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舟:传统卫星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长达半年

2015-03-12 14:34:27    来源:3sNews

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遥感卫星领域会蕴育哪些深刻变化?未来,将会出现哪些类型的创业公司?谁将成为商业遥感领域的新主角?我们走进了空客集团(Airbus Group),倾听副总经理张晓舟对遥感卫星发展及其商业化的看法。

  去年,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60号文件,更明确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空间领域。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遥感卫星领域会蕴育哪些深刻变化?未来,将会出现哪些类型的创业公司?谁将成为商业遥感领域的新主角?我们走进了空客集团(Airbus Group),倾听副总经理张晓舟对遥感卫星发展及其商业化的看法。


  以下是采访摘要(未经本人核实):


记者:公司转型的核心是什么?

  张晓舟:从前公司主要销售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和软件,解决方案。未来的重点会转向卫星平台和数据获取的手段。公司也将进入无人机领域,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储备,是欧洲最大的军用无人机生产企业。但我们即将做的并不是军用,而是把无人机技术和国内的需求做一个结合。

  现在正在做商用无人机市场的推动工作,希望很快能有一个结果。可以这么说,空客集团会给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大的后台,把我们最好的技术和服务提供给国内所有的用户。现在我们定位的用户不仅仅是遥感和GIS领域,但是我们的这些技术应用会为遥感和GIS圈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鼓励创新精神

记者:像国内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包括一些学生论坛,也在搞一些开源卫星项目。您怎么看?

  张晓舟:对,很多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本身的课题都是很有创意的。空客集团也像帮助国内的这些人才,空客集团设有专门部门和专项资金来寻找并支持航空航天、卫星领域的创新人才和创意项目。例如,我们进来正在扶持一个纯太阳能无人机项目,它创造一个飞行时间世界纪录,14天8分24秒。我们希望在国内找到一些学校、研究机构或者学生,对他们的创意和项目进行评估并推进。


记者:您提到在国外有Skybox等,在国内最早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会是哪种企业?

  张晓舟:如果是在卫星领域,我觉得很难说。因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是受国家政策影响。真正能够独立生存的、靠自己的卫星资源去做起这个市场的,还是太少。毕竟,这个行业门槛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像二十一世纪公司,我觉得至少这个公司的规模,从它所拥有的客户资源、本身的卫星资源上来看,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公司。但是最终结果也要市场说了算。


互联网公司不会很快切入

记者:您觉得对于互联网公司,他们切入商业遥感领域的可能性有多大?会是多快?

  张晓舟:虽然像百度李彦宏等在人大政协会上就提过相关议案,但只有找到盈利模式之后,BAT才会下决心来推进,否则只是宣传的噱头。至少在国内现在商业环境之下,遥感卫星领域太大了,他很难下这么大的决心,因为不可能很快就看到收益。

  不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和互联网公司聊一聊,大家谈谈各自的梦想,看看能不能互相帮助,一起实现,甚至把阿里巴巴或者百度的商业模式引入。这个变化是很值得期待的。


  2014年1月1日,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欧航集团)正式更名为空中客车集团(空客集团),所有业务都将统一在空中客车这一品牌之下。

  “2014年是行业服务模式转换的一年,而这种内部转型也是这一年最成功的事情。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加上互联网技术对于用户消费习惯的影响,促使我们,包括四维世景和天地图等都推出了在线数据访问服务,即从最原始的数据销售向DaaS(Data as a service,数据即服务)转变。这也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能够在更大的平台和维度上,在国内的3S行业里开展一些工作。”张晓舟说。

  张晓舟说,在行业发展的最早期,除了空客集团作为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商以外,其实没有太多的商业遥感卫星供应商出现。在很长时间里,空客集团都是独家。后来,像WorldView,DigitalGlobe才逐渐成长,通过代理商推进。

  空客集团推出商业卫星遥感模式,相当于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卫星影像都是政府拥有,用于情报、国防、战略研究和科研,没有真正商用。


