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基江河---为水库大坝建造坚实的基础

2017-12-20 10:51:45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几代人,几十年,只为做一件事——为水库大坝建造坚实的基础,铸基江河。

  1959年水利部为解决北京密云水库坝基渗漏问题,基础总队应运而生,即现在的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水库大坝的基础部分,在水库运行时承担的水头远远大于地上部分,是水库运行的安全屏障。

  几代人,几十年,只为做一件事——为水库大坝建造坚实的基础,铸基江河。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一起开展了地基与基础工程领域的“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为我国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铸基江河---为水库大坝建造坚实的基础

  驻守工程一线 构筑世纪工程的水下生命线

  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作为水电行业的世纪工程,它的建设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其中的大江截流后上游围堰防渗墙工程,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深度大、工期紧、技术要求高的压力,被当时三峡工程专家组成员潘家铮院士称作是命根子工程,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水下生命线,综合技术难度世界罕见。

  技术的挑战,却吸引了1983年毕业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清华才子宗敦峰投入到了工程建设一线。他身上流淌着沸腾的热血,给人的感觉却如迎面扑来儒雅之风的谦谦学者。当时,他担任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三峡项目部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吃住在施工第一线,与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摆脱复杂地质、狭窄施工场地等条件的束缚,以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不断解决一道道技术难题。

  长江在三峡段河床覆盖层内含有大量的漂石,且两岸岩坡陡峭,这些都对传统工艺造成挑战,项目组针对三峡工程的具体情况,快马加鞭地对国产设备进行改进及全新的研制,对工艺技术进行大胆创新,最终形成了“新钻劈法”“钻爆法”“铣砸爆法”“铣抓钻法”等系列新型工法技术。

  当时国内引进了第一台德国生产的液压铣槽机用于三峡防渗墙工程,项目部设立了专项机构,挑选精兵强将,配备管理、专业技术员和操作能手,由宗敦峰同志亲自领导,分岗设人、各负其责,组成创新机组,完善系统,简化工艺,对主要消耗性材料进行国产化试验。国内首次使用这种大型设备,在没有外方人员保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大型设备的作用。BC30液压铣于1997、1998年度两次被评为三峡工程“先进设备”,受到三峡总公司的表彰,同时被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评为“青年文明号”机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施工质量是防渗工程的关键,宗敦峰带领团队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对工程质量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当时三峡上游围堰防渗墙深槽段下游墙正处汛期施工,参战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克服了极端的气象条件和恶劣的地质条件,于8月6日胜利竣工。防渗墙当年经历了8次特大洪峰考验而稳如泰山。1998年9月12日基坑水抽干后,防渗墙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标志着我国混凝土防渗墙工程技术的综合施工能力已达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长江三峡二期上游围堰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获得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前瞻立项攻关 提升我国防渗墙施工技术水平

  进入21世纪,我国水电工程的开发重点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向长江、黄河、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大江大河中上游发展,西部地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步伐也将大大加快。

  时任中国水电基础工程局局长的宗敦峰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趋势,针对西部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地处高原、山高谷深、覆盖层深厚、气候恶劣,工程建设面临众多技术难题这一现实,提前谋划,前瞻性地进行课题立项和科技攻关。

  防渗墙作为覆盖层坝基防渗处理最经济可靠的措施,本世纪初我国不具备100m以上防渗墙工程的施工能力,特别是150—200m超深与复杂地质条件防渗墙施工,国内外没有施工先例,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当时国外在深厚覆盖层上建造防渗墙的深度纪录是加拿大马尼克-3号心墙土石坝,防渗墙深度130.4m,而地质条件相对单一。

  而我国西部的河流覆盖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这主要是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差别巨大。尤其是最新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青藏高原受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在其周缘地带形成深切河谷。造成我国西南高山峡谷区形成冲洪积、崩坡积、冰水堆积混合型深厚覆盖层和高寒高原区冰积、冲洪积混杂型深厚覆盖层。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防渗墙建造技术的世界级难度。坝基渗漏及渗流控制是超深覆盖层上高坝建设的关键,这一技术若不攻克,根本无法在深厚覆盖层上建坝。

  国内外许多大坝失事,大都是防渗体系失效或遭到破坏。放眼未来,我国将有一大批高坝需要在百米以上超深复杂地质条件覆盖层地基上建设,最大覆盖层已探深度达567米,地基处理难度在世界上前所未有。不通过科技攻关加以突破,将严重制约我国高坝建设的发展,相关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围绕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团队紧扣新设备机具研制与改造、施工新技术研究、新型成槽工艺研究和新材料研发四条主线展开攻关。

  从2001年在四川冶勒水电站进行了100m深防渗墙施工试验开始,开展了设备性能适应性、配套施工工艺、接头技术等储备性研究。2002年在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中开展了100m深防渗墙施工试验,包括重型冲击式钻机、接头管墙段连接技术研究等。持续的研究,不断突破了各种技术瓶颈,一路过关斩将。

  2005年在四川狮子坪水电站成功实施了深度101.8m的坝基防渗墙生产性施工,2008年沪定水电站坝基防渗墙施工深度达到125m,到2014年在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中坝基防渗墙深度创造了201m的世界纪录。

  研究形成了200m级超深防渗墙成套成槽设备与机具、防渗墙成套造孔挖槽工法技术体系、新型固壁泥浆技术、超深防渗墙接头管接头技术与成墙技术、复杂恶劣地质条件下防渗墙施工技术等五大关键成套技术,实现了防渗墙施工技术的重大创新,全面提升了我国防渗墙施工技术的水平。以旁多工程成墙最大深度201m、在建新疆大河沿工程最大深度186.15m为标志,我国具备了200m级复杂地质条件防渗墙施工水平。

  视困难为担当 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建坝瓶颈

  十余年的坎坎坷坷,十余年的磨难曲折,宗敦峰研究团队把困难视作担当,夯实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覆盖层上建坝的牢固基础,这些创新成果,像初春的田野,微风拂过,到处生机勃勃。

  超深与复杂地质条件混凝土防渗墙关键技术研究依托一大批高难度防渗墙工程,历时十三年,采用边研究、边应用、边改进的方式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主编行业规范2项,形成国家级工法6项,省部级工法9项,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39篇,并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施工专家和专业人才,为全面超越和领先世界地下连续墙(防渗墙)施工技术水平做出了实质性的突破。

  这些成果不仅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坝的技术瓶颈,而且其应用范围还不断向交通、建筑、矿山、环保等领域拓展。项目研究成果已在10多个高难度依托工程和众多其他建设项目广泛应用,在江苏润扬大桥、武汉阳逻大桥、京沪高铁、深圳地铁、郑州龙湖新区人工湖、阳江核电站、马来西亚地铁等国内外等其他基础设施行业的工程中得到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可以预见,通过复杂地质条件高难度病险库除险加固工程应用,将为我国病险库加固除险工程作出积极贡献;技术应用于大型围堰防渗墙施工,将为我国西部地区大型水利水电导截流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应用于建筑、桥梁等地基,可有效减少基础的空间占用和提高基础的安全可靠性;技术应用于矿山尾矿坝和垃圾填埋场的垂直防渗,可有效控制污染物扩散等环境问题。

  项目的成套技术中废水、废浆、废渣处理技术具有明显先进性,也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研究改进的设备机具与工法技术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防渗墙技术的绿色施工水平。同时,通过项目研究成果在相关行业和国际工程的应用,为行业企业拓展经营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也将会提供有利技术支撑。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