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二五”测绘地信工作 开辟“互联网+”新发展

2016-01-28 10:14:55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摘要:这是一抹绚丽夺目的亮色,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测绘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是一次充满艰辛的探索,顶层设计与基础布局相融合,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触及测绘的肌体;这是一场戮力同心的拼搏,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改革创新中成就辉煌。

       这是一抹绚丽夺目的亮色,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测绘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是一次充满艰辛的探索,顶层设计与基础布局相融合,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触及测绘的肌体;这是一场戮力同心的拼搏,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改革创新中成就辉煌。

  西部测图工程完成,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升天,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亚太,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惠及世界,几代测绘人的梦想变为现实。

  数字城市花开神州,天地图影响深远,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扬帆远航,大测绘时代已经来临,测绘地理信息强国令人期待。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在“互联网+”的风口,地理信息产业方兴未艾,与更多领域跨界融合,催生出许多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走过不平凡的五年。五年,白驹过隙,却注定会被历史深刻铭记。

  

优化环境 开创新局

  回顾过去的五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党的生日亲自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2011年,李克强同志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从理论层面、战略高度,以“五个重要”强调了测绘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宣布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启动,张高丽副总理亲任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这些不仅是对测绘人的极大激励,更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五年来,《测绘法》修订得到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纳入国家安全立法体系和年度立法计划;国务院颁布《地图管理条例》,为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推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为做好新常态下基础测绘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

  这五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解放思想,统领全局,破解难题,谋划思路,科学确立了新常态下“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发展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国家局党组的科学决策和有力施政,指引和激励全行业干部职工在改革中熔铸辉煌、在发展中彰显作为,绘就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经纬画卷。

  

打造品牌 提升实力

  进入“十二五”,大数据时代的脚步悄然而至。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这又是集成整合其他各类信息数据的公共基底。如何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局党组着眼事业发展全局,作出了建设数字城市、天地图和监测地理国情的决策部署。

  短短五年时间,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出炉了——

  数字城市建设在全国所有333个地级市和476个县级市全面展开,建成应用系统5600多个,建设成果在30多个领域、众多部门以及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成为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平台、提高生活质量的得力帮手、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同时,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步伐加快,27个智慧城市启动建设。

  天地图作为中国区域数据资源最丰富、最权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地图服务网站,自2011年开通以来,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人次访问,广泛服务于国家电子政务、不动产统一登记、防灾减灾等领域,成为方便群众的服务平台、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政府服务的公益平台、国家安全的保障平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地理国情监测生产组织和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取得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管理、沿海滩涂变化、三峡地区地质环境变化、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等一批有分量的监测成果,在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多规合一”和反恐维稳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三项重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仅打造了测绘品牌,激发了社会需求,也对测绘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局把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测绘项目,举全行业之力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夯实事业发展之基。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即将竣工,三维、动态、地心、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相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初步建成;西部测图工程完美收官,填补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我国陆地国土实现1:5万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国家1:5万、1:25万、1:1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年度动态更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现势、精确、可靠的地理信息保障;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完工,有力支撑了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极地测绘填补空白、硕果累累,为促进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开启我国自主航天测绘新时代。

  

普查国情 助推转型

  2013年初春,万物复苏。5万名测绘人整备戎装,奔赴祖国各地,从热闹都市到僻静山村,从深山密林到沙漠戈壁,从雪域高原到江南水乡,地毯式采集神州大地的自然、人文、资源等基础信息要素。夜以继日、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只为将大美神州的真实模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以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凝心聚力,投入到这一开创性工作中,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形成反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地理国情普查系列成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为常态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这既是一次实施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检阅和重大考验,也是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体系、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全面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机遇。地理国情普查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测绘人又一次迎难而上,严密的组织、统一的设计、明晰的责任、严格的管控、足额的经费,确保全国普查“一盘棋”。

  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普查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普查生产各项工作——

  全面摸清地理国情家底,完成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生产;建成全国地理国情数据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基于不同目标用途的地理国情服务系统,进行地理国情数据统计分析成果查询、检索、展示和分发提供;编制了地理国情普查系列图(集),直观、形象地反映我国地理国情资源分布、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信息;综合其他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科学分析我国人地关系协调程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发展潜力,促进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当前,普查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基本统计准备就绪,华夏大地最精准的“地理国情图”即将绘就。

  

