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如来天网”演练成功 无人机监管有望彻底改观

2017-03-28 11:55:09    来源:新闻组

摘要: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如来天网”系统在北京成功进行了捕获全国多地无人机地理位置信息测试演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图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RUNET”是无人机管控网络Regulating UAV NETwork的缩写,中文谐音为“如来天网”)

  (“RUNET”是无人机管控网络Regulating UAV NETwork的缩写,中文谐音为“如来天网”)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利用其自主研制的无人航空器管控系统RUNET系统在北京成功进行了捕获全国多地无人机地理位置信息测试演练。此次演练还融合了深圳飞马机器人飞马管控和青岛云世纪U-CARE系统。测试开始后,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北京、天津、青岛、广州、深圳、南宁、成都、桂林、石家庄、承德、郑州、开封及洪泽湖区等地无人机飞行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移动通讯公网和卫星通信网都陆续被捕获进管控系统。记者在管控系统测试大厅大屏幕上看到,全国多地飞行的无人机身份识别、无人机地理位置和飞行高度等信息清晰地在大屏幕上显示。大屏幕上还显示了飞机周边的模拟动态电子地理围栏,并可对飞机飞入禁飞区、飞出约束区发出警报。

  据了解,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的这一管控系统的目的是研究融合异构各类管控系统、兼容各类无人航空器信息流,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在基于动态地理电子围栏等技术管控无人机方面提供研究解决方案。

  “RUNET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RUNET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拥有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精准地图服务、多学科全国各类地表数据库以及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技术研发能力,可为各类无人机管控系统提供精准定位服务和动态地理围栏构建,还提供地貌、交通、地上建筑物及人口、国土资源、农田耕地等地理信息以及飞行区域气象服务,让无人机在低空复杂地理环境下的飞行也能够精准地被管控起来,并获得地理信息服务。

  “RUNET系统”可以多终端查询无人航空器飞行计划、飞行记录

  (“RUNET系统”可以多终端查询无人航空器飞行计划、飞行记录)

  记者通过现场体验了解到,目前演示的是管控系统远程捕获无人机身份和三维地理位置信息,这些无人机还是属于“合作对象”。对于无人机飞行的精准管控和服务,未来还有好多的科学问题,例如包括从现在的单向链路向双向链路发展,通过为无人机提供高精准的地理位置、所在位置地表各类地理数据,气象状况和动态电子地理围栏信息等让广大的无人机飞行组织者主动愿意成为管控系统的合作对象,这样一方面无人机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增值地理信息服务,同时也建立起授权部门可以远程处置飞入违禁区的无人机等技术能力,这些还需要国家和社会投入力量研究。

  据悉,近日中国科学院依托地理资源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无人机遥感与农林植保应用标准规范,构建基于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的全国无人机组网观测和管控平台、无人机遥感大数据汇聚与管理应用平台等。开展基于动态电子地理围栏的管控、异构多源无人机组网控制等就是其未来重点工作之一。

“RUNET系统”可以设置电子围栏以及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统计 

  (“RUNET系统”可以设置电子围栏以及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统计)

  配合这次无人机组网管控系统测试的有武警警种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单位,深圳飞马机器人、青岛云世纪、北京中测新图、天津全华时代、中翼通航、广州激速、桂林航龙科讯、承德摩天电子等二十多家企业参与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国家遥感中心无人机遥感专家组来自研究所、高校和空军方面部分专家观摩了测试。这是全国第一次组织融合多类别无人机管控系统、开展多类别无人机通过多链路接入管控系统的实验。测试过程克服了多类别管控系统融合嵌入技术、大规模并发信息流系统压力、机载跟踪器适应性技术改造等问题,测试圆满成功。(文/中国经济网)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