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让地图“活”起来

2015-11-05 11:18:26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摘要:这是一张时空地图,自2014年开始挖掘与整理馆藏资料中的抗战史料,全国地质资料馆从近6000档有关来自日军侵略者和国人的地质资源研究资料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数百份档案,并基于GIS的技术制作成电子版。

  在10月27日的第十三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和Esri中国共同开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地质史料展”电子地图,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与热烈讨论。庞大的历史数据资料汇聚在一张具有时空延展性的电子地图上,这是GIS技术在地质图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借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资料进行整理展出,让大家意识到这里存在着一个地质资料的宝库。”全国地质资料馆数据管理室副主任吴轩在接受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像以前一样做个网站将扫描的一档档原版资料给人看,没人感兴趣,而且也无法进行时间空间多维度的联系和思考。正是通过应用GIS技术,蕴藏在这些史料背后的逻辑和秘密才一一揭晓,从战火纷飞中搜索日本侵华的蛛丝马迹。


老故事 新面子

  这是一张时空地图,自2014年开始挖掘与整理馆藏资料中的抗战史料,全国地质资料馆从近6000档有关来自日军侵略者和国人的地质资源研究资料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数百份档案,并基于GIS的技术制作成电子版。以此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料的觊觎、掠夺和发动侵华战争处心积虑的准备,也让民众了解到中国地质工作者在另一条特殊的战线上对抗战作出的杰出贡献。

  据吴轩介绍,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发现,日本侵略中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每一项地质调查的开展,都伴随着不久之后的侵略行为,而这些都能够通过遴选不同的时间段来发现一些规律。

  点开地图上的任何一个图例点,都可以追溯该文档制作的时间,关联的地理位置,文档的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图例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数量的多少也能显示出哪些地质区域曾经备受日军青睐,以及时间轴上中日在地质勘探中选址的变化对比等等。通过GIS技术,专业人员将一份份上万字的文字报告、附件图片等信息加载在一目了然的电子地图上,让地质史料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利用现有的GIS模板,以地图+时间轴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历史资料。”吴轩告诉记者,其实专题展的所有支撑数据花了4年时间清理,花了1年时间来挑选,但做开发只花1、2周时间,1个月调试完善并上线。“考虑到重新开发一个应用很麻烦,于是我们就采取在原有服务基础上重新将数据写入属性,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空间数据分析仍存短板

  对于目前GIS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在吴轩看来是喜忧参半。与国外侧重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相比,国内更侧重图面的信息表达。

  “以前,我们并不太注重在地质专业应用中运用GIS,所以整个行业的GIS应用相对起步晚。但我们拥有大量的图件、报告等基础资料,再进行数字化建设就快速发展起来了。”吴轩表示,我国在基础层面甚至已经赶超一些发达国家,这源自于地质行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获得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等扶持。

  此外,吴轩去过很多发达国家调研,他发现国外干地质的大多是私人行为,国家资金扶持很少,地质调查主要依靠私企、矿业公司,整个行业基础性工作没有国内投入大,但在数据分析的专业应用上却很先进。

  “国内花了很多时间将图变成数据,并建成数据库,并进行更多的综合分析,但相对于国外更灵活地运用空间数据方面还是较弱。”吴轩举了个例子,“比如买房前都会去了解地质环境如何,在国外这种地质信息就会包括‘房子是否处于断裂带’,这其实很有意义。”吴轩表示,在国外,类似某处地质的抗震情况等都在空间数据的分析范畴之内,但国内还没涉及,这也说明地质数据的商用,目前做的还并不好。


叫醒数据 打开定制化大门

  据吴轩介绍,全国资料数据馆历经20年心血,今年刚刚完成馆藏13万档、500万件资料的扫描工作,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用类似百度文库的形式向大众展示。除此之外,全国地质资料馆官网还提供论文检索、地质图库,专题应用、数据分布等多项服务。

  在“专题应用”这项服务中,记者看到很多跟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原来都可以通过地质图来表达。吴轩介绍说:“比如抗震救灾,某地发生地震,我们可以达到12小时内组织发布消息,并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更便捷直观。”

  同时,吴轩也意识到,现有的模板化的专题服务较少涉及交互性,与其他部门的联动过程中,这种模板式的专题服务,在操作方面无法满足定制性要求。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全国资料数据馆正与Esri开展进一步的合作,采用包括Portal for ArcGIS产品在内的ArcGIS平台搭建的“地质在线”即将出炉,通过这个公用平台能够实现地图的协同编辑,并实现完全共享。除了专业人员,大众也可通过授权参与地质资料编写。

  在吴轩看来,定制化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不是单纯的软件开发,而是应用方法的研究和开发。他在否定拿来主义的同时,也期待整个行业将GIS的数据应用建设得更有针对性,服务性更强,真正地服务大众。(朱丽)


原标题:地质行业携手GIS技术 给你不一样的地图体验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