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新年完成印度洋科考任务并将落户青岛

2015-02-26 11:18:26    来源:中国海洋报

摘要:农历新年初二,我国的潜水神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印度洋科考任务。本次科考到海底热液区进行实地考察,采集了大量具有重要意义的样品和数据。

  农历新年初二,我国的潜水神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印度洋科考任务。在此次印度洋科考任务中,“蛟龙”号搭载多名科学家到海底热液区进行实地考察,采集了大量样品和数据。

  记者在“蛟龙”号拍摄的视频中看到,海底热液区地形复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烟囱”林立在海底,如石林一般。一些活动的“烟囱”不断喷发出浓浓“黑烟”,在从“烟囱口”向上喷发的过程中“黑烟”逐渐扩散。“蛟龙”号用高温探针测量了多个“烟囱口”温度,最高温度达379℃。


“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海底拍摄到的硫化物“烟囱”


  海底热液区一般分布于大洋中脊和弧后扩张区域,由于大洋中脊构造和岩浆等活动,海水渗入洋壳,被海底下高温岩石加热排出,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其中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是潜在的海底矿产资源。

  贻贝和盲虾等动物就生活在高温“烟囱”上。海底热液区生物非常特殊,具有耐高温、耐硫化物等特点。此次“蛟龙”号采集到海葵、珊瑚等多种生物,有助于增进对它们的了解。


“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海底热液区拍摄到的海底生物


  在印度洋科考首航段中,“蛟龙”号共取得玄武岩等岩石样品160余千克、硫化物样品28千克、大型生物634个以及热液喷口的流体、沉积物和保压水样等。随船科学家表示,“蛟龙”号获得的样品和数据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海底热液区热液、生物和地质交叉综合研究,不同类型热液系统、深海环境基线研究,全球尺度下热液生物区系划分以及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价值。

  据了解,“蛟龙”号将在执行完任务后“安家”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原标题:“蛟龙”号完成印度洋科考任务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