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上空的“眼睛”——“8·8”九寨沟地震应急测绘保障侧记

2017-08-28 09:32:00    来源:四川新闻网天府新区频道

摘要:九寨沟7级地震发生后,测绘应急保障队迅疾出动,在灾情侦察、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前线应急测绘队伍开展震中区域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获取

  前线应急测绘队伍开展震中区域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供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19日讯(樊莉 记者 仲健鸿)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 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顷刻之间,山摇地动,乱石翻滚,数万游客被困景区,九寨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灾情发生后,一支特殊队伍迅疾出动,在灾情侦察、指挥决策、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就是测绘应急保障队,被人们称为九寨上空的“眼睛”。

  利剑出销 火速行动

  灾情发生后,四川省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第一时间启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马赟立即赶赴省政府参加紧急会议,副局长杨升要求密切跟踪应急工作部署做好应急保障,副局长刘宇直抵省测绘应急指挥中心布置测绘保障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挥部署下,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严阵以待,迅速展开应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工作。与此同时,四川局与解放军驻蓉某部队的应急联动系统也同步启动,一场军地联动、驰援九寨的硬仗打响了。

  震后不到一个小时,省局测绘应急保障中心首批无人机分队完成集结,19名专业技术人员携带5架无人机和通讯设备等火速奔赴灾区,计划航拍获取灾后影像,以保障后续抢险救援有“据”可依。

  与此同时,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对地震前后的灾区大地基准进行位移检测分析,通过省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基础平台实时密切监控灾区及周边卫星导航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运行状况和应急测绘车辆运行状况。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简称二院)、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简称遥感院)、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简称地信中心)紧急编制抗震救灾指挥专题图、震前影像专题图……一切都在有序进行着。

  9日凌晨1点30分,二院和遥感院编制的第一批抗震救灾指挥图、以及基于全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制作的震前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图送抵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为抢险救灾、科学决策和指挥提供第一手地理信息保障。

  这时,四川省测绘应急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刚刚参加完省政府紧急会议的马赟局长正主持召开会议,部署测绘应急保障工作,强调要及时提供基础保障、主动加强工作对接、抓紧获取灾后影像和应急值班值守等。当晚,指挥中心内彻夜无眠。

  9日上午9时许,由二院编制的影像专题图和九寨沟景区影像图完成,并送往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随后,天地图·四川上的四川省九寨沟7.0级地震地理信息发布平台也已上线,通过平台实时向社会更新发布最新应急测绘信息。

  四川无人机应急测绘

  前线应急测绘队伍开展震中区域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供图】

  “天眼”航测 快速供图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重灾区。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测绘应急指挥中心,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标准),与省应急救灾部门建立应急联动响应,实现了国家、省、市应急测绘的互联互通;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进应急测绘保障的部署安排,在全国率先开展军民融合战时和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打造出一支全国领先的应急测绘航空影像快速获取和新型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快速处理专业队。此次灾害发生后,军地紧密配合、高效衔接,前后方通力合作、快速响应,实现了四川测绘应急效率的再次提升。

  抗震救灾,测绘先行。灾区第一张灾后影像是获取灾情信息、抢夺救灾黄金时间的关键,被视作“生命影像”。九寨沟地震灾情莫测,由于通往灾区的道路多处被滑坡和滚石阻断、交通堵塞,受命奔赴前线的无人机队伍一路颠簸前行。为最快时间获取第一批灾后影像,四川局还协调了运十二载人飞机于9日上午9:30从绵阳起飞,获取大范围的震后影像。

  9日18时,经与部队联合申请空域,前线应急测绘2架次无人机同时起飞,成功获取了包括扎镇区域在内的0.2米高分辨率影像70平方千米、九寨沟县城0.16米高分辨率影像30平方千米,现场快速拼接后立即传送至省应急测绘指挥中心。

  “测绘航摄的难度非常高,无人机影像要转化成高精度地图使用,对场地、天气、空域、数据传输、加工处理等都有严格要求。”省测绘应急保障中心技术人员介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国率先研发的无人机集群灾情信息获取系统和影像快拼系统,在此次应急保障中大显身手,大幅提高了影像处理效率,为抢险救灾和科学决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9日至10日,遥感院基于震灾区域灾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制作完成的灾区正射影像图也送达省应急测绘指挥中心,部队紧急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也第一时间与省应急测绘指挥中心共享,地信中心制作完成的地震区域灾前灾后卫星影像图、九寨沟县城震后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图等连夜送往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军方有关指挥部,用于抢险救援、灾情评估等。

  10日上午,运十二载人飞机再次起飞,继续获取大范围航空影像。而已经连续36小时在九寨“逆灾”前行的测绘应急无人机组还在余震不断、滚石时落的灾区穿梭,为下午航拍九寨天堂至下四寨、九寨沟沟口至箭竹海、五彩池等区域寻找最佳起降场地。此次地震地处山区峡谷地带,山谷深切,高差悬殊,气候多变,是无人机航飞的传统“困难区”,军地双方紧密配合,克服重重险阻,终于在晚上20时许完成当天航拍任务,23时许完成影像快拼处理。

  10日上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测绘成果绿色通道,将系列灾前灾后应急图提供给了交通厅、发改委等部门,用于道路抢通、灾情评估等相关工作。

  有了灾后影像图,就有了科学评判的依据。“这些图,对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搜救抢险有很好的决策支撑作用,图上反映出的电站、房屋等设施信息对分析基础设施受损情况、灾情研判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刘宇介绍。10日0时50分,中科院水利部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几位专家来到省应急测绘指挥中心,连夜协同开展灾情研判与次生灾害风险的解译工作,解译数据及时报至省应急指挥中心。

  四川测绘还借助新媒体力量,通过微信群建立各方沟通渠道,将秒拍、照片、灾情信息等第一时间在群里播发,及时通告前后方测绘应急保障信息,及时报道一线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情况。

  九寨上空的“眼睛”——“8·8”九寨沟地震应急测绘保障侧记

  前线应急测绘队伍开展震中区域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供图】

  持续监测 防范隐患

  四川应急测绘有过多次实战经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曾评价说,四川应急测保障能力全国一流。10日晚23时许,还没来得及休息的前线应急测绘队员们收到紧急任务,为尚处于信息孤岛的某重点滑坡隐患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在震后多次开展灾区无人机摄影基础上,通过灾前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震灾区域无人机影像数据,快速开展了滑坡隐患点定位,提供转移安置权重、灾情评估、次生灾害防治等使用。这,又是一个未眠之夜。

  11日上午,景区和震中地区的旅客和群众已撤离完毕,有着多年应急测绘经验的测绘人知道,次生灾害排查还没有完成。他们利用最新无人机影像,快速完成了九寨沟景区内五花海、九寨沟县城等核心受灾区域33平方千米的首批三维模型制作,同步加载至省测绘应急指挥平台,并提供给国土资源部门研判地质灾害隐患使用。核心灾区滑坡体重点隐患点分布专题图送抵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为震后次生灾害防治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与此同时,位于后方的省测绘应急指挥中心将连夜编制的九寨沟景区、九寨天堂区域震后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图、震中区域震后航空影像图等送往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报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用于震后次生灾害排查、灾情解译与评估、灾后重建规划等工作,并协同省发展改革委,组织测绘专家和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所的院士、专家一起进行灾情分析。期间,还向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灾前灾后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数据。

  无论是抢险救灾、隐患防范,还是灾后重建,测绘“天眼”时刻紧盯着,从未放松警惕。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