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看地图制作历程

2016-10-20 14:35:04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摘要:从原始的小笔尖、玻璃棒、曲线笔手工制图,到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化制图,再到现在的信息化制图时代,几十年间,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革新改变了传统的地图制图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地图制作历程

    从原始的小笔尖、玻璃棒、曲线笔手工制图,到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化制图,再到现在的信息化制图时代,几十年间,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革新改变了传统的地图制图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代人,一套制图工艺,地图制图事业的发展正如时代变化的缩影,让我们打开历史长卷,共忆往昔峥嵘岁月,同看今朝测绘风云。

  小笔尖地图制作

  小笔尖时代

  小笔尖上的“舞蹈”

  “手工制图是一门艺术”“大比例尺地图转换为小比例尺地图必须要换算”……

  时光倒流53年,1963年秋天,刚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的黄亚杰来到原国家测绘总局三分局制图队工作。鹅黄的灯晕下,黄亚杰还在培训室加班,他转动手上的小笔尖,一边在图纸上勾勒等高线,一边细细回味师傅教授的制图经验。对他来说,画图是一门艺术,转动的小笔尖如舞台上的芭蕾舞者,优美而灵动。

  在那个年代公开出版的地图很少,编制的地图大多会被批注“秘密”两个字,普通市民能看到的地图多以教学地图为主。“我们画的最多的是军用地形图和基本比例尺地图,1∶1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传统制图工艺要将大比例尺的基本地图转换为自己设计的小比例尺地图,必需要换算才行,过程比较复杂。常规的做法是用照相机将大图缩小,拍照晒片,之后将片子拼接成一张完整的图,完成拼接后再拍照,新图的编制就在晒好的蓝图上进行。根据设计方案先将所需要素提取出来,即用绘图工具画出居民地、水系、交通、境界、地貌等内容,再拍照晒片。接下来在晒蓝图上进行清绘,也就是标准化、美化地图的过程。清绘最重要的是线条和注记,线条的粗细、形式及颜色都代表着不同的内容:公路、河流、境界、地形。注记是地图的说明,一张全国地图上可能会有几千、上万个注记。解放前到解放初期,注记都是靠手写,不同的人不同的笔要写出跟印刷铅字一样的注记,难度很高。黄亚杰参加工作的时候刚开始用植字机了,把植字机植出的字晒成照片后剪下来贴到图上,方便多了。

  “当年,内业制图工具与生产模式完全照搬苏联,工作起来比较被动”,为了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生产工艺,黄亚杰和同事们认真总结、积极探索,他们改变了双曲线笔的工作原理,让只能画两条线的双曲线笔可以画出三条线,并成功应用到沟渠描绘中,减小了人工描绘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还摸索出一套“三清三校”作业法,即:笔笔清、日日清、项项清;自校、互校、审校,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图幅质量。

  四川省三维地图

  四川省三维地图

  鼠标与键盘的亲密配合

  “极大地简化了制图流程”“修改更加方便了”“地图可以随时更新”……

  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制图逐渐取代繁杂琐碎的手工制图,并不断推广运用。1992年,饶盛勇毕业分配到单位工作,恰巧经历单位由传统手工制图到数字化制图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化制图全过程都在计算机里完成,极大地简化了制图流程”,饶盛勇轻轻移动鼠标,回忆起当年的制图流程:首先要将搜集来的底图资料通过扫描、数字化,拼贴成一张全图;然后选取要素进行提取,清除多余的信息;接下来是填色,色彩可在“调色板”里任意调配;加注记时只需直接输入文字即可;最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整理和美化。传统手工制图时期,一条线路的改动意味着整张图都要重画,而数字化制图,只需将一条改好的新线“贴”到原图中去,其他没变的要素均可保留。

  饶盛勇总结出了两个阶段的数字化过程,第一阶段是将栅格地图转换为矢量地图,搭建矢量地图数据库;第二阶段是利用矢量数据库开展地图编制工作。过去每出一版新的地图都要重新绘制,数字化后,我们建立了地名库、基本地图图库、图片库和地图符号库,拥有各类用于编制地图的信息,需要什么直接从计算机里调出来,节省了大量重复性的人力劳动。“以前3个编辑花1个多月时间编制的地图,用计算机制图的话,只需1个编辑、两到三周即可完成。”

