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地质志顺利通过验收 为找矿提供应用价值

2014-11-17 10:50:52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摘要:近日,安徽省区域地质志顺利通过验收。安徽省“编志”和编图取得的优秀成绩,不仅具有找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部署等重要的应用价值,还促进了地质科学理论的发展。

近日,安徽省区域地质志顺利通过验收。

中国地质科学院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地调计划项目“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调查综合集成”下属工作项目“安徽省区域地质志”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编制的127万字的总结报告及1:50万地质图、构造图、岩浆岩图、第四纪地质地貌图、1:100万航磁图、重力图以及岩相古地理图7种专业图件给出了92.02分的优秀评语。

安徽省在“编志”和编图工作中全面收集和系统总结了第一代《安徽省地质志》(1986年)以来近30年地质调查和各部门、多方面研究成果的综合集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新认识和新进展:建立完善了全省及邻区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格架,厘定了19个“群”级和245个“组”级地层单位;针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编制了61幅岩相古地理图;对全省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出了3个二级岩浆岩省、6个三级岩浆岩带和7个四级岩浆岩亚带;对全省变质岩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划分出了3个一级变质域、4个二级变质区和13个三级变质带;依据全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划分出了5条岩石圈断裂、20条地壳断裂和30条基底断裂,圈定了6条构造-岩浆岩带;完善了全省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划分出2个一级单元、3个二级单元、8个三级单元和20个四级单元,建立了全省构造发展阶段和区域地质发展演化进程模式。这些成果显著提高了全省地质研究程度,为矿产资源评价与开发、寻找新的找矿靶区提供了丰富扎实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第四纪地质地貌图对全省的工程建设、水利开发、农田规划、防灾减灾等的规划部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上成果的取得,与安徽省所处的宏观地质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两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衔接位置,导致其具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特征:

首先是介于北面的华北陆块(板块)与南面的扬子陆块(板块)之间不仅存在有构造复杂的大别造山带,而且造山带北缘和南缘分别保存了完好的超高压变质带。前者显示出了4亿多年前的加里东运动导致了北秦岭洋的闭合,使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拼合碰撞;后者表明了2亿多年前的印支运动使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再次碰撞(已经属于陆陆碰撞性质)。在中国东部大陆同一个造山带中保存2两不同地史阶段完好的超高压变质带,并具有重要的地史鉴证意义,非大别造山带莫属。

其次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其起点开始于本省庐江。郯庐断裂带发展演化进程持久(可能从新元古代后期开始直至第四纪)、波及范围广泛(从庐江开始向北东方向,直至整个东北东部地区)、岩浆活动频繁(从早古生代沿断裂侵入超镁铁岩和金伯利岩、并形成全国最重要的金刚石矿床开始,伴随其不断张裂拉解、并左旋走滑平移,中生代发生过多期岩浆侵入、喷发活动,新生代基性岩浆喷发形成了多期玄武岩)等等,构成了安徽省及其以北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边界线。

再有是国内外著名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中生代(主要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之强烈及其相应成矿作用的强度之大和矿种之多,在中国东部所独有,堪称中国东部中生代软流圈物质上涌的典型地区。

上述这些大区域的宏观地质背景,影响和制约着前述多方面、一系列的区域地质特征,而各项区域地质特征又制约和控制着各种矿种的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矿床规模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这就是“要找矿、找大矿,必须先搞好区域地质综合集成”的原因和道理所在。

安徽省“编志”和编图取得的优秀成绩,不仅具有找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部署等重要的应用价值,还具有提高和发展地质科学理论水平的重要科学意义。


原标题:安徽省区域地质志顺利通过验收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