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质灾害隐患点 四区142处一半在南海

2015-05-25 11:52:44    来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佛山市现有地质灾害或隐患点142处,其中75%为崩塌隐患点。通过历年勘查治理,目前佛山只有一处威胁 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高明区荷城街道黄翁山西侧边坡崩塌点,当地政府已加强监控。

  近日佛山暴雨如注,持续强降雨往往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那么,佛山的地质灾害隐患如何?防治措施有哪些?记者从市国土规划局了解到,全市现有地质灾害或隐患点142处,其中75%为崩塌隐患点。通过历年勘查治理,目前佛山只有一处威胁 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高明区荷城街道黄翁山西侧边坡崩塌点,当地政府已加强监控。


现状

  目前处于诱发地质灾害高峰期

  佛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与降雨量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极端气候因素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每年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该时段是台风、持续强暴雨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据历史数据显示,每年5月- 9月是佛山地质灾害集中发生时间。佛山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时,易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有随强降雨同步或滞后发生的特征,丰水年地质灾害比枯水年多发。

  此外,人工开挖边坡易造成边坡失稳,在强降雨作用下易引发地质灾害。常年因地下水位变化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随机性,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开挖建设等重大地下工程抽排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


  高明黄翁山灾害点在整治中

  按照省气象局关于2015年气候趋势预测材料显示,2015年气候年景好于2014年,但阶段性、局地性的灾害性天气仍可能较重,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台风3-5个,接近常年或偏少。

  据了解,经过勘查治理,全市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从2010年的8处减少到2015年的1处,即高明区荷城街道黄翁山西侧边坡崩塌点。黄翁山西侧山体陡峭,坡体以土质边坡为主,稳定性较差,一旦遇到暴雨,有山体崩塌的危险。高明区荷城街道黄翁山西侧边坡是2006年受汛期强降雨诱发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是历史原因人为建房距离边坡较近,主要威胁对象为高明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等一些企事业单位楼房,经调查统计受影响威胁人口115人。该点已列入今年搬迁治理计划,由高明区负责。目前高明区已完成了项目的勘查设计工作,已筹措治理经费,即将进行施工治理。目前,高明区已制定专门的灾点防范预案,编制了应急撤离路线,落实灾点监测责任人,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等,国土部门和当地政府汛期将继续加强巡查监测,一旦发现地质变形迹象,马上组织人员撤离和应急处置。高明区将继续协调开通施工便道,争取早日完成该隐患点的整治工作。


走访

  黄翁山山体异常陡峭

  上周四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文明路东侧、区人民医院对面的黄翁山,在高明区计生站背后的停车场,记者看到了山脚下一块“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警告牌,山坡距离附近楼房平均约十米。从这里看山头,大概15米的高度,整个山体异常陡峭,目测最大倾斜角度约70°,从山顶到山脚都生长了茂盛的树木,记者能很清晰地看到一条从山顶延伸至山脚的沟壑,但也已覆盖了植被,尽管当时在下着大雨,记者未看到任何一个松动的地方。在临近停车场的山脚区域长约20米,山脚的加固分作两级,接地面的加固带高约1.8米,再上1米便是第二级加固带,均是采用了高速路带山体滑坡防治的固化方法。

  为保障山脚下不少群众居住安全,近年来,高明区政府对黄翁山山体不断进行治理,包括修建环山沟、打铆桩、加高挡土墙等,在2008年高明启动城市公园建设及改造项目同时,分批次对黄翁山公园进行建设和改造,提升公园景观档次。2012年6月高明区再次对黄翁山山体存在危险进行治理。


  监测员每日巡查两三次

  连日的大雨让高明区的社区地质监测员又开始忙活了,特别是长安社区的邓超,他所负责的监测点正是曾经发生过山泥滑坡倾泻的黄翁山西侧山体崩塌点。作为位于高明中心城区内的地质灾害点,黄翁山的监测工作以及治理工作一直受到市区有关部门的关注。不过近日,邓超告诉记者,在通过一系列整治加固后,位于高明区计生站后的这个崩塌点在5月内暂未监测到地质灾害。

