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专项地勘资金11年投111.9亿元安排项目2188个

2015-02-22 06:49:00    来源:国土资源报

摘要:截至2014年年底,内蒙古专项地质勘查资金已运行11个年头。地勘基金作为政府调控矿产勘查市场的经济手段,是自治区地质勘查的主体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至2014年年底,内蒙古专项地质勘查资金已运行11个年头。地勘基金作为政府调控矿产勘查市场的经济手段,是自治区地质勘查的主体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地勘基金共投入111.9亿元,安排各类项目2188个,带动社会资金千亿元找矿。内蒙古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煤炭资源储量家底基本摸清,跃居全国第一;非煤固体矿产 勘查成果显著;地下水资源勘查惠及全区百姓。以创新基金管理为手段,内蒙古迅速推进了地质勘查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地勘基金的合理使用有如巨大的杠杆,撬动了地质勘查市场,在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促进地勘队伍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使内蒙古实现国家重要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成为可能。

地勘单位属地化尤其是企业化以来,国家、自治区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财政投入很少,造成了十年地质找矿大萧条,地勘单位人才流失严重。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后,国家在内蒙古投入很少,对内蒙古地质找矿是杯水车薪,内蒙古地质勘查工作一直落后于其他省市。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专项资金投入以来,内蒙古大胆尝试改革地勘体制机制,通过地勘基金的引导拉动作用搞活了自治区地勘市场,使地质找矿取得了丰硕成果:自治区地矿集团发现了20多个大中型矿床;有色局发现了6个~7个;煤田局煤炭勘查成果丰硕,探明内蒙古煤炭资源储量达8000亿吨。

这些成果的取得,中央和自治区两级地勘基金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合理分工、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力化解了政府地质找矿风险,而且在引导拉动社会投入服务国家资源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主要力量。


集中力量提前摸清资源家底

内蒙古地质勘查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实现更大的地质勘查效果。也就是说,将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投入到基础地质调查上,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具体的勘查上。

基础地质调查是一项查明国土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是地质找矿的基础和支撑。2004年 以前,国家投入在内蒙古自治区共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270个图幅,面积10.1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可扫面积的11.9%,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低。 设立自治区地勘基金以来,工作程度大幅提高。

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主要开展了1∶5万矿产远景调查、1∶5万航空物探测量及与地质找矿密切相关的综合研究工 作;重要煤盆地煤炭的预查、普查或必要的详查;对自治区经济有重要价值的非煤固体矿产的预查、普查等,发挥了宏观调控和降低勘查风险的作用,促进了基础性 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之间的衔接;盟市财政资金作为补充,开展本辖区内l∶5万矿调、化探扫面等基础性工作和对本地区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煤固体矿产预 查、普查工作。

到2014年年底,自治区地勘基金共投入16.25亿元,开展了各种比例尺的基础地质调查,采集了大量基础数据,填补了自治区部分地区1∶5万基础地质调查空白,总计完成矿调覆盖面积39.52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可扫面积的63.42%,发现了大量的找矿线索。

针对全区基岩裸露区,内蒙古全面开展了1∶5万航空物探综合测量,完成测量面积72万平方千米;圈定航磁异常588处,初步提取航电异常55处。此外,他们在全区各个重要成矿区带开展地质科研工作,圈定出具有进一步找矿价值的磁异常1800余处、地球化学异常 2400余处。仅2011年~2014年,他们就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6.34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航空物探测量27.13万平方千米。

为了进一步推进地质综合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特聘翟裕生、张本仁、陈毓川3位院士为国土资源顾问,特聘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6位地质专家为自治区首席专家,成立了高层次的项目课题组,以此领军地质勘查、地矿科研项目。

自治区地勘基金围绕 19个重点成矿区带开展矿产勘查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到2013年年底,已基本摸清内蒙古煤炭资源储量家底。其中,11个项目资源储量超百亿吨,查明煤炭 资源储量(初步估算新增资源储量查明的和预测的)超过8000多亿吨,跃居全国第一。2011年~2013年,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煤炭勘查新增的煤炭资源量为1208.82亿吨(其中333及以上资源量460.05亿吨、334及以上资源量748.77亿吨);新发现大型及以上矿产地18个、中型矿产地5 个、小型矿产地10个。

