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投入试运行

2016-12-16 10:40:54    来源:新闻组

摘要:由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支持,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建设和运行任务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在瑞典基律纳通过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

  据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最新消息,2016年12月15日,由国家高分重大专项支持,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担建设和运行任务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简称“北极站”)在瑞典基律纳通过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

  北极站全貌

  北极站全貌

  北极站落成仪式于当地时间2016年12月15日12时(北京时间19时)举行

  北极站落成仪式于当地时间2016年12月15日12时(北京时间19时)举行

   北极站历经两年建设完成,是我国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种分辨率卫星的接收能力。北极站的落成运行极大提高了我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尤其可以大大增加卫星拍摄数据的下传时效,这对自然灾害等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北极站具备哪些独特性

  1、特殊的地理优势,极大提高我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

  北极站位于瑞典基律纳航天中心,站址经纬度为北纬67°53’、东经21°04’,位于北极圈以北约200公里处。极轨卫星南北向绕地球运转,每轨都会飞越极地上空。因此北极站的落成可大大增加卫星拍摄数据的下传时效。

  对于同一颗卫星而言,国内站每天平均接收轨道约5轨,而北极站每天平均接收轨道约12轨,数据接收量是国内站的2倍以上。

  对于全球数据获取,国内站获取某一区域数据的最长时间间隔可达7个小时以上,而北极站获取同样区域数据的最长时间间隔不会超过3.5个小时,全球任意地区数据的平均获取时间不超过2小时,数据获取时效性可以提升1倍以上。

  五个圈分别是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昆明站和北极站接收覆盖圈

  五个圈分别是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昆明站和北极站接收覆盖圈

  2、技术性能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

  三频段数据接收能力:

  北极站天线系统拥有S/X/Ka三频段数据接收能力,这是我国三频段天线的第一次工程化应用;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套具备Ka频段极轨卫星数据接收能力的接收系统。

  北极站可以接收三种不同频段信号。频段指的是卫星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S是最传统的测控频段,X是目前主流的数据频段,Ka是目前最前沿的、未来发展主流的频段。

技术性能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

  采用紧凑的三频段馈源,中间是三频段馈源,大伞是主天线面(主反射面)。馈源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把无线电波变成电信号(空中传输的是无线电波,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是电信号)

  更高的码速率:

  北极站天线系统数据最高支持的接收码速率为4×1.5Gbps(Ka频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前的天线系统,支持的码速率为2×450Mbps(X频段)。这一参数意味着,北极站天线系统对未来卫星数据接收的支持能力是以前系统的5倍。

12月15日15:52:40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视频拍摄的北极站

  12月15日15:52:40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视频拍摄的北极站

  关键技术突破:

  为了应对地域条件、气候条件、工作条件等挑战,北极站在工程建设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包括大型三轴天线结构系统轻型化、模块化、抗低温、易拆装设计、无人值守和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等。通过北极站建设,我国接收站相关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极站的天线面采用碳纤维材料,使得天线成功“瘦身”,提高了天线的动态性能。

  作为首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北极站需要在国内进行组装测试后,再运到极地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重新组装。因此,易拆装、模块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可以极大提高现场的安装调试效率。

  作为无人值守站,北极站就像一个智能机器人。只需告诉它遥感卫星在哪里,它即可完成从遥感卫星上下载数据的全部过程,并传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总部。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世界上接收与处理卫星数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目前,由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和昆明站组成的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与空间科学卫星数据接收站网,可实现覆盖我国全部国土和亚洲70%陆地区域的实时数据接收能力。北极站的投入运行,极大提高了我国全球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