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宜仁: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调研报告

2017-06-05 13:50:33    来源: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不同区域的地理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必然有着较明显的差别,直接影响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总体协调发展。

  本文作者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闵宜仁。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以较快速度得到发展,在很多区域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性的社会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地理信息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必然有着较明显的差别,直接影响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总体协调发展。为掌握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情况,基本摸清产业区域发展规律,根据局机关2016年调研计划,由我带队或者委托调研组于2016年6-10月到浙江、广东、湖北、四川、陕西、贵州、青海等地以及四维图新、超图软件、吉威时代、合众思壮、成都汉康等企业,围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采取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

  本调研报告根据同质性原则,把在某些社会、文化、经济、环境、自然条件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或区位综合称为一类区域。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简化现实中研究问题的复杂性,能依据该标准,将同类行政区域的共性问题纳入同一视角考虑。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的提出是对不同区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定位新视角的思考,这有利于激发各区域挖掘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色、满足区域发展要求、适应区域资源环境、利于地理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对实现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基本情况

  (一)地理信息产业区域政策更加完善

  在2014年国家层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6年)》后,目前已有24个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本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或者产业规划,仅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内蒙古、贵州、西藏尚未出台。在出台的政策中,也各有特色。东部地区主要侧重于营造良好环境、开放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等政策,中西部地区主要侧重加大基础测绘投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拓展产业发展领域等政策。湖北省主要以促进北斗应用产业为抓手和突破口,来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广西提出,要加快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发展,拓展东盟地区地理信息市场,建立广西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建立对地观测系统,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发展海洋测绘、海岛礁测绘、地下管线测绘,建设中国-东盟广西地理信息产业基地等。

  (二)地理信息产业管理职责得到加强

  湖北省政府建立了以副省长为召集人、以省直相关厅局领导为成员的湖北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在湖北局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浙江省建立了由省级部门和地方政府组成的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日常工作由浙江局承担。四川省政府已建立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协同省级相关部门形成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合力。山西局成立了地理信息发展处,主要负责指导和组织协调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陕西局设置了产业发展处,承担促进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工作。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增设地理信息处,负责指导地理信息综合应用服务等工作。

  (三)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开展

  近些年,各级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在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认识程度越来越高,试图借助地理信息产业促进区域发展的愿望较为强烈。为此,有关省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目前,浙江、四川、山东、湖南、黑龙江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陕西、甘肃、河南、江西、吉林、广西、湖北等地正在启动地理信息产业园(基地)建设。目前建设成效最好的是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该园区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引进了中海达、南方测绘、正元地信、天下图、中测新图、浙江国遥等地理信息企业100多家,累计投资40多亿元,实现税收3.8亿元。该园区还在全国首次成立了地理信息的“双创”空间——地信梦工厂,支持小微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地理信息创新创业。

  (四)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出现增长极

  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出现增长极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测绘资质单位服务总值累计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四川、湖北、广东、浙江、山东、江苏、陕西、河北、河南、上海、辽宁、湖南等13个地区,其中北京、四川、湖北、广东超过200亿元。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布的2016年度百强地理信息企业中,北京、广东两地入围40家,营业收入总额占比57.7%;陕西、湖北、辽宁、福建、江苏、天津、上海、山东、河南、四川共入围46家,营业收入总额占比却只有36.5%。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地理信息产业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广东;第二梯队为四川、湖北、浙江、山东、江苏、陕西、河北、河南、上海、辽宁、湖南、福建;其他省区市为第三梯队,如下图:

  在对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名录库中的3.38万家企业进行空间定位后,发现企业在分布密度方面,北京、广东、上海、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湖北、湖南等地已形成了集聚效应。结合产业三个梯队判断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具有5大增长极,分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增长极、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增长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增长极、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增长极,如下图: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具有5大增长极


  二、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地理信息产业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差距相当悬殊。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北京、四川、湖北、广东测绘资质单位服务总值均超过200亿元,共计1102亿元,占比35.2%;浙江、山东、江苏、陕西、河北、河南、上海、辽宁、湖南服务总值均超过100亿元,共计1091亿元,占比34.8%;其他18个省区的服务总值只占比30%,其中新疆、江西、甘肃、青海、海南、宁夏、西藏服务总值均低于50亿元。

