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应用——潜龙二号获得我国首张海底三维地图

2016-03-16 11:49:08    来源:中国勘测联合网

摘要: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台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小黄鱼,在地形地貌极其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完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勘测,收获多项丰硕的勘察成果。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台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小黄鱼,在地形地貌极其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完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勘测,收获多项丰硕的勘察成果。


20160315021738814.jpg


  “潜龙二号”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装备与技术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该课题负责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李波说,在国家海洋局大力支持下,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实施了此次“潜龙二号”西南印度洋海试及试验性应用任务。“潜龙二号”试验性应用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海资源自主勘查技术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将为我国深海资源勘探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据悉,在中国大洋40航次第一航段期间,“潜龙二号”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共开展8次探测试验,顺利通过了海上试验现场验收专家组验收。在第二航段试验性应用阶段,“潜龙二号”共下潜8次,完成了7个长航程探测任务,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我国自主研制的AUV首次大面积执行洋中脊热液区大洋探测任务,获得龙旂、断桥、玉皇热液区共计200多平方公里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地貌数据、近海底磁力数据及其它多种探测传感器数据,发现了多处热液异常点,打破了我国深海潜器下潜持续时间、勘测面积、稳定性等纪录。

  在我国开始使用无人潜器探测前,通常用科考船自带的多波束等声学手段扫描大洋深处,精度通常为50米一个点。而潜器距海底在几十米到100米之间,精度能够达到1米甚至半米。这200多平方公里的三维图,也是我国无人潜器第一次带回如此大范围面积的“精细”海底地形地貌图。

  “潜龙二号”共完成16次下潜工作,水下作业时间累计达239小时,使命总航程747公里,获得了勘探区近海底精细地形地貌三维图,充分验证了“潜龙二号”在洋中脊复杂地形环境下具有稳定航行及自主避碰、地形地貌探测和热液异常探测的能力。

  目前的“潜龙一号”和“潜龙二号”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国外AUV的应用次数更多、技术更成熟。在未来,我国的深海自主机器人将向更深、更远、更智能的领域发展。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