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阶段回顾我国基础测绘的发展历程

2016-09-27 15:40:54    来源:中国测绘新闻网

摘要:我国的基础测绘起步晚,但是经过测绘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基础测绘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宏伟蜕变。回顾我国的基础测绘发展史,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承担着不同的时代发展任务,未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落实,我过的基础测绘必将更上一层楼。

2001-2010年:成果应用上台阶_勘测资讯_中国勘测联合网

  2001-2010年:成果应用上台阶

  这是我国测绘业从后台大步走上前台的变革时期,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展开,天地图开通,应急测绘水平大大提高,测绘服务的舞台大大拓宽。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强力推进,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基本完成,多个省市建成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并推进测绘基准信息社会化服务,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于2008年7月正式启用。2002年,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项目完成,我国建成新一代重力基本网。2003年,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通过验收,我国建立新一代地心坐标系统。2004年8月,测绘队员在北极黄河站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北极GPS卫星常年跟踪站。同年11月,投资近2.6亿元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推出新版1:100万比例尺数据库。2006年建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并开始实施数据库更新,更新后的信息现势性整体提升20至30年。工程在国家重大项目、地方经济发展、应急救急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全面建设“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奠定了基础。

  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发展迅猛,完成大量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航空航天遥感影像陆续覆盖全国,逐步建成国家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影像获取体制机制不断优化。2009年成立国家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我国首颗高分辨率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开展了高分辨率航空摄影试点工作,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了航摄企业的积极性。

  2005年,国家局组织开展珠峰高程复测,获取了珠峰岩石面海拔精确高程为8844.43米,标志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这个时期,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办法发布;国务院印发《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全国基础测绘的七项主要任务;印发《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基础测绘战略地位进一步夯实,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基础测绘建设的投入大幅增长。

十二五:转型升级气象新_中国勘测联合网

  十二五:转型升级气象新

  “十二五”是我国测绘地信业变革深刻的时期,“三大平台”建设,尤其是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开展,测绘服务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成果应用开创新局面,有力支持了测绘转型升级。

  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本建成。2012年6月,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启动,现已建成国家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和最高等级的大地基准框架;布设了卫星大地控制网,观测了12.2万公里一等水准路线,国家高程控制网精度和现势性显著加强。同时建成由1879个基准站、数据传输线路、数据处理平台、产品播发平台等组成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可提供分米级、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和毫米级事后定位服务。目前,三维、动态、地心、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相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初步建成,测绘基准体系的成果精度和数据现势性全面提升,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国家西部测图工程竣工,首次实现1:5万基础地理信息对陆地国土的全覆盖,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国家1:5万、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持续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现势性全面加强;1:1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陆地国土58%;1:2000基础地理信息基本覆盖了全国城镇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1:25万、1:5万,省级1:1万,市县级1:2000、1:1000、1:500数据为核心的多要素、多尺度、多时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国家1:5万、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电子政务、国防建设等领域,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云南鲁甸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应急救灾中,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制作提供了逾万幅专题地图。

  实现数据库动态更新常态化。国家局于2011年完成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建成覆盖我国国土面积比例尺最大、精度最高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志着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此期间,国家局每年组织完成1次1:5万地形数据库更新。同时,利用1:5万数据库增量成果,实现了1:25万、1:100万数据库快速联动更新。“十二五”期间共完成3次1:5万数据库重点要素更新和1次全要素更新,完成2次1:25万数据库更新和1次1:100万数据库更新,更好地满足了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海岛(礁)测绘项目实现地理信息覆盖范围从陆地向海洋拓展。海岛(礁)测绘工程一期工程初步建立了陆海一致的高精度海岛(礁)测绘基准体系,查明了海岛(礁)的数量、位置及分布,完成了6000余个重点海岛测图,建立了海岛(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工程还完成了190万平方公里覆盖近海海域航天影像获取和6万平方公里重点近海海域航空影像获取,丰富了海岛(礁)测绘影像数据资料,为摸清我国海岛(礁)数量及位置,准确掌握海岛(礁)基础地理信息提供了支撑。

  遥感影像获取应用及时高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累计获取航空摄影资料375万平方公里、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102万平方公里、优于2米分辨率卫星影像244万平方公里,数据内容不断丰富,现势性整体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遥感影像保障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测绘保障硕果累累。全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开展了农村基础地图测制、区域地图编制、实用专题地图制作、县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涉农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工作,推出了大量适农惠农地理信息产品,农村地区测绘成果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一县一图、一乡一图、一村一图划顺利推进,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极地测绘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的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局将加快推进传统基础测绘转型,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主要有:加快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开展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展望明天,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前景辉煌,基础测绘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文/中国测绘新闻网 周信炎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