服务大局 彰显作为

  当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总有一群人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获取灾区影像和地理信息,为抢险救灾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当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时,各类专题地图、领导工作用图和空间辅助决策系统便会及时出现在案头。

  当各行各业进行规划布局、开展工程建设时,开放、共享的地理信息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当你初到一地旅游观光,打开手机地图,食、住、行、娱、购等各类信息一目了然,让你畅游无忧。

  所有这一切,都凝聚着测绘人的智慧和奉献。人们不会忘记,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北京特大暴雨、泰山森林大火、海南台风、陕西山阳滑坡、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深圳滑坡等突发灾害抢险救援中,测绘人冲锋在前,一次次谱写顽强拼搏、科技救灾的华章;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APEC会议召开、冬奥会申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重大工作推进,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神舟”飞天等重大工程建设,测绘人的身影活跃在一线;经济普查、土地调查、水利普查、极地科考、环境治理、不动产登记等各个领域,少不了优质高效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人们更不会忘记,丰富多彩的政区、交通、旅游、生活和文化创意类地图,无处不在、方便快捷的手机地图、车载导航地图、互联网地图,给大众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五年间,“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宗旨已深刻融入测绘人的血脉,通过创新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实现“华丽转身”,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基础先行走向决策前沿,以崭新的姿态驰骋经济建设主战场。

  更为可贵的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以超凡的胆识和胸怀,大力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共赢、与军队测绘部门的融合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共建共享,地理信息应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扩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迸发出空前的活力和巨大的创造力。

  

产业发展 方兴未艾

  年均增长25%,从业单位、上市企业逐年递增,涵盖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研发与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已然成熟,应用领域覆盖经济建设各领域和大众日常生活,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十二五”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交出的答卷。

  五年间,地理信息产业被国务院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发改、科技、教育、工信、税务等部门提出支持举措,22个省(区)政府的配套政策文件相继颁布,为产业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通过政策支持、放宽准入、数据开放、项目驱动、规范市场等举措,地理信息产业在国家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逆势上扬,规模、质量、效益快速提升,为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五年,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遍地开花。浙江、四川、江苏、山东、广西、陕西等地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相继开建,产业集群式、集团型、集约化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商业巨头纷纷投入地理信息产业,中地信地理信息股权投资基金启动运营,产业跨界组合和资本融合,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充满活力的中小型企业勇当助推产业发展的主角,互联网地图、导航电子地图、手机地图及各类便携式移动定位服务蓬勃兴起,基于地理信息的新型应用和服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

  

国际舞台 中国声音

  2014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召开。中国政府将全球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与国际社会分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张高丽副总理手中接受这份数据大礼包的画面,一时传遍世界。

  这份厚礼,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多个部委500余位科技工作者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的结晶,对于人类认知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资源、环境与气候变化,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等具有非凡的应用价值。

  参与国际事务,彰显大国风范。“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世界测绘地理信息舞台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与联合国共同实施“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管理能力开发”项目计划,成功举办联合国第三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与世界50多个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30多个国家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等五大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组织事务,多位专家学者在这些组织中担任要职,我国首个主导编制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提交发布,中国在国际测绘地理信息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扩大;努力推动自主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走出去”战略硕果满枝。

  在2013年世界地理空间论坛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被授予杰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大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发展中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政府部门。评审委员会赞扬国家局“展示了卓越的战略远见、政策和能力”“彰显了测绘地理信息大国的责任意识、主导作用和突出贡献”。

  

强化支撑 激扬活力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五年,测绘人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强化体制、法制、科技、文化等多方面支撑,极大激发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和大批市、县管理部门相继更名为测绘地理信息局或地理信息局,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不断完善,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统一监管力度加大。

  历经10年修订的《地图管理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测绘法》修正案(草案)已上报国务院。以《测绘法》为核心,包括4部行政法规、 6部部门规章、近百部地方政府规章以及一大批规范性文件在内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

  积极实施“科技兴测”“人才强测”战略,着力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力弘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广泛宣传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新时期测绘好干部杨艳萍的名字广为传颂,“感动测绘人物”推选活动成功举办。在测绘精神的感召,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脚步为尺测乾坤、丹心一片绘社稷,奏响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岁月如歌,辉煌永存。回顾“十二五”,测绘人以昂扬之气、改革之勇、创新之举,在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强国的征程中实现新的跨越。“十三五”的航程已经开启,测绘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抒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王瑜婷)


原标题:岁月如歌 辉煌永存——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二五”改革发展巡礼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