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栋:谱绘中国地质壮美图景

2016-09-12 16:54:4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李廷栋(1930年10月7日—) 地质学家,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现栾城区)。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名誉馆长、河北地质大学(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名誉校长。

  951年10月,李四光(第二排左二)与北大地质系二年级全体学生合影_人物专访_中国勘测联合网

  ①1951年10月,李四光(第二排左二)与北大地质系二年级全体学生合影。

  李廷栋(左四)与中美同事在美国旧金山郊区考察_人物专访_中国勘测联合网

  ②1979年5月,李廷栋(左四)与中美同事在美国旧金山郊区考察。

  2014年,李廷栋获何梁何利奖_人物专访_中国勘测联合网

  ③2014年,李廷栋获何梁何利奖。

  1990年12月李廷栋在南极洲中国长城站_人物专访_中国勘测联合网

  ④1990年12月李廷栋在南极洲中国长城站。

  他是永不止步的地苑赤子

  出生于祖国内忧外患之时,成长于变革的历史潮流之中,李廷栋的人生轨迹其实就是中国时代变迁和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儿时“不想种地”的朴素理想,到为祖国的强盛而奋发读书的中学和大学时代,继而投身轰轰烈烈的国家建设,他的思想也在那些披荆斩棘的年代中不断升华。

  李廷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主义者。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有很多机会留在相对舒适的机关里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野外”。在野外地质考察中,李廷栋往往能够制定一系列精准高效的战略战术,将科技管理和一线科研进行完美融合。60多年来,他行程约200万千米,跑遍祖国各省(市、自治区)500多个城市和山野。在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他地质考察的足迹。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国家的兴衰,一项事业的成败,一个单位的枯荣,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没有一批造诣很深的人才”,是李廷栋深以为然的观点,这也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师者如兰。在中法喜马拉雅合作研究中,在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时,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始终是李廷栋最为重视的方面之一。给时间、给项目、争资金、压担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很多人受益于他的人才培养观。

  李廷栋被称为“平民院士”,这不仅是因为他生活上崇尚节俭,工作上一丝不苟,更是因为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和独特的处世哲学。“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以为主,不要自以为尊”是李廷栋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种处世哲学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准则。

  李廷栋的研究领域是地质,但却不囿于地质,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他在很多与其主要专业关系不是特别大的一些领域,他也非常关心,并能够将这些问题与地质进行结合。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我国深部地质探测研究,多次提出加强海洋地质、环境地质、国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建议。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军事地质、旅游地质等许多方面也都是他关注的领域。

  李廷栋是一个善于思考、长于综合的科学家,经过实践,将地质工作概括出一些理念和规律性认识,例如:“地质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并利用这种认识去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优化人类居住的环境”“地质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地质工作,哪里有人类存在,哪里就有地质工作,因为地质工作服务的面很广,而且越来越广”,以及“加强地质立典研究”“加强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的综合”等。这些认识已被地质界不少同仁所接受或引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86岁高龄,时光虽然老去,但李廷栋的科学思维依旧年轻如初。从2008年开始,他主持了一项重编中国地质志的项目,如今仍在继续;他不断地进行科普讲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让更多人认识地质、投身地质。

  李廷栋的一生和地质事业紧密相连,在那里,他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在那里,他笔耕不辍,探索不止。他是永不止步的地苑赤子。

    (文/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军 郑洪伟 刘勇 郑宁 张恒 丁伟翠)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