空间分布均匀度很低。

根据表2 数据,借助于空间洛仑兹曲线进一步检验四川省A级景区分布的不均衡和集中程度(图3),结果表明,成都、乐山、泸州、绵阳、南充和广元6市的A级景区数量级占到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空间上表现出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



图3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空间洛伦茨曲线


从表3可以看出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布呈现如下特点:①最多集中在成都经济区(38.91%),成都经济区在地理区位上位于四川的中心地带,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此,该区又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的经济水平和便捷的交通也有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②其次是川东北经济区(25.79%),该地区位于嘉陵江上游,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加上便捷的铁路、公路和航道交通网,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该地区历史悠久,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③川南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占总量的22.17%,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峨眉山-乐山风景区和自贡-宜宾-泸州风景区均是四川省的精品旅游区。该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组成的“T”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底部,自然基础与经济基础都较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④攀西和川西北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相对较少,其中攀西经济区占6.79%、川西北经济区占6.33%。攀西经济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既有神秘古老的原始森林,溶洞、石林、温泉等自然景观,又有古朴的民族风情、古战场、古栈道、古城垣等古代人文景观,还有攀钢、二滩工业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现代高科技人文景观。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使该地区的旅游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川西北经济区位于高原地区,占据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是多条重要江河的源头,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极高且富有特色,天然林、天然湿地、野生动植物和生态草原等资源是发展观光、度假生态旅游的佳地。然而由于该区环境承载力较弱及历史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未得到深度有效开发。


5结论与建议

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四川省221个A级景区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四川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理论最邻近距离为23.42km,大于实际最邻近距离5.5km,最邻近指数为0.24小于1,表明全省范围内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型。

(2)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规模等级结构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纺锤形结构特征,而中间部分又以2A和4A级景区为主,等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3)从各市(州)旅游景区总数量分布看,无论从数量、级别还是从密度上看各市(州)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地区为成都、遂宁、自贡、广安、泸州、乐山和南充,低密度地区为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

(4)从市州尺度来看,地理集中指数为31.48远高于10.52,说明全省A级旅游景区的地理分布较为集中,半数以上A级旅游景区集中在成都、乐山、泸州、绵阳、南充和广元6市。

(5)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在五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基尼系数高达0. 8749),且分布均匀度很低,表现出A级旅游景区分布与交通线和河流布局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李肖慧.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06):55-56. [2]朱竑,陈晓亮.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3]吴必虎,堂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28.

[4]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 6):748 -752.

[5]马晓龙,杨新军.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713-720.

[6]吴必虎,俞曦,党宁.中国主题景区发展态势分析——基于国家A级旅游区(点)的统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1):89-93.

[7]潘竟虎,李俊峰.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3,(09):154-160.

[8]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4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07,27(1):157-160.

[9]王艾萍.中部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270-274.

[10]袁俊,余瑞林,刘承良,蒋永业.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0,(02):324-328.

[11]张永平,吴健生,黄秀兰,等.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9):1799-1805.

[12]许志晖,戴学军,庄大昌,等.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J].地理研究,2007,26(1):132-140.

[13]孔德林,乐上泓,黄远水.GIS辅助下的河南省高端旅游资源点空间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73-74.

[14]齐志南,石培基.基于“点一轴系统”理论的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1-103.

[15]毛小岗,宋金平,于伟.北京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1,31(8):1381-1386.

[16]黄远水,陈钢华,伍弦.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7):1195-1199.

[17]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吴国玺.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02):179-183.


作者:王香玉(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张辉(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北京,100044)


原标题:基于地理量化方法的四川省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