  据邓超介绍,为了对所有地质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便有了像他一样的社区监测员,而监测员平日对每个自己负责的监测点都需要两到三次的巡查,下雨天时巡查将更频繁,一旦发生危险,监测员将第一时间上报给国土部门。邓超透露,预计七八月份,有关部门将启动下一步的山体加固工作,“将仿照苏棠村北侧崩塌治理点的防治模式,对崩塌的山坡进行削坡和平整,然后往斜坡上进行锚杆、格构梁的加固安装,接着就在四周和中间开挖截水沟,这样下雨天可以把水引下来,然后再新建牢固的挡土墙,由于涉及到砍伐树木,须经过上报给市、省里通过才能开始。”邓超说。


治理

  搬迁治理是当前的主要途径

  据市国土规划局介绍,近日已进一步强化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汛期前,各级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并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汛期后会进行复查与总结。

  地质灾害搬迁治理是当前消除和减轻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途径,2014年,全年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消除威胁等手段,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8处(禅城2 处、南海23处、高明8处、三水5处),另外通过日常监测、排查,合计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南海9处、高明4处、三水2处)。全年各级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治理经费投入2800多万元。2014年,由于监测、预警、宣传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当,加上客观上连续强降雨天数减少,全年共发生达到统计标准的地质灾害2起,应急处置及时,无人员伤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约3万元。佛山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持续稳步下降,经济损失显著减少,已连续八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防治成效明显。据统计,2014年23%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搬迁治理来消灭或减轻,而百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有50%也使用搬迁治理的手段。

  2015年,市国土规划局重点组织落实列入市级重点监测的61处地质灾害点,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实施专业监测,属地镇(街道)、村(居)进行群测群防监测。市国土规划局表示,地质灾害点将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逐步实施搬迁治理,确保每年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比例不低于15%的任务。今年内禅城区要全面完成现有唯一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治理工作,高明区力争消除唯一一处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


成效

  佛山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持续稳步下降,经济损失显著减少,已连续八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防治成效明显。

  2014年,由于监测、预警、宣传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当,加上客观上连续强降雨天数减少,全年共发生达到统计标准的地质灾害2起,应急处置及时,无人员伤亡,累计直接经济损失约3万元。

  地质灾害搬迁治理是当前消除和减轻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途径,2014年,全年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消除威胁等手段,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8处(禅城2 处、南海23处、高明8处、三水5处),另外通过日常监测、排查,合计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南海9处、高明4处、三水2处)。全年各级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治理经费投入2800多万元。

  地质灾害点将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逐步实施搬迁治理,确保每年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比例不低于15%的任务。今年内禅城区要全面完成现有唯一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治理工作,高明区力争消除唯一一处威胁10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


预警

  多渠道传送预警信息给市民

  佛山市国土规划、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站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传送到社会公众,市民可登录“佛山地质环境信息网”实时查阅。同时,预警短信动态及时地发送到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迅速采取监测、巡查等措施做好相应的预防应对工作。

  佛山市从2009年正式对外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累计发布2级橙色(预警级)预警5次,3级黄色(注意级)地质灾害预警43次。另外,发出提醒级别的4级蓝色预警160余次。

  今年以来,佛山共发布过三次3级及以上预警,分别是5月5日、6日、20日,其中5月20日预警时段高明区荷城街道泰和村委会白梅村5号后山发生小型崩塌,直接经济损失约1万元,无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已封闭现场,撤离有关人员。


四区情况

  现有地质灾害或隐患点142处:其中崩塌105处,滑坡30处,地面塌陷6处以及泥石流1处(不含顺德区)。佛山市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崩塌、滑坡为主,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泥石流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特点:点多面广,类型多,危害大,规模以小型为主,空间分布呈“中部、东南部多,北部、西南部少”,“丘陵台地区多,低山区少”。

  全市分为8个重点防治区、5个次重点防治区和4个一般防治区。其中,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是以高易发区为主要范围,兼顾重要隐患地域而划定,是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重点防治区面积809 .25平方千米,区域内合计地质灾害隐患点97处,占全市隐患点的68 .3%。


原标题:地质灾害隐患点 四区142处一半在南海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