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出版

2016-03-04 10:24:44    来源:地调局西安中心

摘要:青海省基性超基性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专著出版

  岩浆型Cu-Ni-PGE 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镍、铜及铂族元素主要赋存于该类型矿床中,其中60%以上的镍和90%以上的铂族元素均来源于该类矿床。其占世界镍、铂开采量的近一半或更多,该类矿床中铜矿储量约占全球铜矿总储量的5.5%,是铜矿的主要工业类型之一。因此,对岩浆型Ni -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无论在成矿理论上或找矿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镍铜铂矿产资源都处于相对紧缺状态。近年来,新疆的图拉尔根、甘肃的黑山、青海的牛鼻子梁等镍矿床的发现虽然有所裨益,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镍金属量达百万吨级的镍矿床,因而引起国际矿床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矿床形成于拉张型岛弧环境的认识,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找矿领域,并昭示着东昆仑造山带及曾经处于拉张状态的岛弧环境都具有形成岩浆型镍铜铂矿床的潜力。

  由宋忠宝、姜常义等编著的《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在地质出版社公开出版,反映了“十二五”期间地质大调查项目“青海省岩浆岩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研究”的基性超基性岩与成矿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介绍了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演化;第二章概述了基性、超基性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作用;第三章到第七章介绍了青海省5个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点)(拉水峡、牛鼻子梁、尕秀雅平东、夏日哈木)及红柳沟北钛铁矿点地质特征;第八章总结了柴周缘镍铜硫化物矿床和钛铁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第九章对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德尔尼铜(钴)矿床成矿类型进行了讨论;第十到十一章提出了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的找矿方向建议;第十二章为结语。

  经历时三年(2011-2013)的努力工作,取得十个方面的主要进展和认识:1、本次研究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将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划分为:北祁连、拉脊山、日月山-化隆、宗务隆、阿尔金、柴北缘、东昆仑、阿尼玛卿—布青山、兴海-苦海、西兰乌金、乌兰乌拉湖、可可西里一带的雀莫错西-波尔藏陇巴等十三个基性、超基性岩带。其中在日月山-化隆带分布有拉水峡铜镍矿床,柴北缘带分布有牛鼻子梁铜镍矿床,在东昆仑带分布有中国第二大铜镍矿—夏日哈木铜镍矿床。2、经项目组详细的野外调研,新发现了含镍矿化体的尕秀雅平东岩体和含钛铁矿-磷灰石矿化体的红柳沟岩体两个找矿靶区。3、总结出柴达木地块周缘的硫化物岩浆矿床和部分氧化物岩浆矿床的直接围岩均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从而,缩小了今后寻找同类矿床地域范围,明确了有利找矿的地质单元,增强了工作部署的针对性。 4、通过大量的野外调研,明确了柴北缘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内的镁质橄榄岩及其伴生的层状杂岩基体,都是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不具备形成镍铜硫化物岩浆矿床的地质条件。5、获取的牛鼻子梁岩体、尕秀雅平东岩体、红柳沟北、夏日哈木Ⅰ号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是367Ma、423Ma、410Ma和 439Ma,由此可限定柴周缘主要镍成矿期为志留纪-泥盆纪。这是在中国确定的新元古代、二叠纪两个主要镍成矿期之后新确认的第三个主要镍成矿期。6、系统总结了前人,尤其是近年来东昆仑、柴北缘、祁连山、阿尔金山脉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青海省北半部早古生代-泥盆纪期间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形成含矿岩体的构造环境。7、依据成矿背景、含矿岩体岩石学特征、成矿时代、镍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柴周缘镍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8、阐述了夏日哈木镍矿床形成于拉张型岛弧的破裂带,在世界上首次确认镍金属量达百万吨的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9、对青海省近年新发现的夏日哈木和牛鼻子梁镍矿床及赋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矿体与岩石成因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新认识。10、对有争议的阿尼玛卿—布青山岩带产出的德尔尼铜(钴)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提出德尔尼铜(钴)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以喷流—沉积为主体,以后期叠加成矿为特色的浅部复合盲矿床。

  全书约50万字,插图160幅,插表44个。本书可供野外勘查和矿床地质、教学、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和借鉴。

 

原标题:青海省基性超基性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专著出版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