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地信技术功不可没

2016-07-28 14:48:13    来源:新闻组

摘要:近日,我国首例岩画类遗产申遗成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过程中,地信部门为其提供了申遗制图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地理信息服务,“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地信技术功不可没。

  近日,我国首例岩画类遗产申遗成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过程中,地信部门为其提供了申遗制图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地理信息服务,“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地信技术功不可没。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地理信息技术功不可没

  岩画散列分布导致编制图件系统难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3 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38 个岩画点(共107 处岩画,3816 个图像),画点分布范围广,从管理上分属四个不同的县,且岩画本体均位于离江面较远的山崖之上,使得岩画的管理和监测难度大,要在短期内编制、建设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图件和监测系统,是摆在地信工作人员面前的难题。

岩画散列分布导致编制图件系统难

  测绘与文物的新碰撞

  为更好展示遗产地全貌及各重要遗址点的地理风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申遗地理信息的技术指标,地信技术人员采用信息丰富的基础地理数据作为申遗图件的数据源,包括1:25万、1:5万、1:1万、1:2000、1:1000、1:500等不同比例尺数字线划数据以及亚米级的遥感影像数据。

  申遗图件主要涉及区位图、索引图、遗产区地形图、遗产区影像图、遗产点详图等种类,既要准确又要美观。不同于传统的制图,申遗图件是特殊的专题地图,其设计理念是文物与测绘的新碰撞,在制图过程中需要突出细化遗产区、缓冲区等申遗关注的专题信息,而又要合理选择、表达遗产周边的基础地理信息。这个标准说来容易,实际上是反复磨合而成的经验。

  借助此前多年来成功编制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土司城遗址等申遗图件的设计经验,地信部门成功制作了符合花山岩画地域特色的、效果美观的申遗图件。

测绘与文物的新碰撞

  成功经验与先进测绘技术提升了监测预警水平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包括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指标的研究和设立,监测预警数据库构建、监测预警平台研发、监测设备部署和运行环境搭建等综合性工作,即是一项工程型项目又是科研型项目。工作人员凭借之前建设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总平台的相关经验,结合花山岩画遗产地的特色,建立了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借助当前测绘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机器人等设备获取遗产地相关监测数据,实施了如岩画裂隙、危岩体沉降观测等专项监测工作。最终建立了以崇左市为监测总中心,宁明、龙州、江州及扶绥四个县区为监测分中心的总分式遗产监测与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各级管理人员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监测预警平台为工作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的危岩体稳定性、岩体开裂、崖壁表面温度、岩体梯级温度、岩体渗水、崖壁漏水水质、崖壁漏水水量人为破坏等监测指标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提供了时空一体化的管理、浏览、分析、统计功能,大大提升了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的水平。

巡检、参观导览智能化

  巡检、参观导览智能化

  要保持建成后的监测预警体系能良好运转,有鲜活的实时监测数据输入,巡视巡检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日常管理的手段。为方便相关工作开展,地信部门专门研发了巡视巡检系统,基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提供拍照、录像、视频等功能,能采集遗产本体病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监测信息,记录当天责任区各监测要素的监测状态、相关信息、照片、位置及时间等。借助互联网,巡检采集到的数据能实时上传到监测中心,与监测预警平台对接,成为日常监测数据采集的有力抓手。

  文化遗产要通过专家的现场考察,还要凸显其在面向游客时的旅游价值。为解决“高高在上”的岩画观看时难以看清细节的难题,地信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并结合多媒体、局域网络、无线传输等手段,研制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导览系统”。能提供智能导览、讲解、资源信息等服务,为国际专家及社会公众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提供更全面、高效的信息。

  勘测联合网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