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地质调查重大新闻事件

2017-01-03 11:32:32    来源:中国矿业报

摘要: 2016已去,回顾过去的2016年,我国地质调查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2016已去,回顾过去的2016年,我国地质调查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下面一起来盘点2016年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重大新闻事件。

2016年我国地质调查重大新闻事件

    一、砥砺奋进谱新篇——2016年地质调查大事盘点中国地调局与武警黄金部队加强合作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与武警黄金指挥部司令员王成、政委杨继明等举行座谈。双方就2015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并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

  点评: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第一次与武警黄金指挥部常委们集体进行座谈。交流经验、对接需求,双方的深入合作必将谱写地质调查新篇章。

  二、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编制完成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等编制完成的《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通过专家组评审。该成果系统采集了世界海洋矿产资源数据2334组,建立了包含17个属性的世界海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并首次在国际上编制完成数字化的、展示7种海洋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点评: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属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作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矿产资源编图成果,对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2016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

  在2016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表示,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切实贯彻到地质调查工作中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表示,2015年地质调查工作做了十件大事,取得了六项成效,2016年地质调查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十大重点任务。

  点评:新常态下,我国地质调查工作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工作内容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质调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四、我国首幅1∶5万海洋区调试点项目收官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调局承担的“1∶5万珠江口内伶仃洋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项目通过评审。这是我国完成的首幅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填补了我国大比例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空白。

  点评:地质调查工作正在一步一步走进大洋,越来越详实的调查成果也必将为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五、中国地调局制订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主持党组会议,审议了《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明确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确定了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等。

  点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必将全力以赴。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举行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上,《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和《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正式发布。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分别代表一部三省(市)签署了会议纪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地质工作在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经验和作用进行了交流。

  点评:京津冀地区具有较优越的地质条件和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但区内人口密集、国土开发强度高。“一部三省(市)”地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成功后,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

  七、全国陆域地球化学系列图出炉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编制的全国陆域1∶25万~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于近日完成。该系列图件系统整理了我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地球化学资料、数据和科研成果,集成了全国不同层次的地球化学系列图,地球化学数据信息覆盖国土面积700多万平方千米,首次全面反映了我国从1∶100万到1∶1万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程度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点评:该系列图件由四层次构成,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开创了全国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先河。

  八、中国地调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和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的见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与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分别代表中国地调局和青岛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从海洋地质调查研发平台建设、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和装备建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共享与利用、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点评:用姜大明部长的话来说,双方将构建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与服务应用,也是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支撑青岛蓝谷建设和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南海海域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调局承担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项目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成果的基础上,于神狐钻探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并首次发现了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点评:尽管在自然界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的报告并不少见,但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尚属首次。这不仅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资源潜力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十、首届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首届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地质工作如何与军事工作更加深度融合,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军事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建设,如何加快建设一支承担现代军事地质工作任务的军事地质部队进行了深入研讨。会上,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交换了第一批成果。

  点评:本次论坛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主席关于“四个全面”、“军民融合”重大战略思想,旨在深化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重大决策部署,将加快推进地质工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一、2015中国地调局地质科技奖揭晓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结果揭晓。在25项获奖成果中,“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摘得特等奖桂冠,“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等9项成果获一等奖,另15项成果获二等奖,获奖项目涵盖了能源、矿产、海洋、地质科技等不同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自2012年设置以来,特等奖首次有了归属。

  点评:特等奖项目历经10年攻关,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大量冷泉碳酸盐,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25个有利区块和24个钻探目标,预测远景区总面积14.84万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为744亿吨油当量,粗略估算具有超百万亿元经济价值潜力。可谓实至名归!

  十二、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在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建立中心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宗旨,教科文组织将积极支持中心在中国建立。《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平台同日发布和启动。

  点评:作为中国深化与世界各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尤其是地球化学领域合作的新起点,中心的成立突显了我国地球化学调查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十三、我国首个“三稀调查成果数据库” 建成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调查”项目所属18个子项目,经过3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尤为一提的是,项目建成了我国首个涵盖国内外3889个矿产地的空间数据库和“三稀调查成果数据库”,集成了长周期矿产品价格数据库、采样测试分析数据库、文献数据库、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全国稀土矿区遥感数据库。

  点评:本项目是截至目前对我国“三稀”资源进行的“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调查研究,在成矿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一批创新性成果,对今后我国三稀资源调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最大数据库对公众开放

  容量超过15TB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入库数据已正式向公众开放。该数据库是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迄今规模最大、数据类型最全的科学数据库。这些数据包括原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部分科研院所、大学联合实施国家及部门的攻关、攀登、重点基础研究等计划、项目的数据,以及国际合作的研究资料等,主要包括9方面内容,全部保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点评:数据共享特别是科学探测数据的共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工作。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