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谓海冰、山地砂石与冰盖 极地全地形车“全通过”

2015-12-17 13:46:06    来源:中国海洋在线

摘要:新型国产运输车是中国南极考察的“重器”,日前正式投入使用。在海冰、在中山站站区的山地砂石地形或者在冰盖等不同的地理单元都可以顺利通行,它的“全通过”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是中国南极考察的“重器”。

  新型国产运输车是中国南极考察的“重器”,日前正式投入使用。12月11日,内陆出发基地的昆仑队和格罗夫山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整理物资。上午9时30分,崔鹏惠一行从中山站驾驶全地形车到达出发基地,“这一路才走了半个小时,太节省时间了。”一下车,崔鹏惠就对全地形车赞不绝口,“尤其经过陡峭的俄罗斯大坡时,车很平稳,爬坡能力很强大,要知道这个大坡可是卡特车爬不上去的。”


3528417d20e5ecff38d891ddb0948830.jpg

驾驶全地形车第一次行至内陆26公里处,曹黔华和崔鹏惠高兴地合影留念


  只见出发基地上的雪橇一字摆开,已经渐成规模。一个个集装箱内已经分别装好了考察物资和生活物资,一桶桶航空煤油和汽油也码放整齐。再过两天,等所有物资全部从“雪龙”船上吊运过来并集结完毕,昆仑队和格罗夫山队这两支内陆队将从基地出发,用卡特车拖着装满物资的雪橇,向内陆进军。


2a0d8110c3becc4dc2d6566319c208a6.jpg

全地形车“爬”上俄罗斯大坡


adf58f7e594662ba7c254c4d677ba01f.jpg

全地形车从俄罗斯大坡上“冲”下来


  从出发基地到昆仑站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这一路将面临高海拔、缺氧、缺水、暴风雪和白化天等困难,但最让大家担心的是遇到冰裂隙。

  内陆冰盖的路况非常复杂,一眼望去,白茫茫的冰雪并无他物,但是这没有边界的冰雪下面时常会出现冰裂隙,一旦车辆掉进冰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每年内陆队正式出发前,都由经验丰富的队员先行轻装探路,发现并标记冰裂隙的位置,以便后面的载重车辆避开。

  “中山,中山,我是冰盖,报告,全地形全通过。”当驾驶员曹黔华驾驶我国新型全地形车到达内陆冰盖26公里处,坐在副驾驶的崔鹏惠开始用对讲机呼叫,向考察队副领队孙波汇报这一好消息。


在冰盖乘坐全地形车很“享福”

  9时50分,崔鹏惠一行带着GPS和对讲机从基地出发,开始全地形探路之行。

  一路向南,最初还有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山石,逐渐就只剩下了白色的冰雪。天上覆盖着厚厚的白云,和地上冰雪成为“无缝衔接”成一个白色天地。偶尔,天与地之间出现一条细细的蓝天,让人感觉看到了一个彩色的世界。

  除了天地间的颜色越来越单调,路也并不好走。出发没几分钟,就走到了软雪带,雪又厚又软,车只能以20迈的速度前进。即便只有20迈,还是感觉像做碰碰车,不停地被颠起来。听到记者被颠的“哎呦”一声,崔鹏惠笑着说:“小吴记者,你已经很‘享福’了,这要是开卡特车来,颠得你根本坐不住。这个车的减震性能很好,已经很舒服了。”

  驾驶员曹黔华一边开车,一边迎着呼啸的寒风头出头察看病情,观察全地形车的适应能力。队员高文钢手持GPS,观察、记录这一路的情况。在茫茫冰盖上,没有日常生活中的路牌或者标志性建筑,如果没有了GPS,人基本没有能力识别方向和目的地。“好在这一段路上还有俄罗斯人留下的路标,他们的内陆队已经出发了,这就是他们出发时留下的。”顺着崔鹏惠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道路两侧有一些一两米高的竹竿或者木棍,而且上面倒挂着一只黑色大靴子。 “这是俄罗斯考察队员竖的标识,内陆的色调就是白色,黑色的鞋子比较醒目。他们就把废旧的靴子用来做路标了”崔鹏惠说。

  沿着GPS导航路线并结合“黑靴子路标”,走了大概三四十分钟分钟,驶出软雪带。此时,雪变硬了,路也相对好走了,车速可以达到25迈。崔鹏惠再一次感慨,“PB300啥时候也没超过过20迈呀。”

  当车行驶至20.3公里处,发现了俄罗斯专用的冰隙标识。经过停车察看,崔鹏惠确认这就是俄罗斯考察队提到过的3米宽、12米长的冰隙。做好标记后,车辆继续向前,于11时平稳地开到26公里处,没有再发现别的裂隙。崔鹏惠高兴地说:“可以返回了。现在已经远离海岸了,海拔也已经接近300米了,温度很低,冰很结实,再往前的路都不会有问题了。”


将让全地形车更适应极地

  回程的路,崔鹏惠这位老极地人要求自己开车,“难得有一辆这么适合在冰盖上开的车,我干了那么多年的机械师,必须好好试试这车啊。”

  崔鹏惠开车,让曹黔华空闲下来。趁此机会,他拿出记录本,开始记录今天的行车情况。原来,曹黔华是全地形车生产厂家贵州詹阳动力的做产品组装、检验的技术工人,他此行南极不仅是“驾驶员”,更是为了测试全地形车在极地的适用性能、试用范围,并对极地机械师进行培训,“我会每天记录行车情况,虽然我们之前已经针对南极对全地形车进行了司机室通风、车窗玻璃变成双层等8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但在实践中如果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还会继续改善,直到车辆完全适应、满足极地考察需要,满足极地需要是我们厂现在的一个研究方向。”

  曹黔华表示,全地形车在普通公路上可以达到时速60迈,在南极最快也没达到30迈,这将是改进的一个主要方向。此外,还将从扩大前挡风玻璃、减小换气噪音等方面进行改进。

  崔鹏惠一边开车一边念叨,“啥时候能多有几台全地形车就好了,到时候可以开着这车去内陆的话,速度就会提高很多,大家伙儿在后面的车厢里坐着也颠得轻点呀。”

  在考察队副领队孙波看来,因为全地形车在海冰、在中山站站区的山地砂石地形或者在冰盖等不同的地理单元都可以顺利通行,它的“全通过”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也使得它具有输送科考设备和人员、应急救援、作为考察工作平台这3个方面的优势,“我国全完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地形车极大地保障了我们队员的生命安全,因为它即使掉入水中也可以漂浮。有了这类全地形车,可以丰富我们的考察手段,完善我们的保障体系,提升我们的考察能力。”(吴琼)


原标题:国产新型全地形车冰盖探路记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