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制度亟待规范管理

2015-06-25 11:51:31    来源:中国民航网

摘要:当下,无论是上天航拍让你换个视角看世界,还是飞入神秘洞穴带你体验一次探险之旅,民用无人机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伴随着民用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的规范化管理正在逐步加强和完善。

  当下,无论是上天航拍让你换个视角看世界,还是飞入神秘洞穴带你体验一次探险之旅,民用无人机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那么,问题来了——“无人机真的是无人驾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民用无人机每一次翱翔空中时,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献的专业驾驶员。用业内专家的话说,“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并非简单的熟练工种,如同其他类别民用航空驾驶员一样,也需要具备专业的飞行知识和操纵技能”。如今,伴随着民用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的规范化管理正在逐步加强和完善。


无人机来势凶猛 驾驶员已纳入正规管理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是由运营人指派对无人机的运行负必不可少职责并在飞行期间适时操纵控件的人,常被称为“不飞的飞行员”。

  “如今,民用无人机操控飞行的地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传统意义上的驾驶舱进行了大范畴的扩展。无人机驾驶员可以坐在地上飞,可以站在楼顶飞。未来,甚至在月亮上同样可以操作无人机。”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通用飞行标准处处长陈广承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出台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中就明确规定,无人机用于民用业务飞行时,属于通用航空器的一种。近年来,由于具有体积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特点,民用无人机在农林作物药物喷洒、电力线路巡视、地震灾情评估、航拍航测、海陆资源勘探、物流、广告以及媒体等领域都迎来了广泛的应用热潮,部分传统通航作业已经被民用无人机所代替。

  据统计,2012年,传统作业航空约占到通用航空总飞行量的18%。由于受到民用无人机的影响,2014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14%。“由于民用无人机能够适应更多的复杂环境,未来,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陈广承说。

  有研究显示,过去5年全世界对民用无人机需求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10年,随着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约为85.6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在民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操控无人机不当,致使民航飞机避让、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民用无人机撞击建筑物,或伤及无辜百姓的事件,在美国白宫、德国竞选现场,民用无人机也都留下了不光彩的“案底”。

  井喷式发展的民用无人机产业,呼唤更多的规范化管理。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民用无人机发展的初期,民航局已开始在适航、空管等多个方向实施了无人机管理。其中,对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进行管理是民用无人机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3年11月,民航局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AC-61-FS-2013-20),对无人机及其系统的驾驶员实施了指导性管理,迈出了无人机驾驶员正规化管理的第一步。

  “对无人机驾驶员进行正规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更加安全、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陈广承如是说。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如何才能持证上岗

  根据民航局的规定,目前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共分为三类。第一类,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范围内的,无须证照管理;第二类,在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7千克无人机、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所有无人机、以及在融合空域运行的小于等于116千克无人机的驾驶员都需纳入行业管理;第三类,在融合空域运行的大于116千克的无人机则全部纳入民航局管理。对此,业内专家表示,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已经进入了更加专业化的持证上岗时代。

  然而,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如何才能持证上岗?

  记者了解到,2014年4月起,民航局将在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7千克及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授权给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以下简称中国AOPA)。

  “中国AOPA相当于车管所,训练机构相当于驾校。所有的驾驶员都在培训机构里面进行培训,而理论考试、实践考试由中国AOPA来具体负责,考核通过后由中国AOPA来颁发执照。”中国AOPA负责无人机事务的执行秘书长柯玉宝介绍说。

  目前,民用无人机培训与汽车驾照培训类似,但科目更多,地面理论训练内容包括8个项目,实践飞行训练包括8个项目。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如何操纵无人机,还有无人机系统的理论知识、相关民航法规等内容。培训结束后,中国AOPA会派人上门进行资格证考试,学员通过笔试、口试和实践考试三个环节的考核,才能取得“驾照”。

  除此之外,培训还分为驾驶员与机长两个级别。其中驾驶员飞行培训不少于44小时,机长培训不少于56小时。

  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希望担任民用无人机飞行教员,则要求有100小时以上机长经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尤值一提的是,《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1部)对民用航空器驾驶员的全部规定,同样适用于无人机驾驶员。

  柯玉宝介绍,考虑到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流动性较强和各类民用无人机管理法规陆续出台的实际情况,目前要求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每2年更新一次,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别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6年更新一次的情况。


全面进入正规化管理时代,仍在路上

  伴随整个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无人机研发、生产、应用等机构对实用型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非常迫切。据初步估算,到201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的需求量将突破3万人。目前,专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的一个因素。

  据中国AOPA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无人机训练机构只有31家,培训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合格证人数还不到700人,“持证上岗”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数量严重不足。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现在只是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规范管理的一个良好开端,要让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全面进入正规化管理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了解到,现在各个培训机构的教员都是由中国AOPA培养出来的“种子”,通过中国AOPA的培训、理论考试、实践飞行考试后,下放到各个训练机构去生根、发芽。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局面将会有所改变,成功培养出机长和驾驶员的上百人以上的培训机构,将被赋予教员的培训资质。记者了解到,今后,全部民用无人机驾驶员都将由培训机构培养,中国AOPA只负责考试和证后管理工作。

  同时,中国AOPA还将在全国建立一些理论考试点和实践飞行考试点,方便企业就近参加考试,今后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考试工作也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正规化。

  除了专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短缺的因素外,现阶段,大部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是从航模“飞手”转过来的,普遍飞行理论水平偏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这两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无人机产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然而,法律规意识的提升绝非是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宣传和普及的过程。“我们呼吁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无人机航空文化和民航法规的普及行列中来,以进一步加大无人机驾驶员规范化管理的宣传范围和普及力度。如果,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甚至是大众都知道怎样操做无人机才是合理、合法的,那么民用无人机产业将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柯玉宝在采访中多次这样强调。

  随着民用无人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手段的逐步完善,我们相信,未来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将全面进入正规化管理时代,实现持证方能自在飞。


原标题:解读我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的规范化管理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