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江南智慧城市”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

2014-11-26 14:36:35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摘要:住建部2012年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确立了开展智慧花桥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文内容为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

1、前言

    住建部2012年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确立了开展智慧花桥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智慧花桥”建设的全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环境,构思合理的框架体系,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包括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整合建库与共享、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的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研究与应用,从而为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信息化执政和公众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支撑。


1.1 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对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规范和推动城市信息化、智慧化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2012年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国家发改委也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已经与全国300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利用上海资源,走向国际服务市场的一个窗口。它地域面积50平方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生于江苏,长在上海,西邻昆山国家级开发区,东依上海国际汽车城。围绕打造“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要求,花桥经济开发区正全力推进服务外包园区、企业总部园区和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建设,今后将建成拥有1000万平方米商务及配套建筑面积、30万人口、1000亿元产能规模,商务集中、商贸配套、商住齐全、环境优美的上海卫星商务城。

昆山市花桥区经济开发区作为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为贯彻落实昆山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江南智慧城市”的重要精神,全面提升信息化对花桥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确立了开展智慧花桥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经过几年的建设,智慧花桥建设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网络硬件环境逐步完善,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积极参与花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2年9月,花桥城市光纤网在社区和楼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无线覆盖区域快速拓展,基本建成覆盖全区所有区域和场所的3G网络,电信和联通已于2010年建成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带宽分别达20G和10G;科技信息产业不断发展,花桥开发区引进了浙大网新、中银商务、巅峰软件、信源张江等一批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了服务外包产业集群。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也发展迅速,华道数据、远洋数据、易方呼叫等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企业也进入花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层次;信息化应用日益丰富,在电子政务方面,通过政府网站、微博等新型传媒,加大对外宣传和便民服务,实行政务公开。通过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在已建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构建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等八大子系统,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信息化执政和公众服务能力。在城市管理方面,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借助监控探头,对社会治安环境及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改善了花桥社会治安环境。在社区服务方面,徐公桥人才公寓、花溪人才公寓等开发项目,严格按照了《楼宇信息化建设规范》,成功实施了“一卡通”工程,在楼宇智能化和智慧小区的建设方面也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1.2 建设目标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总体目标是: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遥感(R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工作流技术(WFL)、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整合基础测绘、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房产管理、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村镇建设、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城建档案等信息资源,建立有效获取、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的开发区规划建设“一张图”数据库,搭建基础地理数据、规划与建设的数据管理、更新的统一平台,在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更好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智慧花桥”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


2、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路

整合资源、统一平台。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时将充分考虑资源整合,摸清“家底”。整合管理资源,在设备、人员、制度上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信息化资源,已建成的规划系统平台为基础进行系统改建扩容和升级,同时优化各部门间资源信息和审批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金。

技术集成、信息互通。如今的规划建设应用系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的一种形式,它将项目建设信息和所在位置信息等紧紧相连。基于B/S结构的Web应用系统开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GIS技术与Web技术结合形成的WebGIS技术,使电子地图、规划数据在网上发布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操作。平台建设必须应用高效的空间数据库技术,集成利用MIS技术、GIS技术统一管理海量的规划建设信息数据,并且通过网络技术来协同管理。

强化应用、灵活配置。规划建设综合平台本质上是规划建设一体化系统,它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其他部门单位的即时配合,必须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各个专业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交换。为了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需要开放数据结构定义工具。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结构,建立数据交换适配器。平台应能提供空间数据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快速、动态地创建专题图等,为规划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设计原则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涉及科室众多、数据种类多、结构复杂、数据量大。平台建设应依据现有资源情况和设计思路,确定平台开发和实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以需求为导向原则

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要贯彻为智慧花桥服务的思想,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和支撑。

2.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

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需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实施时应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通过渐进式的建设,逐步摸索出各应用系统的内容和模式,必要时调整部门工作机制,从而协调好各项工作,促进系统集成应用。

3.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原则

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要求符合各级标准,以保证协调性和兼容性,便于规范化处理。同时以信息共享为目标,建立资源目录体系、数据与应用技术规范以及管理与共享制度等。

4.可扩充性、开放性原则

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在软、硬件平台选择上,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系统的升级和扩充,实现信息开放共享。


2.3总体框架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是以花桥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管理需求为前提,依托基础地理信息和各类专业资源信息,构建智能化的综合信息化平台。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 2-1 系统总体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规划建设综合平台总体布局自底向上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支撑层、应用层(应用层又可被细分为:数据管理、共享、管理应用和服务四层),并建设有智慧规划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智慧规划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

