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课堂深植爱国真谛—— 记2017“荆楚楷模”年度人物武汉大学六院士团队

2018-04-27 16:36:01    来源:《中国测绘报》4月27日第四版

摘要:一门课,20年,6位院士,他们的执著坚守打动了一届又一届学子,成为学子们最为美好的大学回忆之一。

测绘课堂深植爱国真谛—— 记2017“荆楚楷模”年度人物武汉大学六院士团队_武大测绘学概论_勘测联合网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祖勋、刘经南、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龚健雅院士。

  4月17日,“新时代之光——2017荆楚楷模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武汉举行。武汉大学20年专注讲授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的六院士团队,被授予“荆楚楷模”称号。

  一门课,20年,6位院士,他们的执著坚守打动了一届又一届学子,成为学子们最为美好的大学回忆之一。

  师德师风感召学生

  “宁老师,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每年9月,在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课堂上,宁津生院士都会收到来自大一学生的鲜花和祝福。2017年9月,他在讲台上度过了85岁生日。伴随这门为新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宁津生走过了20个年头。

  《测绘学概论》被武大学生称为“最奢侈基础课”,由6位院士和4位测绘领域权威专家联袂讲授,每人主讲一个章节,每周一次课。它不仅是严谨的专业知识课,更是院士们共同演绎的思想政治 课、爱国育人课。

  “这门课最初是为了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宁津生介绍。上世纪90年代,测绘工作长期不被社会所了解,不少新生要求转专业。1996年,宁津生提议“院士同上一门专业基础课”,给新生们讲讲测绘、遥感对中国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学生学什么,以后干什么,得到李德仁等院士、专家的积极响应。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20年来,授课人员虽有所变化,但每年都有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其中。如今,教学团队中仅院士就有李德仁、陈俊勇、宁津生、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6人。

  “这样上课后,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大大减少,每年还有一些学生要求转入测绘专业。”宁津生的助手介绍说,“1997年听课学生为600人,现在每年超过1000人,需要动用全校最大的教室,一周讲3次。”

  “刚进校时,我还处在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中,一度动起了转专业的念头,6位院士的《测绘学概论》改变了我的想法。”测绘学院本科生张立贤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节课,宁院士的开场白铿锵有力:测绘——测天绘地,热烈欢迎21世纪的未来测绘学栋梁!”宁院士从他的学习、生活、科研经历讲起,循序渐进、引人入胜。张立贤不仅彻底被这门学科的陆海空宽领域应用、未来高新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所吸引,更被一辈辈测绘工作者对这门学科的投入和奉献精神所感染。从那一刻起,将测绘作为人生事业的目标扎根在他的心里。

  讲台上的20年弹指一挥间,宁津生是授课院士中最年长的,最年轻的龚健雅今年也已60岁。面对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院士们从不怠慢这门已经讲熟了的基础课,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里、站在讲台上。这期间,宁津生、李德仁、刘经南曾先后担任校长,但都不曾中断上讲台。

  为本科生授课,对院士们来说是一种师承。6位院士早年求学时期,学校荟萃了全国测绘界的精英,夏坚白、王之卓等测绘先驱都亲自为本科生讲课,许多学生听课后深深爱上了测绘专业。李德仁回忆,他的导师王之卓院士常常晚间去学生宿舍答疑,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冬天下雪路不好走,便让小女儿打手电筒陪去。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有的十分幼稚,他也总是耐心讲解,循循善诱。

  每年重新备课加入新内容,提前一刻钟抵达教室,专程从外地甚至国外赶回来讲课,在讲台上过生日……每一位院士都有让学生感佩的授课经历,他们重“言传”更重“身教”,优良的师德师风本身,就是一部部生动的“活教材”。

  家国情怀引领学生

  武大被誉为“世界测绘教育之都”,该校测绘学科与德国、美国测绘学科并称世界三强,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第一。

  自1956年创建以来,武大测绘学科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1年历程。6位院士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测绘行业从弱到强的巨大发展转变,亲手推动中国测绘科学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他们是孜孜于科研报国的践行者、测绘学历史的书写者、中国测绘科学快速发展进步的推动者。

  在《测绘学概论》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聆听院士们的爱国故事——

  武大测绘院士“群落”中有几对师徒院士,其中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是“三代同堂”——王之卓是李德仁的导师,王之卓和李德仁是龚健雅的导师。三代院士的留学报国路,在武大乃至全国测绘界都已传为佳话。师徒三人都曾赴海外留学,留学期间都成绩优异,学成后都第一时间回国,将一身本领献给祖国。

  龚健雅留学时,李德仁常给他写信,其中的一句话龚健雅至今还记得:“我现在正在看欧洲杯足球赛,各国的球员都是回祖国踢球的,你也回国‘踢球’吧。”1990年10月,龚健雅放弃了几个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按期从丹麦回国。

  致力于自主研发,打破国外软件的垄断神话。刘经南在国内最早开展全球定位系统研究,为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作出杰出贡献,打破了美国GPS定位系统雄霸天下的局面;李德仁专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件,占领曾由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张祖勋花14年研制出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软件,在与澳大利亚公司谈判时,坚持产权归中方,并保留在亚洲地区(中东除外)的销售权,目前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

  对标世界强手,致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宁津生创新性地解决了精密大地水准面确定的多项理论和技术难题,完成了从米级到亚厘米级的精度提升,为我国现代高程基准建设提供了完整的新技术体系和标准;陈俊勇推导的1980世界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上采用至今,还主持建立了国家GPS网;龚健雅建立了我国地理信息服务标准体系,研发了国际上第一个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成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对保障国家空间信息安全意义重大。

  “院士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赤诚的爱国情怀,生动地诠释着爱国真谛。”这是测绘学院本科生龚宇的上课感受。在一次次课前暖场、课间谈笑中,院士们的亲身经历如涓涓细流,润泽学生心田,引领他们走进武大时就树立远大理想,立下报国之志。

  活力课堂培育学生

  “每年八月一到,我的生物钟就提醒自己,该为这门课做准备了。”李德仁说。

  院士们每年更新教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他们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新进展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到当前热点和最新进展。

  “作为一门概论课,并不要求学生全部听懂。我们教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不会过时的,是后续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张祖勋上课用的PPT是他自己认真做的,他期冀将科研心得和思想传给学生。

  院士上课会古板难懂吗?听过课的学生表示,每位院士都有“一把刷子”,充满独特的个人魅力。

  “把摄像机放到飞机上进行测量,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放到卫星上呢……”随着提问渐次深入,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上很是热闹,李德仁顺势引入讲课重点——摄影测量。课上他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和思考。

  “宁院士风度翩翩,平易随和,我们喜欢叫他‘帅院士’。他喜爱电子潮品,我们爱玩的手机应用他都会,网络新媒体是我们课上学习、课后交流的工具。”想起宁院士和学生们用微信交流的那些趣事,已是博士生的孙嘉笑了。

  虽为工科学者,刘经南爱读文史书和古诗文,善于用历史故事讲解知识点。他认为没有人文精神的大学生等于失去了灵魂,期望学生能真正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

  “陈俊勇院士对测绘学科宏观上的把握使我们获益匪浅,听他的课总能学到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他常介绍国际上测绘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发表看法,提出可能的学科增长点,鼓励我们勇于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因为‘在学科交叉的地方,是最容易产生新学科的’。”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冷伟认为,正是大一的“院士课”,给他和同学们插上了“科技造福人类”的翅膀。


       测绘课堂深植爱国真谛—— 记2017“荆楚楷模”年度人物武汉大学六院士团队

  作者:肖珊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