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进展 圈定远景区8处

2015-06-05 09:39:36    来源:境外地质矿产研究部

摘要:日前,《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与资源评价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加强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研究,从中总结出的规律不仅对于“有的放矢”地在相关国家搞好资源外交,支撑和推动我国实现资源、外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与资源评价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通过系统收集、翻译、整理资料,建立了中国东部、美国西部基础地质矿产数据库(火成岩成分、矿床和火成岩年龄、金属矿床矿产地);结合实地考察,建立了中国东部、美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对比了大规模成矿作用背景、时空差异;结合南美、墨西哥、加拿大、中南半岛、俄罗斯远东等地资料,全面对比了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规律,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关于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认识尤其引人注目。研究表明,中国东部(晚中生代)、美国西部(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并无直接关系,即为“非俯冲性质”,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与加厚的造山带垮塌有关,大规模成矿受控于造山岩石圈去根、软流圈物质和热上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并首次将造山带垮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造山带属于初始垮塌阶段,以美国西部科迪勒拉为代表的属于不完全垮塌阶段,以中国东部为代表的属于完全垮塌阶段。

  “基于地质过程解析的资源评价与选区”是以我国为主提出的资源评价新方法,也是在国际合作项目支持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项目在吸收其他方法优点基础上,总结完善了该方法的知识结构、有关术语含义和工作步骤,丰富了我国资源评价方法和内容;项目采用“基于地质过程解析的资源评价与选区”方法,结合成矿规律对比研究新认识,圈定远景区8处(境内6处,境外2处),其中2处已有企业跟进,并初见成效。

  专家认为,环太平洋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巨型成矿带之一,涉及国家多、矿产资源丰富,加强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研究,从中总结出的规律不仅对于“有的放矢”地在相关国家搞好资源外交,支撑和推动我国实现资源、外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望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新内涵。


原标题:我国学者提出中美环太平洋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新见解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