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幼龙

高幼龙

地质灾害调查室主任

名人简介

  高幼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地质灾害调查室主任。

  1974年3月出生,1991-1995年就读于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获本科学历。2005-2012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参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估)、监测预警、防治及研究。

  获奖情况:

  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1年);

  地质灾害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获河北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0年);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0);

  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科技进步奖),获中国岩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2010年);

  两次荣获“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技术带头人”称号。

  取得的主要成绩:

  1、主持建立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站,规划建立了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在实施地质调查项目《地质灾害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中,选择了地质灾害非常复杂的三峡库区巫山县城移民新址,建立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站。解决了监测数据实时采集、远程无线传输、自动处理、网络实时发布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实时化监测的目标。对GPS、固定式钻孔倾斜仪、TDR、孔隙水压力、降雨量、地下水流量等一批高精监测方法进行了集成;同时,对光纤传感技术(BOTDR)应用于滑坡监测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专家组评审认定,项目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示范站自建设运行以来,许多技术已在三峡库区和全国推广,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做出了贡献,成功避灾20余起,效益显著;接待了全国和世界数十批领导和同行专家考察,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方法技术现场研讨会”,“第一届中日韩滑坡现场交流研讨会”等会议,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效益明显;实时监测技术周期短,全程自动,能够反映灾害体各参数的瞬态变化,为库水波动与滑坡变形耦合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示范区科学意义典型,数据采、传、发平台良好,基础条件扎实,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评审,成为我国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之一。

  2、系统总结了地质灾害常用监测技术方法与集成优化方案,正在编制滑坡监测技术规范。

  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监测技术方法出现,并不断应用于滑坡等灾害防治体系中。从国家层面讲,需要对这些技术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进行系统总结、优化和集成,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变形特征地质灾害体的适宜监测技术方法体系,进而形成规范,指导工程实践。

  在多年从事《链子崖危岩体防治监测工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判据研究》、《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示范》等地调、科研和工程项目过程中,系统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各类监测技术方法,将监测技术分为变形、力、影响因素、宏观现象等四大类数十种小类,分别总结了各法的测量原理、系统构成、常用仪器、技术特点与适用性、施工与安装流程、数据记录与处理等,目前正在汇总,不久即将以专著(手册)形式出版,可为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同仁、大专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3、积极探索了监测数据后处理分析理论与方法

  在从事地质调查项目《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示范》、《滑坡监测预测新技术研究与推广》过程中,加强了理论体系研究,将监测技术划分为监测网技术、采传配合技术及后处理分析技术三个部分,认为三者之间不可或缺,并专门开展了多元监测数据综合处理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监测数据序列等距化、插值、剔除、平滑、平微求速度和加速度、拐点识别等多种预处理的理论与推荐方法;提出了同一部位不同元数据以及不同部位同一元数据的相关性、滞后性数学分析方法;开发了多元监测数据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研究成果改变了依赖于人为判断进行早期预警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