  数字化制图改变了手工制图可能跟不上时局变化的局面,让地图可以随时更新。因为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管理后,制作好的图可以存在计算机或磁盘、光盘中,随时修订再版。这样,编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策划推出新的地图产品,一批批少儿地图读物、知识地图、便民地图等新品种地图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影响着人们对版图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

  长江经济带地图集

  长江经济带地图集

  科技研发催生信息化制图

  “几分钟,一键出图”“多台计算机协同作业、同步更新”……

  信息化测绘时期,地图已朝着功能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科技研发成为了推动地图制图向流程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川测二院正在示范开展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部分研发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实践,对指导生产、提高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图制作系统解决了繁重生产任务下地图缩编费时费力的难题;多尺度应急快速制图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了一小时快速出图、供图;1∶1万地形图制图软件实现了建库与制图真正一体化……

  在川测二院数字城市工程中心作业室,研发人员任东宇正在完善单位自主研发的专题地图快速制图系统。2013年至2016年,在总结传统制图经验的基础上,院初步建成了一套国内领先的快速出图供图系统,涵盖了数据自动裁切、快速自动符号化、注记自动生成、河流选取与渐变、境界跳绘、专题标绘、地名选取、街区综合、曲线化简、冲突探测、拓扑处理、图面整饰、地图输出等20余项智能化处理功能,拥有完备的编辑工具,能够实现任意地点、任意尺度、任意范围的一小时快速出图,并基于专家知识库可在几分钟内,实现一键出图。如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地名搜索或者直接输入受灾地点的经纬度坐标,指定出图纸张和比例尺,系统会自动完成定位、裁切、符号化、地图综合、河流渐变、境界跳绘、注记生成、图面整饰、地图输出等一系列操作,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没有制图经验也可以快速得到一幅满足基本制图要求的地图。在传统制图过程中,河流的处理一直是地图制图工作中较为费时的工作。特别是为了达到从河源到河口的渐变效果,每条河流要被切成若干段,然后分段设置不同的线宽。一幅地图,如果有几十条河流甚至更多时,工作量会明显加大,通过系统可以在数秒钟内完成河网密集区的河流自动化渐变,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劳动。此外,若在以线状地物为界的地方要对境界进行跳绘,人工操作需要耗费很多工作量,而且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系统只需设置跳绘参数,便能自动识别完成境界跳绘,效果非常理想。目前,系统已应用于多次应急地图、服务地图编制工作中,为省委省政府等部门提供保障服务。

  “围绕应急维稳、日常政务、便民服务,我所在的单位和同事们深入研究地图服务新模式,开发了很多智能办公平台、生产技术平台和新型地图产品”,任东宇随手拿出一份四川省三维立体地图,图面轮廓高低有致,将地貌特征完美诠释。近年来,二院还先后开发了智慧政务地理信息移动平台、信息化测绘生产技术平台,以及《长江经济带地图集》《四川省领导工作用图》《四川省标准地图》《绵竹市地理国情普查三维立体地图》《花映龙泉赏花地图》等几十种大型图集、地图,内容丰富、版式精美、科学实用,得到社会各界和专业部门的广泛好评。此外,该院还打造了全省首个地图服务平台“图知四川”微信公众号,旨在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服务大众的能力,通过灾害险情、交通出行、经济生活、生态人文、政策热点等专题内容,定期向公众推送高质量的原创地图,让地图服务公众生活,用地图解读四川发展,创新了“互联网+”地图发布模式,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几十年来,我们专注“方寸之间展天地,几案之上呈万象”,为规划建设绘制蓝图,为探索世界提供坐标。今天,我们高点跨越,迈向广阔智慧空间,继续用平凡的双手描绘锦绣蓝图,以精湛的技术绘就精品地图,为国家建设竭诚尽忠。

    原题:地图绘制的时间轨迹,文/李灵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