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城市”建设 让雨水在城市中自由吐纳

2015-07-13 11:52:30    来源:溪流的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号

摘要:进入6月之后,通过相关媒体的报道得知,中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许多城市低洼地区发生淹没汽车、冲垮商铺等内涝灾情,暴雨积水严重,动辄汪洋一片的景况被网友戏称为“城市看海”。

  进入6月之后,通过相关媒体的报道得知,中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许多城市低洼地区发生淹没汽车、冲垮商铺等内涝灾情,暴雨积水严重,动辄汪洋一片的景况被网友戏称为“城市看海”。由此可见,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表明城市建设中的“里子短板”未得到有效改善。


001ec95b71aa0e18f9043a.jpg


  从近段时间不少城市发生的严重内涝中不难发现,出现“城市看海”的典型地区多是一些低洼街道、大型交通枢纽区域、涵洞、隧道入口处、城乡接合部道路等。其实,这些老大难路段的问题长期存在,不少都是排水管线布局不合理、市政交通工程阻断地下水流走向、道路修建导致雨水分流不畅等原因造成的。这些摆在眼皮底下的内涝隐患,却一再被忽视,说到底还是“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思想在作怪。

  城市建设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立体循环体系,理应地上、地下一同规划、一同建设。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词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是现实发生的状况却是城市,让生活更糟糕!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把城市的面子看得更重,攀比高楼大厦,草坪面积,热衷于地标性建筑,一心谋划经营城市,城市光鲜的面子越摊越大,生态系统却越来越脆弱。天上下雨、地上积水;天下暴雨,地上成河。

  城市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土壤成为稀有资源。大量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土壤被压实,结构遭到破坏,渗水能力丧失。这就导致本应成为地下水水源的大量降雨,反而成为城市排水的巨大负担。水泥大楼,柏油路面,都市以隔绝一切大自然的方式作为文明象征,看似坚不可摧,其实是让地球皮肤坏死再也不能呼吸。在极端气候变迁因子的导引下,暴雨、洪流、干旱、热浪,城市同时将会变成灾难引爆的核心。城市之肺不能正常呼吸。有关专家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城市自身,建成海绵城市将是一个好出路。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


121081127.jpg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我国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已经展开,首批有16个城市进入试点,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他们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同时,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水利部将组织城市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建设海绵城市应顺应自然,兼顾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水生态。有关专家同时指出:可以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的能源、绿色设施和海绵设施协同起来,促进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道检测以及反应和水循环利用、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和反应、暴雨预警和水生态、水系统的智慧应对。

  有人把下水道说成是城市的良心工程。我们的良心往往都只能是在灾难之中得以展现,甚至唯有在灾难之中才能展现得无微不至、淋漓尽致。城市功能越来越强大,人员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在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越来越脆弱。未来水的短缺、水生态的破坏以及城市的内涝越来越严重,是对城市发展的一个挑战。深藏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既无法获得地上工程的形象加分,又无法获得地上工程从商业开发中衍生出的经济收益,却是对政府执政为民决心的最大考验。建设海绵城市,彻底治理“城市看海”现象,我们期待问题的早日解决。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