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世界地图》:还你一个真实的世界

2017-08-25 13:46:28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面对注定要失真的世界地图,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系列世界地图》:还你一个真实的世界

  面对注定要失真的世界地图,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实际上,还是有人在努力让我们通过地图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郝晓光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本报记者 张文静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游历全世界是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望。更多时候,我们是透过地图来观察和了解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然而,你是否想过,世界地图也可能有所偏差,展现的并非真实的世界?这样的偏差对你又会有何影响?

  失真的世界地图

  当你打开谷歌世界地图查看时,你可能想不到,真实的世界并非这个样子。地图上,格陵兰岛的面积看起来和非洲差不多,但实际上前者只是后者的十四分之一;南美洲似乎与欧洲的面积不分上下,可实际上南美洲的大小是欧洲的两倍。

  谷歌地图的参照模型墨卡托地图,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世界地图之一。它是由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绘制出的。绘制方法简言之,就是将地球放进一个空心的圆柱体里,地球的基准纬线与圆柱体相切,此时,假设地球中心有一盏灯,可以将球面上的信息投射到圆柱体上。然后,把投射好的圆柱面展开,就得到了墨卡托地图。

  航海时代,墨卡托地图是个出色的工具。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会导致变形,越往两级靠近,变形程度越严重。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美国波士顿地区的公立学校宣布,将为部分学生展示的墨卡托地图替换为高尔—彼得斯投影地图。高尔—彼得斯投影地图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墨卡托地图的变形问题,但却仍没有摆脱比例失真的问题。

  此前在国内,一篇名为《俄罗斯没有那么大,欧洲真的超小,我们看到的地图一直都错得离谱》的文章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文章列举了一家国外网站对世界地图上各大洲或国家的真实大小进行的比对。“在目前地图版本的非洲,感觉好像就比中国的版图大一些,但事实是,非洲的面积比西欧、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的面积总和还要大,是世界第二大洲。”很多网友看完评论“世界观已崩塌”。

  “地球是个球体,要把球体在平面上呈现,就要经过投影,而经过投影呈现的地图,就会出现失真现象。”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告诉记者,“这就像是把一个篮球切成两半再铺开,篮球表面肯定会有褶皱。非要把褶皱铺平,就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

  面对注定要失真的世界地图,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实际上,还是有人在努力让我们通过地图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郝晓光就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失真的世界地图

  不同角度看世界

  2000年,郝晓光就完成了《系列世界地图》的编制,这一系列世界地图共有四幅,按照“双经双纬”的原则,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线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为“纬线世界地图”,等于用四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尤其是通过“横切”地球得到的两幅“纬线世界地图”,突破了以往地图设计“纵切”的局限,使得南北极周边的格局被更真实地展现出来。

  东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占据了版面的主要位置,世界海洋变形相对较小,因而适用于表达国际航海线;西半球版世界地图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分布在图幅两边,东经和西经对称排列,因此更适用于表示世界标准时区分布。

  在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因南极洲的形状和面积变形较小,适用于表达各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位置;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则尤其适合国际航空线的呈现,因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陆地和五分之四的国家都位于北半球。

  “这四张地图每一张都是从某一个角度看世界,都有其独特性。把四张结合到一起,才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图景。”郝晓光说。

  2013年9月,这四幅地图之一的南半球版世界地图以竖版《世界地势图》的形式出版。在此之前,四幅地图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科学考察、军事等领域。

  目前国际通用的世界地图基本是两个版本——亚太版和欧美版。亚太版以太平洋为中心,欧美版则以大西洋为中心。我国现在通用的是亚太版世界地图,但它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读者阅图时的方向感不强。中国位于世界东方,但在亚太版世界地图上,中国却位于图中央偏左方;其次,这版地图上,国际日期变更线既不是中央经线,也不是左边经线和右边经线,读者很难从地理分布上感受到日期的变更,容易造成时区概念上的混淆。”郝晓光说。

  欧美版世界地图是对亚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补充,但即使两者结合起来,仍存在问题。“这两版地图的投影方法是采用经线纵向分割地球仪,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但南、北半球的变形较大且与周缘地区的相互关系不太明确。”郝晓光举例说,“比如,南极洲的面积为澳大利亚的1.8倍,但在‘经线世界地图’上却为3.8倍;南极洲被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这三块大陆环抱,但在‘经线世界地图’上却是平行关系。”

  “地球是圆的,可以纵切,就可以横切,有‘经线世界地图’,就可以有‘纬线世界地图’。”郝晓光说,“有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技术上就不是难事了。”为了符合国人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心理,让中国版图“大公鸡”的姿态更完美,郝晓光还将南半球版世界地图由横版变为了竖版。

  再现世界的特殊方式

  “世界地图虽是一张纸,但它却给人灌输一种世界的框架和模式,仿佛世界就是地图呈现的那个样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曾说,“郝晓光的竖版世界地图,能够给国人提供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在郝晓光看来,世界地图作为一种再现世界的特殊方式,一直在伴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改变而演进。“世界地图的历史,就是人类与周围世界不断变化的关系的历史,世界地图描绘出国家的兴衰、宗教的形成、科学的诞生。”

  世界地图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意境地图、宗教地图、航海时代的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等五个阶段。

  “公元前的意境地图并不是具象的影像、基于坐标系的几何绘制以及标准化的空间构成,而是很完善的观念地图,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公元前500年,古希腊人赫加斯特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把希腊作为世界中心,周围是一片海洋和小块陆地,突出了希腊人的世界观。”郝晓光介绍说,“宗教地图的制作完全是出于宗教和哲学目的,制图者大部分是神职人员,这些地图将宗教信仰放在比单纯的地理内容更加优越的地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以罗马为中心,主要意图是向世人展示宗教世界的地理学观念,并尽可能将地图上的地点与《圣经》中的记载联系起来,使地图成了指引人们了解当时知识的精神向导。”

  此后,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探险活动,航海时代的地图产生。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类视野的扩大和近代人类的洲际性大迁移,出现了全球性的统一格局,丰富和更新了人类知识,也促进了世界地图的发展。同时,导航以及测量仪器的重大革新大大提升了世界地图制作的质量。

  后来,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近代地图有了较大的进步。“世界地图的绘制抛开了那些印象化、象征性或者观念上的景观表现,更加关注如何按照比例来呈现客观世界。这个时期编制的世界地图有了一种通用性,各大洲和海岸线逐渐接近真实世界的轮廓,世界地图开始广泛用于表达国家的主权、领土分布、与周边区域的关系等方面。”郝晓光介绍说,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地图更有了革命性的飞跃,世界地图能够更细致、精准地绘制。

  《中国科学报》 (2017-08-25 第5版 文化)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