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耀:培育数据文化 发展时空大数据

2017-10-30 10:28:10    来源:中国测绘报

摘要:本文为王家耀院士在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主题报告《培育数据文化 发展时空大数据》的部分内容。

  编者的话:在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作了题为《培育数据文化 发展时空大数据》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数据文化的内涵、培育数据文化的途径、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发展时空大数据、变“后发优势”为“现实优势”提出了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本报现摘登王家耀院士的报告,以飨读者。

王家耀:培育数据文化 发展时空大数据

  数据与文化密不可分

  数据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数据活动过程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数据活动过程又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的面貌。可以这么说,数据活动过程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即数据文化。当“一切靠数据说话,一切凭数据决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是数据文化的形成。数据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和文化现象,它尊重事实、强调精确、推崇理性和逻辑性。

  数据最早来源于测量,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没有数据也没有科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数据总量不断增加,且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称之为“大数据”。摩尔定律,使人类保存数据的能力增强;社交网络,使人类生产数据的能力增强;数据挖掘,使人类使用数据的能力增强,这被称之为“改革世界的三股力量”,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数据必然有计算,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这就是计算型智能社会的兴起,“数据+计算+3D打印+众包”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新名词的出现,都将预示着一种趋势,并极可能成为改变未来的驱动力。回顾历史,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仍是个数据文化相对匮乏的国家,但我国的数据文化已经开始形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

  今年5月25日贵阳大数据博览会期间,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了大数据十大新名词,即块数据、主权区块链、轶序互联网、激活数据学、5G社会、开放数据、数据交易、数据铁笼、数据安全、数权法。十大新名词的发布,既揭示了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又反映了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代表了中国在实施大数据战略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说明中国在推动大数据发展中抢占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规则创新的制高点,正在开启信息时代的数据文化建设。

  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世界管理和全球治理、区域管理和区域治理、国家管理和国家治理、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等,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时空大数据正日益成为全球、地区、国家、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

  大数据已在我国全面兴起。2010年以来,相继成立了许多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大数据研究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在积极行动,大数据应用初见成效。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时空大数据平台受到重视,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时空大数据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解决城市病的重要工具;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精准扶贫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大数据在我国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论述大数据的多,研究科学大数据的少;谈论一般大数据的多,研究时空大数据的少;试图掌握大数据的多,真正应用大数据的少;挂牌的大数据研究单位很多,但虚的多、实的少,还未形成大数据理论体系和大数据产业链等。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数据文化尚未受到重视,数据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变“后发优势”为“现实优势”

  大数据已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性新资源,人类将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智能型世界。在这个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作为正在赶超发达国家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历史赋予中国前所未有的机遇,使我们占有了“后发优势”。但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这种“后发优势”,并不容易。

  首先,要进行思维变革。尽管2014年我国就首次将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3月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大数据战略及行动计划,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随之发布了有关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文件,但是大数据理念、意识、思维在我国尚未普遍建立。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否则 “后发优势”就不可能变成“现实优势”。

  其次,要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把时空大数据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切忌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第三,要努力推进时空大数据产业化,走出一条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的产业发展之路。在理论创新上,围绕时空大数据科学理论体系、时空大数据计算系统与科学理论、时空大数据驱动的颠覆性应用模型探索等开展重大基础研究,构建时空大数据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在技术创新上,围绕时空大数据存储管理、时空大数据智能综合与多尺度时空数据库自动生成及增量级联更新、时空大数据清洗、数据分析与挖掘、时空大数据可视化、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与深度增强学习、人类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形成时空大数据技术体系;在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上,围绕时空大数据获取、处理、分析、挖掘、管理、应用等环节,研发时空大数据存储与管理软件、分析与挖掘软件、可视化软件等软件产品、软硬件集成产品和多样化数据产品,提供时空数据与各行各业大数据、业务流程及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时空大数据解决方案,形成比较健全实用的时空大数据产品体系。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建设数据文化,提高国民数据文化素质。国家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科技、经济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国民素质和文化的竞争。没有一个健康、理性、与时俱进的文化,一个国家就难以变得强大。为此,我们要让时空大数据走出学院式的象牙塔,把数据这个科技符号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将“大数据”这个社会精英们的话题变成一个大众话题,使数据文化进入国民的视野,融入国民的意识和血液。我们要把数据科学变成数据文化,让数据文化反哺数据科学,推动时空大数据应用发展,使大数据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测绘报2017年10月17日第三版)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