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献:人民军队测绘建设90年的回顾与思考

2017-07-31 17:22:30    来源:中国勘测联合网

摘要:军事测绘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部战区某测绘导航队总师温立新

  中部战区某测绘导航队总师温立新

  二、军事测绘技术从简易测绘到数字化测绘、从地面测绘到航天测绘,战场测绘能力不断增强

  ( 一) 从自制测绘器材到自主生产测绘仪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测绘仪器缺乏,仅有数量很少、精度不高的经纬仪、小平板等简易设备,所用绘图器材多为测绘人员自制,只能承担简易的测绘保障任务。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缴获、接收了国民党军的一些测绘仪器,计有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印刷机等5400 余台。此外,华东军区海军有4 艘用于测量的船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可供测绘部队作业使用的仪器。为保证测绘部队组建和完成军事测绘任务急需,军委作战部测绘局对这些仪器进行了清理、统计,根据测绘部队任务需要作了统一调配,1951 年又成立测绘仪器修配所,开展测绘仪器维修工作。

  由于缴获、接收的仪器型号杂乱、性能陈旧、精度不高,难以满足开展全国基础测绘之需。当时,国内测绘仪器生产能力很弱。1950 年10 月,军委作战部测绘局拟订了测绘仪器进口计划,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瑞士等国购置了一批大地、航测、制图、印刷等各种测绘仪器、器材; 1951年后,又陆续从苏联订购了一批高精度大地测量和先进航空测量测绘仪器。1955 年,苏联援华大地测量队和航测队完成任务回国时,将其所带测量仪器、航摄飞机及航摄仪器等全部移交给总参测绘局。1957 年,海军测绘部队也装备了从苏联引进的水声测深仪和无线电定位仪。这些苏制测绘仪器,成为开展全国基础测绘作业的主力测绘装备。

  1958 年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停止向中国出口测绘仪器。为解决测绘仪器的补充、更新问题,1958 年总参测绘局将仪器修配所扩编为仪器修造厂( 1961 年扩编为测绘科学仪器厂) ,1959 年组建了军事测绘科学研究所,加强了测绘技术研究和测绘仪器研制工作。1962 年,总参测绘局与国家测绘总局协商将两局测绘仪器厂合并,集中力量开展测绘仪器研制会战,至1965 年批量仿制生产出一批急用的大地、航测等仪器。20 世纪60 年代末,又完成高空航摄飞机改装,解决了青藏高原测图高空航空摄影技术难题。同时,海军司令部航保部委托地方有关单位,仿制了水声测深仪、无线电导航仪等海洋测量仪器设备。这不仅解决了全国基础测绘作业急需,而且促进了测绘仪器自主生产能力的形成。

  ( 二) 从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全国基础测绘主要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需实地测量大量控制点; 地图制图也主要采用手工编绘、刻绘方法。这种模拟测绘方法,工序环节多,技术流程复杂,生产效率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测绘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军事测绘的数字化革命。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军事测绘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8 年总参测绘研究所利用自己研制的像片数字器,测制出中国第一幅数字地图,后生产了一批数字地图,用于高技术武器试验; 1983 年,研制出计算机制图系统,首先用于数字军事交通图生产; 20 世纪90 年代,又研制出1 ∶ 25 万地图数据库、1 ∶ 5 万地面高程图数据库等系统,为全面开展数字地图生产奠定了基础。自1996 年起,总参测绘局实施军事测绘数字信息工程建设,推动了数字化、网络化测绘生产装备技术体系的形成。至20 世纪末,军事测绘技术实现了从常规定位技术向卫星定位技术为主的复合定位技术的转变,从解析摄影测量技术向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转变,从常规地图制图技术向数字制图技术的转变。

  ( 三) 从传统测绘到航天测绘。革命战争时期,战场测绘局限于作战地域和行军路线,地域范围较小,主要采用简易测绘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全国基础测绘,是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大的测绘,主要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战略武器作战应用需要境外地区目标图,而航空摄影测量只能解决境内测绘问题,急需发展新的技术手段。

  1970 年4 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为发展航天测绘技术创造了条件。6 月,总参测绘局即提出研制测地卫星建议,成立测地卫星研究小组开展预研。在总参测绘局的积极建议下,1979 年11 月中央军委、中央专委批准研制第一代摄影定位卫星,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先后成功发射并回收3 颗摄影定位卫星,使中国航天遥感测绘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总参测绘局开展了第二代摄影定位卫星研制,于21 世纪初成功发射并回收3 颗摄影定位卫星。2010 年8 月,天绘一号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具有实时获取全球基础地理信息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历时25 年建立的全国天文大地网,是采用传统大地测量方法布测的,由于受地形、通视、天气等诸多因素制约,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建设周期长。1965 年美国建成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NNSS) ,1994 年又建成全球定位系统( GPS) ,使大地测量进入到卫星大地测量时代。总参测绘局自20 世纪70 年代起组织卫星定位技术的研究,并先后组织布测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GPS 大地控制网。但依赖外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上是有风险的,必须自主发展卫星导航系统。1985 年10 月,陈芳允院士在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利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总参测绘局的高度重视,并随即抽调人员组成课题组开始论证,1986 年7 月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预研。在总参测绘局积极推动和广大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历时8 年完成预研任务。1994 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立项,2000 年底北斗一号系统初步建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北斗系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2004 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并于2012 年12 月建成; 2009 年启动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预计2020 年前后建成。

  随着测绘导航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场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不断提升,并与战场感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装备系统深度融合,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测绘导航技术支撑。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