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遥感应用产业化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7-11-22 11:02:49    来源:《卫星应用》

摘要:公众市场应用是遥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遥感应用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主战场。

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规模问题

  1. 产业规模发展倒挂

  我国最早引入的遥感技术(RS),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起步,八十年代的发展和九十年代的逐步应用阶段,截至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才达160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070亿元),我国遥感产业市场规模仅有56亿元。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达3600亿元。全球定位系统(GPS)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达1735亿元 。

  统计表明,GIS和GPS两项技术率先在市场层面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然而,相对这两项技术最先引进我国的遥感技术,却产业化业绩平平,远远落后于其它两大产业的市场规模,出现“倒挂”现象,其产业化进展缓慢。

  2. 公众市场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战场

  RS、GIS、GPS三大关键技术先后涉足的应用市场产业链,从卫星制造、发射接收、数据分发、信息提取,到产业链中游的各个行业应用领域,再到产业链下游的公众市场应用领域,构成了全产业链的完整市场体系。

  “3S技术”的应用市场产业链示意图

▲ “3S技术”的应用市场产业链示意图

  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的GPS,率先进入公众市场,得到良好的市场化应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化发展。GIS技术随之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布局和发展。以上两项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迎合了公众市场需求,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链布局,使以政府行业应用为主体重心,转移到了以商业公众市场应用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逐渐形成并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可持续增长速度。

  然而这轮发展机遇中并未带动遥感技术得以长足发展,其仍保持以传统的政府需求为主体的市场支撑模式。因此,公众市场应用是遥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遥感应用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主战场。

  3. 公众市场应用缺乏媒介工具

  E时代正在改变我们的传统生活与工作方式。遥感技术若进入公众市场应用,尚缺乏大众使用的便捷式软件工具,以及与新媒体运营经销体系相融合的软件平台。特别是缺乏植于移动终端、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云平台等容易被公众欣然接受的非专业适宜性产品和遥感数据非专业使用方法。遥感专业人士需要改变视角,改变思维模式,提升创新模式,加快遥感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努力将遥感技术与应用模式调整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服务的模式,既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又充分利用产业和市场力量,更快地发展遥感技术和服务能力。

我国遥感与“大数据”集结路径问题

  1. 遥感与大数据的关系

  遥感技术是地理信息采集的主要技术。基于遥感技术,在测绘、国土、城市、环保、海洋、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灾害、地质、国防、交通、电力、统计、考古、选址等三十多个行业或领域开展“本底”数据采集、信息变更调查、可持续更新等工作,这些本底数据与其行业本身的专题统计数据叠合,构成了“政府行业大数据”。

  我们提及“大数据”的组成部分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数据来源于“政府行业大数据”,政府各行业的“大数据”在数据集结过程中,离不开遥感调查及可持续更新。

  2. 我国“大数据”集结路径问题

  我国“大数据”集结,由于涉及到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个体等诸多层面的信息,仍存在着顶层统筹缺乏、标准不一、路径不畅、数出多门、行业壁垒等问题。鉴于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占信息的80%,且大部分产生于“政府行业大数据”,应将遥感技术作为“大数据”采集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将“大数据”集结路径统筹为以遥感技术作为主要数据采集源,以此逐步规范国家“大数据”集结路径。

遥感业务的政府管理机构归口问题

  我国空间信息有国家级领导机构,但遥感业务没有归口单位遥感项目立项及管理,多以政府行业部门业务管理需求而设立。在天基系统方面,国家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地基应用系统方面,尚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实施体系,特别是遥感业务,应用跨度和层面复杂而广域,加之技术的难度和推广度难度,真正形成产业化,需设置国家层面的领导机构,增强国家层面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减少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保障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布局和升级。

遥感技术的学科领域问题

  1. 遥感有完整的技术体系,产业链涉及领域广阔

  遥感技术伴随着从航天航空载荷研制、卫星制造、航空器及遥感传感器制造,到卫星发射,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信息提取与行业专题应用,以及直接或间接支持和保障相关行业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已在全球形成了从天基到地基的完整技术体系和应用产业链。

  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示意图

▲ 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示意图

  遥感应用产业链技术结点清晰、应用面广泛并且还在不断扩展,衍生产品外延广阔,其技术支撑地位在不断提升。遥感技术的学科领域研究,应提到当前国家发展战略中着手顶层设计。

  2. 遥感技术非属国家一级学科

  遥感科学技术是空天一体化技术,在测绘科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航空航天工程和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面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尽管遥感技术应用广泛、潜力巨大,但遥感科学技术仍未上升到国家一级学科。就遥感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应当予以改革,将“遥感技术”提升为“遥感科学技术”,使其符合科技强国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更广泛地发挥其作用。

  3. 专属学科领域领军人员屈指可数

  若设置“遥感科学技术”为一级学科,学科领军人物必不可少。当前,我国在遥感及其相关学科带头人则屈指可数。我国早期从事遥感科学研究的部分相关院士的研究方向,涉及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多级环节,包括传感器研制、卫星发射与接收、地面应用系统与行业应用等。对应的学科分支尚待细化,领军人员为数不多,尚待发展壮大。

  4. 尚无以遥感命名的大学

  我国的遥感科学技术,目前只是作为专业,植入到各个专业的大学中,尚无一所专门以遥感命名的科技大学。这不利于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研究、人才培养和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等诸多科学问题研究。以测绘为主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解放军测绘学院随着高校改革和军改也并入综合性大学之中。而跨行业的各种大学,将遥感科学技术作为学院、研究所、专业学科等进行教学和研究。

遥感应用的主配角定位问题

  1. 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主角定位

  作为空间信息支撑技术之一的遥感技术,正在由“配角”向“主角”转换过度。已经开展的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土地确权、全国农业普查等国家重大工程,都应用遥感技术手段做重要支撑。

  2. 遥感技术在公众领域应用处于配角地位

  近年,以互联网为基础,面向大众提供空间信息服务(电子地图、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消费电子导航产品、娱乐、游戏和LBS位置服务)发展迅速,伴随的经济发展不容小觑。然而,伴随这个领域发展支撑技术之一的遥感技术,仍然处于“配角”地位。将遥感技术由“配角”地位转换为“主角”定位,不仅关乎到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固,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增长效率和增长点问题。

  3. 在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刚刚起步

  我国的遥感技术应用,国家层面的相关部委是主要用户,其在市县域经济中的应用,刚刚开始。遥感技术在市县域的应用,将大大提升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学辅助决策、资源环境监测、智慧工程支撑、政府大数据集结等管理效率,同时也为遥感技术赋存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

  就遥感科学技术发展问题,我们是否考量一下,采取创新驱动的方式,重新定位这项技术的发展战略,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由此才能推动我国遥感应用产业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基础学科建设和研究。

  作者:赵新、王战举、屈鸿钧、孙赜

  来源:《卫星应用》2017年第10期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