  从大的经济格局看,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滞后,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不平衡。但这种不平衡,并没有存在明显的“东强西弱”差序化梯度,其中作为西部地区的四川和陕西,由于承担了大量国家基础测绘项目,以及存在传统的大体量国企测绘单位,其服务总值较大;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由于受武汉大学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带动作用,发展也很迅速。

  从产业结构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在同一行政区的不同地区,其内部不同区域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也同样存在较大差距。如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只有广州、深圳等地发展较快,体量较大,其他地区则很小;长江三角区等区域的地理信息产业也得到较大发展,一些区域发展仍较慢。显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二)园区建设缺乏统筹

  从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看,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区有利于培育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形成成熟的地理信息产业链、快速壮大产业规模。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全国大概有15个地理信息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超过1.7万亩,还有若干个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北斗导航产业园区,几乎全国遍地开花,存在盲目建设现象,这对于正处于兴起阶段的地理信息产业,显然超过了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由于产业园区建设缺乏全国统筹,加之大部分园区都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发,出于政绩和招商压力,不少地方有时会违背园区规划,不加选择盲目招商,造成产业链条混乱,成为大杂院,没有起到产业集群发展的目的。有个别地方为解决资金问题,以产业园区建设的名义,搭载房地产开发项目,最终造成项目不落地,形成空巢,带来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三)区域发展定位不准

  地理信息产业区域政策的制定应在积极性与科学性的一致、计划性与可行性的一致、战略性与阶段性的一致上得到充分论证。但是在部分区域的规划中,缺乏对本地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统筹与综合考虑,一味模仿照搬,其结果自然使目标难于实现。如某些地区提出地理信息产业工作要全面推进,发展高端细分产业,由于一些人才短缺、技术缺乏、信息化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实现该目标的难度极大。另外,由于制定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政策涉及部门较多、相关产业边界不清及横向关系处理等多种因素,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在没有政府统筹的情况下,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难度很大,从而导致支持政策不“给力”,这对实现产业规划目标更是雪上加霜。

  三、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产业协调机制

  进一步整合国家局产业发展职能,由地理信息与地图司牵头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成员由规划财务司、法规与行业管理司、国土测绘司、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以及31个省局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提出推动国家地理信息产业政策落实和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向国家局领导及时上报区域间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及建议。

  (二)搭建产业服务平台

  由地理信息与地图司牵头,联合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择优确定一家企业具体建设和运营,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区域间和企业家的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地理信息企业产品、技术、市场、项目等信息,形成全国统一的地理信息产业投融资、技术交流、数据交易、项目合作、知识产权等服务的平台,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三)统筹产业园区建设

  依靠区域要素禀赋与区位优势等,逐步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以产业间的联系为纽带,通过资源集聚、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品牌提升形成集聚效应,借助成本优势、专业化优势、创新优势、品牌优势,是形成地理信息产业区域优势的有效途径。国家局应加强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力争联合出台指导地理信息产业园区有序发展的政策。探索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示范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突出优势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由聚集发展升级为集群发展,提升竞争力,形成新的增长极。

  (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国家局在实施重大测绘地理信息项目中,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中西部地区(第三梯队)的企事业单位承担。帮助中西部地区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可在新型基础测绘试点中,探索在1:5万数据更新工程中,先建设和更新1:1万数据,之后缩编至1:5万,以节省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并扩大1:1万数据覆盖范围。在大力实施测绘地理信息援藏、援疆的基础上,推动三个梯队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第二、第三梯队区域推广应用地理信息新技术、新产品,以技术扩散带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加强交流和培训,提升中西部地区人员素质,转变观念,引导其明确本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定位,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略,以保证本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培育地理信息市场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地理信息市场容量不够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手段,培育市场,扩大市场容量,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不平衡问题。鼓励地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推出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测绘地理信息项目,既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又能较好扩大市场容量。规范地理信息“双创”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示范作用,挖掘市场潜力。深入推进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地理信息与北斗位置服务的深度融合。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