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7年第2期
作者:王家耀院士
摘要: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演进与发展,都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都已进入信息时代,成为分属工科和理科的两门独立的学科。本文论述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分析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各自的发展过程,描述了各自的演进轨迹,特别是分析了信息时代的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各自特点;就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在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中的作用,分别从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的两种思维、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分异”与“聚焦”;最后,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空间参照与时间参照是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两个基本参照系统”的观点,认为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都是研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且运动着的物质,但研究的具体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有很大区别,必将在无限和有限统一的空间和时间中深化各自的研究内容、开拓各自的研究范围,创新各自的研究方法,同时又更加紧密地聚焦于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
关键词:军事测绘学;军事地理学;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轨迹;分异;聚焦;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
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是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的前身——解放军测绘学院的两张“名片”。全军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各级机关、部队等测绘技术人才基本上都是这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院培养的;全军院校的军事地理学和军事地形学教师、相关单位和部队的军事地理学研究人员,也多出自这所学院。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激荡着一场巨大的时代性变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工业社会步人信息社会。这场由信息化推动的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必然会引起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化。
信息化是包括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其给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而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的研究对象,都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有规律。
军事测绘学[1]是为国防建设和军事需要研究测定和描述地球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主要包括军事空间大地测量和物理大地测 量、军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军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卫星导航定位、军事海洋测绘、军事工程测量、军事测绘保障、军事测绘装备等分支学科和技术。任务是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军用地图,建立各类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发和应用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为国防建设和军队作战、训练和武器装备试验提供及时、可靠、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保障。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的绘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两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之一(另一个是武汉大学)。今年是本院学科专业建设70周年,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直是其最具活力的优势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其下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军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为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作战指挥、武器装备、部队行动和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军事测绘地理信息已经成为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是指控平台、武器平台和作战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地理学[2-3]是研究世界、国家或战区地理环境与战争活动之间的依存与制约的辩证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军事地理学中,地理环境通常是指存在于人类战争活动空间的客观地理诸因素的综合,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前者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及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战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军队作战行动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后者是经过人类影响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社会文化及居民地、交通等人工设施,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精神力量、物质力量的源泉和军队战争活动的根本基础。
战争活动是实施战争事项的统称,如制定战略决策、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战争准备、军事训练、组织实施战争行动及军事科学研究等。
地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而战争活动是人们的主观意愿与行动。战争活动依赖地理环境而存在和发展,地理环境对战争活动又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地理环境,不仅不能谋划战争,而且也无法进行战争。当然,地理环境与战争活动之间的关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和战场的扩大而发展和变化的。
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的军事地理学在军内具有重要地位,拥有地理学下属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人文地理学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就学科属性而言,军事测绘学与军事地理学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军事测绘学属于工科门类,军事地理学属于理科门类。它们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学科发展呈现出“分异”的一面;但就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而言,二者却显示出了互补与聚焦的特点和趋势。
1、军事测绘学与军事地理学发展的轨迹
1.1军事测绘学发展的轨迹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与综合[1-8],可以认为军事测绘学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古代测绘学一近代测绘学一现代测绘学”的规律。军事测绘源于作战中对地形的研究与利用,是从测绘与使用地图开始的。
1.1.1古代军事测绘学
古代军事测绘起源于上古代。早在公元前8世纪中国周代就有了地图,“宣侯矢簋”铭文记录有当时重大军事行动中曾使用王畿以东的《东周图》;据《周礼・地官》记载,周初已设置有掌管地图的官吏,这就是《周官》一书所说的“地讼,以图正之”;《管子・地图篇》对当时地图在战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凡兵主者,必先争之地图”,只有这样才能“行军袭邑,举措之先后,不失地利”;战国秦王政8年(公元前239年)的木板地图(1986年中国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标有军事要素的地图;西汉时已有绘在帛上的“地形图”和“驻军图”(公元前168年的殉葬品,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军用地图;西晋裴秀(224—273年)创立的“制图六体”新理论,开地图测绘理论之先河;宋代沈括(1031—1095年)使用水平尺和罗盘进行地形测量,并以木为质底表示地形的立体模型;13世纪的欧洲,由于海军在海洋上活动的范围扩大,出现了反映地中海和邻近海域航海活动成果的波尔托兰(Portolan)海图,一直使用到17世纪初用墨卡托投影绘制的海图得到应用时为止;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1371—1435年)七下西洋,历时20余年(1405—1431年),经历了3O多个国家,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共和国首都)和阿拉伯海、红海一带。郑和不仅揭开了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幕,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时间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而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郑和航海图;1569年,墨卡托(1512—1594年)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绘海图,由于图上等角航线被描绘成直线,航海作业十分方便,至今仍被各国广泛采用。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