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阶段回顾我国基础测绘的发展历程

2016-09-27 15:40:54    来源:中国测绘新闻网

摘要:我国的基础测绘起步晚,但是经过测绘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基础测绘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宏伟蜕变。回顾我国的基础测绘发展史,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承担着不同的时代发展任务,未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我过的基础测绘必将更上一层楼。

  我国的基础测绘起步晚,但是经过测绘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基础测绘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宏伟蜕变。回顾我国的基础测绘发展史,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承担着不同的时代发展任务,未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我国的基础测绘必将更上一层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测绘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平面、高程和重力基准体系,完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设,初步构建了全国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完成中蒙、中印、中巴、中尼、中缅、中俄、中朝、中越等国境线和多国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工作;建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100万、1:25万和1:5万数据库, 1:400万地形数据库、重力数据库等全国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1:5万基础地理信息对我国陆地国土的全部覆盖并实现重点要素年度更新,1:1万地图覆盖58%陆地国土,基本完成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行了多次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为我国历次南、北极考察提供了有效的测绘保障;测制了大量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其中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地形图覆盖全国大陆,大中城市测制了大量1:5000、1:2000、1:1000和1:500大比例尺地图。这些测绘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技术手段及成果服务方式看,新中国基础测绘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979年前:模拟产品不寻常_勘测资讯_中国勘测联合网

  1979年前:模拟产品不寻常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测绘装备落后,资料匮乏,物质条件非常艰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广大测绘工作者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新中国的建设的美丽蓝图,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基础测绘也不例外。

  测绘基准构建成绩卓著。建立了1954北京坐标系。截至1973年全国共测定10个天文基本点,构成了第一个全国天文经度基本点网。1966年基本完成全国大陆范围内的国家天文大地网、精密水准网、重力网布测。1973年国家测绘总局重组后,基础测绘工作陆续恢复,至1975年基本完成全国天文大地网的野外测量和国家第一期精密水准网(国家一、二等水准网)。70年代末建立起新的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建成全国天文大地网,一、二等水准网,国家重力基本网和卫星多普勒网等基础设施。1975年,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了高程测量,海拔8848.13米这一数据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基本地形图施测大规模展开。1958至1969年,国家局累计完成1:1万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5020幅,面积达38万多平方公里,1973年国家测绘总局重建后又陆续测绘14429幅,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测绘了大量1:1000、1:2000、1:5000和1:2.5万地形图。

  地形图编制硕果累累。截至1969年,编成1:5万地形图147幅。到1970年编制完成1:10万比例尺地形图4000多幅。1975年完成青藏高原地区和中国北部缺图地区1:10万地形图测绘后,覆盖全国的第一代1:10万地形图全部测绘或编绘完成。军队测绘部门在1951年用民国时期地图为主编制完成1:50万陆、海、空军共用图,1970年后以新测地形图为基础资料编制成1:50万地形图。这一时期还开展了省、地、县、社各级地图、农业建设规划图、经济地图集和综合性地图集的编制业务。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