政府推动产生巨大作用

  卫星遥感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在中国也是如此,市场发展与政府的鼓励、支持有很大关系。之所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空间领域,张晓舟认为最大的动因,是政府希望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希望民营资本有所贡献。

  另外,消费电子技术逐渐成熟所带来的小型化、廉价化,也让大家看到了民营企业进军空间空余的可能性。需求的多样化和实时化,也需要有新的市场力量来填补空缺。以前,卫星影象数据可能几年买一次、一年买一次,现在是一年买几次,甚至实时下单都可以。

  例如航拍、氢气球、热气球等技术的发展,是对区域覆盖的不同层面的互相补充。张晓舟说,未来对遥感影像的需求,是多层次数据的组合。因此,他认为不存在技术上的绝对壁垒,因为需求成就一切可能。

  同时,张晓舟也表示,希望多和国内的初创企业、微小卫星企业、大卫星企业一起探讨合作。商业卫星领域企业在技术、商业化、成本上有优势,空客集团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在国外技术资源方面,也可能是国内企业最佳的合作伙伴。


美国政策对于中国的启发

  对于政府发布的60号文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卫星领域,张晓舟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美国政府的做法,拷贝了美国政府的成功经验。

  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开放,一直在促进市场发展。美国商业卫星企业都需要政府订单支撑,同样,中国企业也需要。我国发布的政策,也或多或少和美国这些年的变化有关。

  张晓舟认为,政府的开放可以将过去国有垄断彻底打破。引入这种资本竞争,让中国企业更有竞争力。只要有好的环境和契机,在航天领域或者商业卫星领域,出现一个百度或者阿里巴巴也是很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引入新的资本和力量,会从市场和技术上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但是他提醒,由于国情的不同,政府开放的道路还需要一段磨合期。


新兴的遥感卫星公司令人敬畏

  提及国外众多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微小卫星研发公司,张晓舟认为和互联网公司一样,这些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反应速度快。就像功夫电影里面说的:唯有快,是不能被破的。如何在爆发力和体能中间做好平衡,这肯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也是最大的挑战。

  遥感卫星领域的新型商业模式,像Skybox、Planet Labs等很多公司,都会很快成为可怕的、而且令人尊敬的竞争对手。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之下,一旦技术壁垒被突破,一旦新商业模式为大家所接受,那么它的发展就会非常迅速,就像谷歌、Facebook所印证的一样。

  张晓舟总结说,传统卫星企业的确像是巨无霸,市场竞争能力强,但劣势是反应速度慢,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小。这种劣势会导致丧失很多新的生意机会,甚至当周围世界都已发生改变,自己还在原地踏步。就好比说,你只盯着眼下的一小块草,这些草生长在你能够得着的地方,这些草是你能吃得着的;当你抬头往远处看,周围的草已经没有了,你只能吃这块,但是这块草可能养活不了你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一点。


“扎一下半年之后才喊疼”

  在谈到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张晓舟用"扎一下半年之后才喊疼"来形容传统卫星企业的现状。国外很多合作伙伴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如果以国内传统企业目前的体量和商业模式,来和新型公司或新商业模式对抗,获胜的几率很小。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空客集团有能力也有意愿支持国内民营企业在遥感卫星领域的发展。张晓舟说,在卫星制造、卫星定制化、小卫星技术开发、整星外包等等领域,空客集团都向国内企业打开大门。

  在采访的最后,张晓舟也向我们表达了他自己的经验之谈:无论在什么领域,都会不断有新企业闯入,这是一种常态。昙花一现的也有,坐下来跟你分一杯羹,甚至于把你挤出去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常态化的,那就以平常心对待它。企业需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把握这两点,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卫星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最大的挑战。国家政策的挑战,国产影像的挑战,新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像Skybox、Planet Labs这些新的、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进来以后,会怎样改变市场,都还不知道。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能不能做出更好的商业模式来打败它,或者至少能保持住现有份额。我们需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把握住最忠诚的用户,敢于创新,不要盲目跟风。(葛宇)


原标题:张晓舟:Planet Labs很快会成为让人敬畏的竞争对手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