在地勘基金的带动下,铁、铜、铅、锌、金、钨、钼等重点矿种新增资源储量的矿区65处,其中新发现矿产地33处。3年累计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5.46亿吨、铜金属储量220万吨、铅锌904万吨、钼364万吨、金159吨,其中新发现兴和县曹四夭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哈达门沟金矿、巴林右旗昂格图热液充填型银铅锌多金属矿、阿鲁科尔沁旗敖包吐银铅锌多金属矿、罕达盖矽卡岩型铁铜矿等。

截至2014年年底,地勘基金共安排地下水资源勘查资金11.16亿元,为全区12个盟市、57个旗县及重要口岸、工业园区找到了水源地;探明可供持续开发利用的中、大型水源地60余处,并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米格庙地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七星湖旅游区、鄂尔多市 恩格贝等9个地区找到了地热水,在严重缺水地区为11余万人、3.627万头牲畜解决了饮水问题,680多个勘探井将全部移交地方,可作为特别干旱年份、 浅井干枯时的供水水源井。


全面构筑地勘基金管理新体系

为保证地勘基金运行安全、投入及时合理、使用符合规范,自治区财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监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除在项目立项和设计审查时采取经济审查专家负责制外,他们同时还确立了从自治区财政厅到国土资源厅,再到项目承担单位的审批渠道,项目资金采取国库直接支 付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项目概算,以及预算的科学、合理、合法,也保证了专款专用。

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从立项论证到成果报告评审实行专家负责制,每一阶段的技术管理都由专家组评审论证,并且从项目筛选、设计审查、野外勘查、样品采集、图件绘制、报告编写及成果验收等每一工作环节上,强化质量管理,旨在着力提升地勘成果质量。

2012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成立了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由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全区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监督管理,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利。此外,他们还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充实力量,调剂增加编制,下拨质量管理专项资金,为质量监管 工作提供了保障。随之,自治区地矿、有色地勘、煤田地质三大地勘单位及内蒙古地调院均成立起要素齐备、责任分明的质量管理机构,各盟市国土资源局也明确专人负责地勘工作监管,形成了自上而下一环套一环的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地质技术人员认真查找近几年地勘项目质量管理及资金使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从工作思路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野外施工质量及资金使用监管总体方案》 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野外施工质量及资金使用检查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质量监管的目的任务、监管责任分工和具体监管工作的流程 及勘查项目的工作时限,以保证监管机构履行职责。

专家对各类勘查项目从设计审查到成果验收实行项目质量全过程负责制,建立项目承担能力审查制度。在组织项目设计审查中,他们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组技术人员承担能力的审查;建立施工纪录机制。此外,他们还出台项目测试样品互检备案的有关技术要求,全方位保证测试样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诚信制度》、《报告制度》、《例会制度》和《通报制度》,主要记录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 运行情况,记录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严重问题等,对在项目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或进行通报。在立项方面,他们改变 “撒花椒面”的做法,优先安排基础地质工作项目,依据充分且有重大找矿突破的预查项目,重点安排经过专家组深入研究筛选出的集中勘查项目,并对重点项目进 行跟踪管理。

自治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面向区内外选择有实力的地勘单位承担项目,引进地质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有探、采、选、冶产业链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目前,区内已有来自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10多个省区的40多支地勘队伍在内蒙古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拟定了详细的项目野外施工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计划,对项目进行抽检,并协调盟、市、旗、县国土资源局参与项目野外检查工作,抽检年度项目达到30%以上,并对重点项目、存在问题严重的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对于质量不合格,没有完成任务书规定工作量;进度不合格,未在任务书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工作或未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项目资料汇交工作;资金使用不合理,预算外支出,上述情况有 其一者,直接取消承担单位继续承担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资格。


助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全面实行合同制管理。自治区地勘基金中心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勘查合同,与质量监管机构签订委托监理合同,与专家之间签订聘用合同,明确了合同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以约束合同各方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继地勘基金设立之后,如今,自治区3支地勘队伍内部企业化改革不断深化,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走出了一条探、采、选、冶、加一体化的路子,使职工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以地勘基金项目为依托,内蒙古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以煤电、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钢、铁、铝、铅、锌为主的冶金工业等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资源性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国家发展战略定位中,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新定位,对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蒙古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的一位管理层人士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转变职能,不断调整完善基金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坚持地勘基金作为政策调控工具这一目标定位,研究能够 更加有效引导、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管理运行机制,发挥好促进市场发育、调控重要矿产勘查、合理平衡资源收益社会分配的作用,促进地质勘查工作和矿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原标题:内蒙古地勘基金11年带动社会资金千亿元找矿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