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喜:形式主义将阻碍中国测绘大发展

2014-12-30 10:58:42    来源:3sNews

摘要:“测绘人要有基础理论,但要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吗?不一定。优秀的科学家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及创造力。”大地测量学家杨元喜院士说。

人物

    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专家,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长安大学双聘院。1956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梁徐镇双墩村,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系列理论体系和自适应抗差导航定位理论体系的原创者。主要从事大地测量研究,研究方向为动态大地测量及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理论。在测量抗差估计理论和自适应估计理论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测绘人要有基础理论,但要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吗?不一定。优秀的科学家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及创造力,但并不是丰富的科学进步奖,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照葫芦画瓢式的科技进步,是不可能得到国际认可的。”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杨元喜院士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这样说道。

  

以下是现场发言实录(未经本人核实):

  杨元喜:我关心测绘教育。我认为测绘教育是测绘事业发展的根本,是测绘人才成长的根本,是测绘学风发展的根本。没有这个环节我们后面所做的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要科技进步首先需要创新,要创新首先需要人才。所以说测绘教育在这当中发挥了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

  说到测绘人才,15年来我们测绘教育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我们国家测绘行业有一大批学识渊博的老院士、老科学家、学风扎实、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关键是品行作风都很好。我们测绘学科测绘事业还缺人才吗?如果缺乏人才,那么还缺什么样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教育方面我们的重点应该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一些思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测绘发展之本。没有人才测绘事业没有办法发展,我们有了高端设备不会高端应用,仍然是在低端水平。

  合格的测绘工作教育者,应该是培养人才。要围绕测绘创新挑战,利用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事业心强、作风正、素质高、业务精的测绘人。在大工程组织方面,我们有工程科学家,在具体服务和应用方面,我们有工程技术人员。中国测绘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包括理论方法创建者、也有系统设备工程建设的实施者,同样也有需要测绘管理的人才,包括测绘产品的保障人才。

  测绘管理人才这是领导的事情,不需要我们推荐,但是测绘保障人才是我们培养的。他需要有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需要一种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把控当下的能力。而学术人才需要有一种创新精神、创新的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理论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工程技术人才,我认为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方法,要有一定的经验。

  中国有十个或者一百个测绘天才,不能解决中国的测绘事业问题。同样,有一千个生产技术人才根本解决不了中国测绘的技术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理论科学家、需要工程科学家、同样也需要技术人员。创新的科学人才是测绘技术的创造者,同样也是测绘技术的发明者、学科的创建者。工程科学家应该是测绘产业的开拓者和重大工程设计者和理论者。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测绘科学人力资源大国,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测绘科学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并不强,缺乏高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因而原创能力薄弱。

  如今,号称人才的人为数众多,能够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人很多,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的人也不少。中国专利是一个赚钱的体系,所以申请专利相对容易。12月13号英国的一家报纸上,中国的专利申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赶上了美国和日本,在2010年和美国持平。但是高端的专利申请率很低,我们申请专利只是为了包装,只是为了个人的荣誉,甚至只是为了晋升,并无他求,甚至有人花钱养了一个专利。这就是迎合目前的评价体系,所以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既要有事业心,要有综合素质,要有好的品德,具有探索的精神、创新的能力。要有建设的测绘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样也要用科学的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具有创造知识、传递知识和人才创新培养人才方面的能力。

  但目前,我们还要结合许多评价体系,单位内部的评价体系中,科技进步奖的地位非同小可。大家可能都会受到各个报社给你们发的邀请函,给你们登报,但是是需要花钱的。花了钱,报纸头版头条登了你一条的报道发明了什么,这是花钱买的版面,拿这个版面跟组织要荣誉。相当于原始投入了钱,得到的是一大堆荣誉。我认为,人才培养关键在于育德、育智、育人。育德是锻造高素质的测绘人才,这是基本;育智是达到打造测绘科学创新的基本功;育人,要有能力,要具备在关键服务能力和关键问题的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淡薄名利、乐于奉献,要有好的修养,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要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会成就你优雅的语言、高尚的情操、庄重的仪表和朴素的作风。因此,这些从思想上、知识上、语言上培养测绘学人才,思想育人、知识育人、语言育人、和行为育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求知必须要有德,德是我们行为的根本,既是指南,也是社会向导。如果一个人没有做人的原则,即便他拥有丰富的知识,他犯罪的几率也很高。如果一个低素质的人缺乏做人准则,那么他的知识越丰富,他对社会风险越大。聪明和狡猾最大的差别是品德,所有狡猾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

