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纪行

2015-03-11 13:45:28    来源:中国勘测联合网

摘要:2014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共分三个航段,目前,蛟龙号的第二航段考察任务已经完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蛟龙”号,是我国于2009年自主研制完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从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4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共分三个航段,2014年6月至8月在西北太平洋开展了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第二、三航段于2014年11月25日从江阴起航,在中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开展下潜任务,计划于2015年3月返回国内。

  目前,蛟龙号的第二航段考察任务已经完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西南印度洋考察蛟龙号携带的“神器”

取液利器——热液保压采样器

  它用化学性能很稳定的钛合金制成,由载人潜水器或无人遥控潜水器上的机械手夹持操作。取样时能进行等压转移,能对一次采集的热液样本进行多种分析处理。


神奇帽子——硫化物生长试验仪

  硫化物生长试验仪又称高温帽,由培养帽、连接腔和电路腔构成。载人潜水器将硫化物生长试验仪的培养帽扣在热液口顶部,可培养硫化物生长,方便取回样本供试验。


探海神针——热液自动探测仪

  热液自动探测仪体积较小,通过载人潜水器等搭载体在海底持续走航,取得一系列拖曳路径的温度和浊度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探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获取环境参数,寻找热液异常。


生物观测法宝——大型生物长期培养观测箱

  载人潜水器机械手操作这个设备上的生物抓捕装置,捕获大型生物后将其放入培养箱,以便科学家对箱内的生物进行长期定时的照相观测。


二、“蛟龙”号印度洋首秀,获多个第一

  本航段大洋考察,蛟龙号共计下潜作业20次。获得了以下多项成果:

  首次在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活动热液系统开展载人深潜探测,对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及合同区外不同类型的热液系统进行了精细的调查研究;

  首次获得西南印度洋脊的热液流体特征;

  首次精细开展西南印度洋脊不同热液区的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

  首次在西南印度洋脊东段确认低温热液区等。


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第二航段纪行


三、大开眼界 蛟龙从海底带回的那些前所未见的生物

  本次西南印度洋下潜考察,蛟龙号带回了大量的保压热液水样品,碳酸盐岩、富钴结壳和沉积物样品,以及不少热液区生物。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我们所没见过的神奇生物吧!


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第二航段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海百合


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第二航段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珊瑚


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第二航段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未知粉色生物


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第二航段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未知透明生物


探秘西南印度洋热液区 “蛟龙”号大洋考察第二航段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铠甲虾


四、考察海底热液区的意义

  海底热液是地壳活动活跃区,岩浆沿着地壳缝隙运到海底,冷却后形成多种矿产。

  研究海底热液不但可以勘测矿产资源,增加我国后备资源储量,还可以研究地壳活动规律。

  由于地壳热液区多分布在大洋中脊,我国近海是没有的。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各国都可以到公海区勘测研究,并且勘测到的资源有优先开采权。所以积极考察海底热液区,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蛟龙”号的成功下潜,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证明其具备的独特深海作业技术优势和稳定的作业性能,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为我国科学家对海底热液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勘测联合网综合整理)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