感知层通过卫星定位(车辆位置感知、单兵位置感知等)、视频感知(自建和共享)、遥感监测、违法监察信息采集、对外服务(对外公开、市民热线、市民互动、微信微博等)等多元传感设备,实现身份识别、位置感知、图像感知、状态感知等多方面感知,全面增强规划建设管理感知能力。

网络层依托全区共建的有线、无线宽带、政务网、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移动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网络,实现城市管理对象与机构、人员及广大市民之间的泛在互联。

支撑层将保障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所需的IT基础设施,构建智慧花桥“云”,提供各类数据和业务的存储、运算、分析与服务功能。数据中心、组织机构建设、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也统一归为支撑层。

应用层将以规划建设“一张图”建设为牵引,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及微博、微信等社会工具应用一起构筑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新模式,形成智能融合的应用,强化科学化决策、智能化决策和人性化服务能力。应用层可被细分为:五大系统(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基础地理元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基础地理数据与应用维护系统)、两大平台(二维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十三大应用(智慧规划审批管理、智慧地下管线管理、智慧房产管理、智慧园林绿化管理、智慧综合地质管理、智慧规建档案管理、智慧资金管理等)、三大门户(政务网信息门户、公众网信息门户、移动网信息门户)等。

同时,横向上,规划建设综合平台与国土、城管、公安、交通、工商等相关委办局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实现与市民互动、报刊电台、微博、微信、对外公开等综合媒体的互动;纵向上,该平台要与昆山市级平台实现对接联动,并将触角向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延伸。


3、建设内容

3.1 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指导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数据建设的准则。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项目建设中,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综合管线数据标准》等多份数据规程,《地理数据共享交换管理规范》、《地理数据共建共享协议》等多份管理规范,《地理数据目录服务规范》、《政务专题图层服务规范》等多份服务规范以及《园林绿化数据调查规范》、《园林绿化数据建库规范》等多份园林绿化专题规范,共计四大类二十三份标准规范。


3.2 数据库建设

数据资源是整个综合平台的基础。通过系统、专业地建设,基于各项数据标准,建成了丰富的规划建设资源一张图,为今后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经整理入库的基础数据包括全区的地形图(1:1000)、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电子地图、地名地址、门牌数据、地质数据等;专题数据包括全区的综合管线数据、园林绿化普查数据、规划专题数据、控制测量成果数据、道路数据等;另外,建成了约36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和近140公里的街景数据库。同时通过建立数据的维护更新机制及更新周期,使平台的数据均相对地始终处于最新状态。


3.3应用系统建设

按照平台的总体框架,数据管理部分的系统主要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综合地下管线数据、三维虚拟现实数据以及相关元数据信息的入库、管理、查询与更新等功能,同时实现数据与应用的维护定义等,数据管理部分的信息系统可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基础地理元数据管理系统、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三维虚拟现实系统以及数据与应用维护系统等五个软件系统。


1、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主要是对全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入库、更新、查询、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等统一管理的应用系统。

2、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信息。建立元数据库的作用是可以通过它检索、访问数据库,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元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主要将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相关元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

3、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由管线数据监理入库子系统、综合管线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综合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共同组成。综合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可为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现势性强的地下管线信息,并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以提高地下管线信息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系统还将为管线相关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4、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是融地图、交互式视频图像、文字、声音、航空照片、街景和其他类型的数据以及分析工具和相关信息结构为一体,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景观进行仿真。通过建筑物、构筑物等有关地物三维模型的建立,进行三维的景观分析和设计效果比较。

5、基础地理数据与应用维护子系统主要实现系统人员、权限、地图、地物的维护与配置,以及系统有关参数的配置、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通过该系统可实现系统的动态调整。

数据共享部分的系统在设计时贯彻了“基础共享、专业分散”的指导思想,即在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二维和三维地理数据)的入库及更新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地理信息共享部分的系统,实现了地理数据的共享与发布,从而最终实现基于“一张底图”的数据组织和软件系统应用。除了二维、三维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之外,考虑到综合地下管线数据的特殊性,也设计了综合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业务应用部分系统主要是结合规划建设局的各项业务工作而对应开发的软件应用系统。具体包括面向规划管理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园林绿化管理的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房地产管理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面向项目资金管理的资金管理系统以及综合地质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1、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规划管理“一书三证”为主线,结合项目管理流程,利用GIS、MIS、CAD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报建项目从窗口收件、办理、审核审定、归档、制证等的共同流转、逐级审批的全过程。系统涵盖审批过程的各个环节,可实现规划业务审批中所涉及的各种资料的“横向关联”、“纵向关联”及“图文一体化”办公系统。

