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工作完成 历时三年获六大成果

2015-04-02 10:28:04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摘要:近日,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组织实施的三维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已完成全部野外工作,进入成果报告编写阶段。

近日,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组织实施的三维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已完成全部野外工作,进入成果报告编写阶段。

在2011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提出我国基础地质调查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综合、从二维走向三维”,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提供基础保障。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重要造山带、重要成矿区带与矿集区、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三类典型地区分层次部署了13个试点子项目,经过三年努力,项目取得了六方面成果。

一是分层次建立了25个不同尺度、反映不同内容的三维地质模型,其中,既有反映重要造山带深部地壳结构和总体地质构造格架的小比例尺三维地质模型,也有反映工作区主要成矿地质体(或主要目的层)空间展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中比例尺三维地质模型,以及反映矿体深部形态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的矿区三维地质模型;既有为深部资源评价和找矿服务的成矿带或矿集区三维地质模型,也有为经济区和城市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利用服务的经济区或城市(群)三维地质模型。这些模型不但可以直观地了解主要目标地质体的深部形态、空间展布特征及与其它地质体的相互关系,而且由于模型具有任意方向切剖面图和任意标高切平面图的功能,为后续的地质调查、深部找矿、经济区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服务提供了方便和重要基础信息。

二为资源远景评价和深部找矿提供了支撑。构建了本溪-临江地区深部地质结构特征,提出鞍本地区南部深部存在巨大铁矿找矿潜力;厘定了相山火山盆地的岩浆演化序列及其精确年代格架,为该区的铀矿和铅锌矿找矿评价提供了指导;查明了北衙矿区马鞍山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和深部分布规律,发现大量高角度矿化体,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蛇绿混杂岩系为楔形挤入的新认识,对深化古亚洲构造域时空演化及区域找矿远景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划分了铜陵地区9个找矿远景区,圈定了找矿靶区,为该区深部资源评价和找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三是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区与城市建设提供了数据。通过1:5万三维地质调查基本查清了长江三角洲地表第四系的分布发育特征,对工作区地貌-第四纪沉积分区、沉积相与沉积环境,以及区域地壳稳定性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黄淮三角洲第四系地层结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黄淮三角洲的演化史和经济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四是为深化造山带深部地壳结构的认识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提供了依据。建立了龙门山构造带地壳电性结构模型和三维磁性结构和密度结构模型;重新划分了龙门山构造带8-10Km以上的地质结构;解析了与地震密切相关的深大断裂向下的延伸形式,认为断裂上盘的彭灌杂岩为一外来推覆体,推测逆冲推覆体下覆的一套中生代地层可能为有利于油气聚集区,揭示了龙门山冲断带的油气赋存前景。

五是建立了我国三维地质调查总体工作流程。将三维地质调查科学划分为地表地质填图、深部探测和三维建模三个阶段。初步形成了我国三维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和针对不同类型地区、不同地质问题的三维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组合,编制了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成矿带与矿集区,经济区与城市群的三维地质调查系列技术指南。

六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地质调查建模软件和成果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三维地质调查研究中心和三通道的三维地质成果演示厅,形成了技术先进的三维地质调查研究平台。

这些成果进展,不仅为实现区域找矿战略突破和支撑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数据,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地质调查的技术进步,推动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揭开了基础地质调查发展的新篇章。


原标题:三维地质调查试点取得系列成果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