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前往大兴安岭地区考察典型矿床

2015-10-14 15:39:23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摘要:近日,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在内的多名院士专家在大兴安岭地区海拉尔—赤峰一线进行了为期11天的野外地质考察。

    近日,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在内的多名院士专家在大兴安岭地区海拉尔—赤峰一线进行了为期11天的野外地质考察。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是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与中生代滨太平洋成矿域相互叠加的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据悉,本次考察了大兴安岭地区新发现的4个典型矿床——比利亚谷、二道河、双尖子山、维拉斯托。 本次考察的矿床均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成矿带新发现的极具代表性的与热液活动有关的大型矿床。

    院士专家们对四个典型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行了梳理,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段新发现的陶来托斑岩型钼矿床、罕达盖矽卡岩型铁铜矿床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

    1、比利亚谷铅锌银矿床南西约10千米处为三河铅锌矿床,再往南西约20千米处为三道桥铅锌矿床,三个矿床空间上总体受北东向主断裂控制,赋矿地层、构造和围岩蚀变等成矿条件相近,形成北东向延长的矿集区或小型矿带。从构造等间距控矿理论来看,三河矿区与三道桥矿区之间的化探异常或矿化痕迹均于找矿,应予以重视。

    2、从垂直分带看,理论上一个完整成矿系统应由深部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和浅部的热液脉型矿床共同构成,区域上与比利亚谷同属得尔布干成矿区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经过剥蚀,斑岩体、铜钼矿体皆已出露,是深部斑岩型矿床已经出露的例证,而比利亚谷矿集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其相似,矿区目前除有不规则岩瘤和岩脉状产出的浅成—超浅成小岩体外尚未发现大型岩株,因此应注意在矿区深部寻找较高温元素矿床或斑岩型矿床。

    3、进一步加强二道河铅锌银矿床加强矿床地质、矿床类型、矿床成因、矿床模型研究,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指导,使该矿床真正成为大兴安岭中段的典型矿床。

    4、维拉斯托是大兴安岭南段新类型的矿床,除锡、铜、锌等常见金属以外,还出现了铷、天河石等在大兴安岭成矿带都不多见的矿产资源;这里成矿条件复杂,多种矿床类型交汇,是极佳的人才培养、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议将维拉斯托矿区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作为课题深入研究,进一步指导找矿勘查。

    5、四个矿山边采边探,进一步扩展地质找矿工作到矿区深部和外围。尽可能保护好岩芯,将其二次开发。慎重选择废石堆放区及尾矿坝址,协调好地表建筑和地下采区的空间关系。矿山开采过程中从记录到研究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要加强矿山地质人才培养。

    6、大兴安岭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复杂,成矿条件有利。应注意本地区的地层不整合面控矿现象,比如双尖子山银铅矿床上部为侏罗系火山岩,下部为二叠系大石寨组,两地层的不整合接触面可起到控矿的作用。要按时代、类型和含矿性等多个角度对本地区花岗岩类岩浆岩作进一步细致研究;对本地区花岗岩和火山岩的关系特别是燕山(晚)期花岗岩和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的关系要深入研究。

    7、应注意研究垂向上的区域成矿规律。不考虑地表覆盖的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层,按地层时代初步提出“四层楼”区域成矿模型。上述“四层楼”每一层均赋有自身相应的矿种和矿床类型,由老到新成矿作用逐渐变得复杂化,包括叠加成矿。由于后期的地层覆盖或风化剥蚀程度不同,应该灵活地、辩证地、因地制宜地研究分析矿床的深部分布规律。

    院士专家们建议,要加强大兴安岭地区典型矿床研究,通过“探边、摸底、找外围”进一步增加资源储量。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进行矿产勘查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王沛东、高征西)


原标题:加强典型矿床研究 叩响找矿突破之门——院士专家大兴安岭地区矿床调研记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