2、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园林”的核心系统,主要是通过城市园林绿化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关联,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综合业务管理。

3、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规划建设局房产管理中的自动化办公、开发管理审批、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系统提供给开发商在网上填写上报房产数据,同时也方便房产管理部门对开发区范围的房产项目信息、新建商品房预售、交付信息、商品房价格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

4、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规划建设局所管理项目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规划建设局所管理的项目资金具有涉及主体多,单笔额度高、结算业务频繁等特点。本系统将一改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方式实现对资金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在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规避结算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5、综合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是为开发区的规划、土地开发规划、重大项目选址决策、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目的而建的应用系统。系统将实现对开发区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建筑、桩基等地下信息的有效管理,并实现综合地质评价、三维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6、规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办结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案卷的自动归档。在权限控制下可查阅每个归档案卷的报送材料、审批图纸、相关表格、办理结果及办案时的全部记录,并可进行任意组合条件的查询统计。


4、效益分析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建设不仅合理地整合了规划建设综合数据资源,推动了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而且有效地提高了业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同时带动了相关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智慧花桥”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避免重复搭建

集成了花桥经济开发区公共资源的协同工作平台,减少了规划建设局各专业部门单项管理平台的投资及开发成本,避免了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金浪费。

2. 数据多方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完成了全区范围的地形图、影像图、综合地下管线数据、电子地图、三维模型、街景等数据资源的梳理、整合、建库与共享,可提供给招商、交通、民政、环保、卫生、工商、社区等其他部门使用,避免重复投资上千万元。

3. 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规划管理、房产管理、资金管理、园林绿化、综合地质等业务应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流程,构建敏捷、高效、智慧的新型政务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提高了政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

4. 数据丰富可靠,减少决策失误

数据集中存储和统计使定量掌握规划建设管理动态成为现实,有利于管理者高层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使得决策更加“有迹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了由于“拍脑袋”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 服务智慧花桥,带动产业发展

伴随着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为“智慧花桥”的建设与发展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服务与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以信息化产业为代表的相关服务性产业的形成与成长,促进了花桥经济开发区相关领域产业化的发展与经济收益。


5、前景展望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推广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共享、专业分散,建立长效机制

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的应用,初步实现了分布式协同、一站式服务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规划、建设、园林等业务部门关于地理信息获取困难、更新不力、GIS应用成本高等问题。在将来的推广中,需要将共享的范围扩展至花桥全区甚至昆山市各委办部门,建立全区范围内基础共享、专业分散的数据共享长效机制。

2. 加强智慧花桥规划建设平台在政府部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综合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和标准化,平台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二维专题地图、三维场景空间科学计算以及导航模块等各个模块的服务功能,为应急指挥、现场调度、环境规划等各个领域的高级应用提供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支撑。譬如,以综合平台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底图,集成房屋分层分户信息、公安人口信息等,可为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与应用

综合平台集成了丰富的政务信息资源。随着“智慧花桥”建设的不断深入,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数据资源集中到智慧花桥“一张图”数据资源中。因此,今后可深入开展各类专业辅助决策模型的研究,基于智慧城市海量数据资源实现数据抽取与挖掘,并建设辅助决策分析应用(如重大项目辅助选址),从而为局领导、区领导乃至市领导在城市发展、规划研究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 推广平台在智慧花桥中的共享应用

基于综合平台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可进一步推广平台在“智慧花桥”项目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如开展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建筑物数据库等)建设,公租房综合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城市供水智能管理系统、智慧社区、智慧应急平台、第三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都可借助平台统一提供的“一张图”共享服务,从而极大地推进“智慧花桥”的建设进程。

5. 拓展在移动办公领域方面的应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与移动互联网等多网融合、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最新技术的发展,移动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办公系统、违法监察等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将使用户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工作效率,而基于综合平台所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也将是开发这类移动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因此,拓展在移动办公领域方面的应用也将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6. 推广到公众应用领域

执政为民是群众路线的落脚点,“智慧花桥”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利用综合平台的建设成果,未来还可大力推广应用到各项社会民生领域,如建设“家人在哪儿”平台、智慧公交、智慧公共自行车、智慧物流等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更经济的各项服务。


作者:李铭,程伟 花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

潘吉 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原文标题: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建设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