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献:人民军队测绘建设90年的回顾与思考

2017-07-31 17:22:30    来源:中国勘测联合网

摘要:军事测绘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事沙盘

  军事沙盘

  三、军事测绘产品从粗略到精确、从纸质到数字、从单一到多样,测绘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 一) 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提供测绘保障。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地图资料十分缺乏,部队行军作战所需地图资料主要靠搜集和缴获。1935 年4月28 日,红军长征在云南曲靖西北截获国民党军一批云南省1 ∶ 10 万地形图,为中央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起到重要作用。8月31 日,红军在包座战斗中缴获了一套甘肃1 ∶ 10万地图,这套甘肃地图成为红军北上陕北的主要用图,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合作抗日的协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军令部发给了八路军、新四军一些国内已测地区的地图,改善了部队缺乏地图的状况。但是,这些地图多为各省独立测绘,不仅测绘基准、标准和比例尺不统一,精度和现势性都较差,而且发给数量少,不能满足部队作战需要。由此,及时修测和大量翻印这些地图,便成为之后人民军队测绘工作的主要任务,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到广阔地域运动作战,地图需求量很多。人民军队测绘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冒着战火硝烟修测地图,利用简陋的石印设备,夜以继日地翻印地图,随印随送前线部队,保证了人民军队历次战役行动的用图需要。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尽管测绘力量弱小,测绘仪器缺乏,但依然积极开展战场测绘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次,即长征途中的遵义测绘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测绘。1935 年1 月,红军攻克遵义后,军委作战局地图科根据军委主席朱德的指示,突击测绘遵义城区1 ∶ 2. 5 万地形略图和以遵义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交通路线图,这是人民军队创建后进行范围最大的一次测绘。2月,红军利用所测地图,声东击西,征南战北,四渡赤水,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1942 年6 月,为做好保卫陕甘宁边区作战测绘准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测量队先期开展边区地形图测绘,后各军分区成立临时测绘( 量) 队分工承担,至1945 年初完成边区28 个县,面积近17万平方千米,共计200 余幅1 ∶ 5 万地形图的测绘,并于1946 年11 月完成制印。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实测面积最大,且较为正规的一次测绘。1947 年3 月至7 月,西北人民解放军利用所测1 ∶ 5 万地形图,谋兵布阵,指挥作战,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役的胜利。

  ( 二) 为新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测绘成果成图。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美国派兵入侵朝鲜后的战略走势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军委作战部测绘局自1951 年9 月开始筹划东部国防地带测绘工作,并在人员、仪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三年的准备,于1954 年正式展开。

  测绘全国地形图,需要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技术标准体系。为此,总参测绘局组织建立了1956 年北京坐标系( 引用苏联坐标系) 、1956 年黄海高程系和1957 国家重力基本网,参考苏联测绘标准开始建立自己的测绘标准体系。1956 年国家测绘总局成立后,两局分工负责全国基础测绘。至1965 年,总参测绘局组织完成东部国防地带测图,同时根据炮兵作战需要,加密测量军控点17万余点; 国家测绘总局组织完成腹心地区测绘。1965 ~ 1969 年,为保障国家“三线”建设用图急需,两局分工完成了以西昌、雅安为中心的川西和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地区测绘。至此,未测绘区域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三北”地区。

  1969 年国家测绘总局撤销后,国家基础测绘未完成任务全部由测绘部队承担。青藏高原是地球海拔最高、测绘难度最大的地区。自1971 年起,兰州、成都、新疆军区测绘部队和配合作业的测绘部队,每年平均出动3600 余名测绘官兵,开展青藏高原测绘会战,至1975 年按时完成测绘任务。同时,总参测绘局组织11 支测绘部队,突击完成了“三北”地区测绘任务。至此,历时25年完成了工程浩大的第一次全国基础测绘任务,共布测天文大地网点4 万余点和大量加密控制点,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2. 8 万余幅,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全国陆地全面覆盖,为新中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系统、精确的测量成果和地图资料。

  ( 三)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多样化测绘保障。随着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战略武器研制试验和航天发射成为军事测绘保障的新领域。1958~ 1970 年,总参测绘局组织测绘部队,完成了国防试验基地建设测绘和“两弹一星”研制试验大量测绘保障任务。根据战略武器试验和空间技术发展需要,总参测绘局自1974 年起组织地球形状及引力场研究工作,1978 年建立了地心一号坐标系; 20 世界80 年代,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建立了1980 西安坐标系、地心二号坐标系、1985 国家高程基准和1985 国家重力基准; 20世纪90 年代,组织了导弹机动作战区大地测量会战,布测了全国GPS 一、二级网; 21 世纪初,完成了地面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建立了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2000 国家重力基本网等新的空间基准,保证了高技术武器和空间技术发展对高精度空间基准的需要。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发展。自70 年代后期起,总参测绘局开始数字地图生产和地图数据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80 年代中期研制出“作战态势图自动处理系统”“集团军战役地形分析系统”和“军事地形分析系统”,使数字化测绘产品应用到指挥自动化领域。1996 年实施的军事测绘数字信息工程建设,促进了数字测绘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形成。到20 世纪后期,人民军队全面形成了生产各种数字测绘产品的能力,并陆续建立了多种实用的地图数据库,为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和制导武器系统提供了支撑数据。利用数字地图,不仅可制印成传统的纸质地图,还可在计算机上生成可视的电子地图和逼真的虚拟战场环境,现已广泛应用到作战模拟、态势推演、武器装备建模等众多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两极格局终结,海湾战争爆发,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1993 年后,总参测绘局认真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军事测绘高技术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从被动、静态保障到主动、动态保障的转变,着力提高信息化战争的测绘导航保障能力。同时,加强了主要方向、重点地区和重点部队的测绘保障建设,组织了重点地区地形图更新、东南沿海测图会战和地图数据库建设,以满足国防建设和部队作战训练之急需。

  海洋基础测绘是国家基础测绘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组织海军测绘部队,完成了海岸带、沿岸海道、近海海道( 峡) 、国家领海基点等测量,以及大量作战训练测绘保障任务。至21 世纪初,完成了中国管辖海域( 约300 万平方千米) 的测量,测量各等级控制点5 万余点,测绘各种比例尺水深图6000 余幅( 测深里程500 余万千米) 和海洋重力、磁力异常图各100 余幅,编制出版各种海图8000 余幅、航海图集和书表800 余种( 300 余万册) 。此外,空军测绘部队完成了国防和经济建设大量航空摄影任务,编制出版一系列航空图,保证了空军作战、训练的需要。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测绘保障对象越来越广泛,测绘导航任务将更加繁重和艰巨。为此,测绘导航空间范围将从领土、领海、领空扩展到全球,从地表扩展到水下、地下和太空,从地理空间扩展到地球物理空间,以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要求。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