  能力强和弱并不那么重要,但是不爱岗敬业,便做不好测绘。只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行,光是劳模也不能成就测绘事业。因此,要有品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于测绘人才德育方面,我认为测绘人才需要有科学精神,需要有事业心,需要有责任感,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大胆追求真理,需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简单说,“缺德”这个词很难听,其实,我们并不太缺这个“德”,但是有时候缺少责任感,这比智力比知识重要,能力比智力重要、素质比能力重要,品德比素质重要。因此,作为一个测绘人需要的是综合素质。

  同时,测绘人要有基础理论。但如果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就一定会是很好的科学家吗?不一定,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及创造力,但并不是丰富的科学进步奖,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照葫芦画瓢式的科技进步,是不可能得到国际认可的。我们有几十个上百个科学进步奖,拿到国际上比试一番,有多少是能拿到国际上发表的,有多少外国人肯用你的中国的理论?因此,智者一定是一个会学习的人,但会学习的人却不一定是一名智者。

  测绘学科的发展,要利用有限的课时,寻求学习新的知识。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能力方面,会听到现在应酬太多,没有时间学习,时间紧,没有时间安排讲座等,这都是借口。没有新知识的学习,不可能有测绘人才。中国测绘教育一定要有新知识、新技术,教育上还要下大功夫。

  能力方面,学习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这里的“能”,不是微创造或者伪创造。我认为,大多数科学进步奖是以微创造为主。微创造尚可,但伪创造要不得。

  中国的电脑、手机一直到互联网,发展路线图一般就是拿来主义,这是可怕的。我们发展卫星导航,中国人8个月换一次手机,如果中国的北斗导航这样换,假设说20块钱,一年就是90个亿,但这些钱让高德挣了,因为我们推崇拿来主义,别人的就是好。

我们中国人就是热衷于发卫星,结果自家用的卫星定位是美国产的。伪创造不可能改变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领域发展轨迹的。 科学技术进步奖中相当一部分是微创新,有一部分是属于伪创新。中国测绘教育应该追求的是培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创造的人才。我们中国测绘已经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我们的坐标系世界一流。我们现在发射了十多颗航天测绘卫星,在国际上也是排在前列的。航空测量这几年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航空测量仪是研制的,但所有的装备技术都是国外进口的 ......这些现状,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该如何培养新一代测绘人的问题了。

 

    杨元喜院士认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举世瞩目,但即便如此,依旧面临着高端人才匮乏的局面,而我国对测绘人才的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即便我国有十个或者一百个测绘天才,依旧不能解决中国的测绘事业问题,因为我国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现实的局面却是,号称人才的人为数众多,能够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人很多,能够获得发明专利的人也不少,但实际上,这背后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其中不乏买来专利以沽名钓誉之人,而真正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加以推广的专利技术寥寥无几。

  在他看来,造成当前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我国教育中的德育缺失。能力强和弱并不那么重要,但是不爱岗敬业,便做不好测绘。只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行,光是劳模也不能成就测绘事业。往往,人们缺少一份责任感,这责任感比智力比知识重要,能力比智力重要、素质比能力重要,品德比素质重要。因此,作为一个测绘人需要的是综合素质。

  此外,杨元喜院士指出,我们中国人就是热衷于发卫星,结果自家用的卫星定位却是美国产的,这种典型的伪创造行为,很难能改变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领域发展轨迹。(龙薇)

 

原标题:杨元喜院士:伪创新使不得,测绘人不可"缺德"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