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实践大型重力活塞取样作业“新战法”

2015-10-19 16:06:12    来源:中国网

摘要:10月17日晚7时5分,“海洋六号”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第二航段第五个站位后甲板作业结束,4个多小时前投放的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成功回收。在随后召开的调查部例行班组长会上,利用取样器自身重量布放和回收重锤的新作业方式成为了重点交流的内容。

  10月17日晚7时5分,“海洋六号”深海资源调查航次第二航段第五个站位后甲板作业结束,4个多小时前投放的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成功回收。

  在随后召开的调查部例行班组长会上,利用取样器自身重量布放和回收重锤的新作业方式成为了重点交流的内容。


45e6624ca5e0b19359e7edb2edbf29aa.jpg


  “‘新战法’安全便捷,经过此前2个机动站位和本航段5个站位的成功实操,可靠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调查部部门长王俊珠表示。


“新战法”获得成功

  把作业方式称为一种“战法”,是因为每一次后甲板大型重力活塞作业就如同打一场仗:短短十几分钟内完成复杂的投放程序,需要方方面面的默契配合,作业人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重达800公斤的取样器和200公斤的重锤,以及各种钢缆和绳索等,让作业流程容不得稍许不严谨。

  偏偏就在新航段开始前,辅助液压卷扬因为故障暂时不能使用了,重锤布放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工作和安全需要,“海洋六号”船尾安装有滚筒和碰垫,对重力活塞取样过程中的重锤布放构成了一个障碍,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依靠辅助液压卷扬来解决的。

  因此,必须马上找到一种新“战法”。关键时刻,后甲板两位技术骨干——于立分和闫卫召提出利用取样器自身重量将重锤布放和回收的“新战法”。这一新作业方式经调查部讨论研究后确定下来,并得到临时党委会初步认可。

  当地时间10月11日、12日,“新战法”在2个机动站位作业时小试身手并取得成功。随着航段5个预定站位作业的成功实操,这一新作业方式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得以验证。王俊珠认为,“新战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和便利性。

  “新战法”带来了大惊喜,也因此很快得到一线操作人员的认可。第一作业组组长冯强强表示,新作业方式不仅解决了现实问题,而且实际运用起来比预期的还要好,保障安全的同时,也省事儿。


巧用定滑轮

  “新作业方式的关键点,是利用取样器自身的重量,而这又离不开一个定滑轮的使用。”于立分告诉记者,借助事先固定在后甲板A型架上的定滑轮,取样器自身的重量就可以巧妙地被借用,帮助完成重锤的布放。

  具体来说,“新战法”就是取样器布放入水后,操作人员将重锤缆分别与平衡杆和重锤连接,并将重锤缆穿过定滑轮;之后,取样器下放,利用取样器自身的重量将重锤提高并越过后甲板滚筒;再将取样器回收至合适位置,待重锤缆完全展开后,将定滑轮与重锤缆解开,取样器布放工作全部完成。

  实际上,善于钻研的于立分去年就和同事闫卫召提出了这一作业方式,在受到大家的鼓励之后,又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并最终在关键时刻解了后甲板作业的燃眉之急。

  创新靠的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经验。因为曾经干过10年地质钻探,于立分对钻研各种机械非常有兴趣,尤其定滑轮,更是他天天打交道的“老朋友”。这恰巧给了他灵感。在于立分看来,定滑轮虽然简单,但因为具有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在实践中用处非常多,“新战法”还只是它在后甲板上发挥用武之地的一个体现。

  “利用定滑轮布放重锤,是对原有作业方式很好的补充。”王俊珠评价道,“新战法”充分利用了后甲板现有作业工具,很有创新意义。


“人多智慧多”

  尽管各种高科技竞相亮相海洋调查的大舞台,但重力活塞取样这样的传统地质取样作业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海洋六号”后甲板的兄弟们以创新精神,实现了这一作业方式的“老树开新花”。

  据王俊珠介绍,经过几年的摸索,“海洋六号”后甲板作业时布放重锤已经形成了三种方式:吊机布放、辅助卷扬和ROV转接装置布放、定滑轮布放。在于立分看来,有了“多手”而不是“一手”,就能在后甲板作业时争取更多的主动,确保取样器布放和回收的安全。


创新需要个人开动脑筋,更离不开集体智慧。

  据了解,除了班组长会上交流讨论作业方式外,调查部的同事们在休息时间喝茶聊天时,也经常离不开作业方面的话题,大到作业方式的创新,小到如何打绳结、怎样进行手势交流等。“人多智慧多!”于立分强调,自己只是出了一份力而已,在提出和后面改进新作业方式的过程中,闫卫召、黎俊强等同事们也都发挥了聪明才智。(方黎明)


原标题:“海洋六号”研发出后甲板作业“新战法”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