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质工作大有用武之地——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

2017-08-01 15:22:45    来源:中国矿业报

摘要:在现代战争全要素的复杂信息数据链中,军事地质成果或者说军事地质信息是立体化、透明化和信息化战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新的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对我军战场环境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精准的军事地质数据已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因此,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军事斗争准备,开展军事地质调查与研究刻不容缓。

军事地质工作大有用武之地

  军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交叉学科,是将地质学(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应用于军事工程构筑及后勤保障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预定战区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包括海洋地质),为设计、筑建工事、筑城障碍物、军用道路、军用桥梁、军用建筑物提供地质资料,勘查有关战略性矿产资源等。

  《孙子兵法》中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地形、地貌对排兵布阵的影响以及与后勤保障的关系。地质在军事中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可以为军事装备提供原材料与动力。自古至今,从冷武器到热武器以及热核武器,战争就没有离开过矿产资源。因此,对于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国际间冲突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并引导着战争的走向,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地质显得尤其重要。据有关专家分析,随着计算机网络、全球定位、高精度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精确制导和深穿透炸弹、隐形武器、超高速装备等的运用,现代战争已发展成为陆、海、空、天、电、网等全维度、全时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显性和隐性战争的有机结合。战争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复杂战场环境的深刻了解和对包括地质信息在内的多元战场空间信息的娴熟运用。

  在现代战争全要素的复杂信息数据链中,军事地质成果或者说军事地质信息是立体化、透明化和信息化战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战略筹划、指挥控制、驻屯集结、野战机动等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越是现代信息化战争,越要重视收集地质地理空间信息情报,建立海、地、空、天一体化信息数据库;越是高新技术战争,越要关注战场环境,特别是电、磁、重、放等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调查,越要重视军事工程选址及建设的水文条件、地质结构等的科学评估。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战场地质信息收集、储备和运用。当初,日本为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地质情报收集。清末时期就形成了所谓的“支那地学调查报告”;侵华战争中有20多个军事部门与专业队伍对中国各地开展地质调查测绘,掌握的地质信息数据极为缜密与精准,是日本实施军事侵略与资源掠夺的一大帮凶。当今,西方军事强国更是依靠其先进的卫星监控系统和专业的地质调查部门,在全球撒下了收集地质情报信息的“天罗地网”。英、美等国开展的军事地质工作广泛运用现代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卫星与雷达遥感、地质计算与模拟等先进技术,研究领域正从战略战术分析、野外给水保障、地面承载通行、武器装备试验、地质灾害规避、资源获取利用、战场工程建设等传统领域,拓展到自然重电磁环境、核试验与核生化监测监控、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后生态环境重建,以及地质地球物理武器研试与应用等新兴领域。

  无须讳言,我们的军事地质调查起步晚、欠账多,军事地质信息建设滞后、军事地质调查空白较多,专业队伍建设较晚,与美、俄等军事大国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不能满足新时期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在当前,我国在向新兴大国、世界强国崛起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诸多 “成长烦恼”,面临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我国领土、领海与多个国家相邻,存有不少陆地与海洋争议区,查清热点地区的地质背景、资源禀赋、战场环境,确保在领土纷争、边界划界乃至局部战争中,夺取政治外交与军事斗争主动权至关重要。同时,一些国家在我国的边疆寻机滋事,甚至侵入我国境线内,我军戍边固防的任务十分紧迫、非常艰巨,查明边境战场地质环境、加强边海防的防卫管控建设至关重要。

  因此,全面搞清地缘战场环境、战场全域环境、作战任务环境、火力运用环境,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立体战场环境保障能力,迫切需要补课赶队、补齐短板,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而从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看,信息化战争主要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离不开对战场地质环境的认知与利用,掌控地下地质结构、水下地质环境和空间地球物理特征等信息权,已成为新的军事竞争焦点之一。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地质工作及其发展水平。

  从中国的具体特点及其长期的实践经验来看,军事地质工作要后来居上,抢抓机遇,其科学的路径有两点不能忽视:一是加强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二是组建专门的军事地质队伍。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根据新的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以及现代战场环境保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紧迫需求,是争夺未来发展主导权的长远需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早已开始军事地质工作的布局谋篇。全军改革工作启动后,武警黄金部队被赋予军事地质使命,中心工作由“市场”转变为“战场”。按照《解放军报》的说法,这是全军与武警部队唯一的国家地质野战军。另一方面,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初见成效。正如武警黄金部队领导所言,“军事地质调查任务是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许多关键问题需要军队和地方共同努力,走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武警黄金指挥部要积极对接国土资源系统,加强军事地质技术体制和数据标准建设,加快建立军事地质领域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构建完善的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2016年 4月26日,首届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京举办,与会者围绕地质工作如何与军事工作更加深度融合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5名院士受邀成为军事地质工作高级“智囊”。论坛期间,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交换了第一批成果。2017年5月初,第一届军事地质专家委员会在武警黄金指挥部正式成立。该部队还与军内外11个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这些,无疑是深刻理解国土资源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实现新军事变革、建设强大国防的有力支撑。

  据了解,黄金部队把军事地质工作作为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作为支撑备战打仗的“使命工程”来抓。为了早日给国家战略筹划、国防工程、部队军事行动提供精准的地质技术数据,武警黄金指挥部从将军、指挥员到分队的普通士兵,人人立下了“与时间赛跑,早日把军事地质成果送入作战部队”的军令状。据披露,转型“升级”后担负战场环境保障体系建设的武警黄金部队,在探索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军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构建军事地质调查组织管理新模式、新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出了一系列军事地质调查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军事地质调查领域多项空白。

  “艰难铸利剑,沙场砺精兵。”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辉煌成就表明,只要具有宏大的战略视野、强烈的战略忧患,全面准确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时和势,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可以铸就新时期军事地质工作的光荣与梦想,谱写出属于军事地质人的英雄史诗。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