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的“勘察通” ——访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文华

2018-05-03 09:53:41    来源:广东建设报

摘要:张文华,现任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副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首批注册土木工程师,深耕深圳30年。

  2018年,张文华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为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作为项目岩土勘察专业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完成了400余项重大岩土工程项目。

名副其实的“勘察通” ——访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文华_广东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新闻_勘测联合网

  人物简介

  张文华,现任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副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首批注册土木工程师,深耕深圳30年,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先后担任深圳多个行业协(学)会领导职务、技术评审专家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项的评委,还是深圳市住建局应急抢险专家、安全生产专家,曾获“深圳市首届十佳青年勘察工程师”“深圳市首届杰出工程师”等称号。2018年,张文华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为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作为项目岩土勘察专业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完成了400余项重大岩土工程项目,涵盖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等多个方向,涉及工民建、市政、地铁、机场、航道等多种工程类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31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其主持的代表性工程项目有:深圳港铜鼓航道及大铲湾港区工程勘察、滨海大道勘察项目、深圳会展中心工程勘察项目、深圳地铁2号线勘察项目、深圳水库污水截排工程勘察、彩田北延段工程详勘、北大深圳医院基坑第三方监测、深圳福田香格里拉酒店勘察及基坑支护设计、深圳坪盐通道勘察、深圳春风隧道勘察项目等。

  去过深圳滨海大道的人,都会对沿路超过9公里的深圳湾滨海旖旎风光赞叹不已,这条深圳最美丽的滨海大道拥有双向八车道,是深圳主要快速干道之一,沿路还可欣赏到深圳独特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深圳湾大桥和香港的元朗。

  然而鲜有人知道,这超过9公里的平坦大道,大部分为填海而成,其背后的工程勘察之艰辛,只有亲历并主持项目勘察的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副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文华能道出其中的艰辛。

  磨炼是人生的必修课

  1988年,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的张文华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从地质钻探干起,先后在记录员、土工试验员、物探及原位测试等岗位历练,从此便与岩土勘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改革开放大潮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深圳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经熟悉了勘察全过程的张文华抱着尝试新挑战的心态来到了深圳,此后在这片改革热土上一待便是30年。

  “在我们大学同班同学里,我是少数几个还坚持在本专业领域的,有今天的成绩,真要感谢中国的改革开放,感谢三十年来深圳的大建设,众多的工程实践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回忆往昔,张文华十分感慨,他说,深圳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最硬的花岗岩,也有最软的软土,在全国来说,可谓“先天不足”,从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如今的大都市,每一项工程背后都凝聚着建设工程师们的点滴心血。“磨炼是人生的必修课,我很庆幸自己在20多岁时就能在深圳大建设的多个重大项目中担任工程负责人,尝试了各种复杂的艰难挑战,啃下了勘察行业的不少‘硬骨头’,这也促进我不断探索,向行业更高峰攀登。”张文华表示。

  从南京到成都再到深圳,从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到深圳市勘察测绘院,再到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30年来,张文华始终坚持在岩土勘察工程第一线,真正实践了“干一行,爱一行”。凭借着极强的理论功底和业务素养,他接连在深圳荔都大厦、梅龙公路、雅园立交等多个大型勘察项目中担起重任,不断得到社会认可,也使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勘察通”。

  创新工法成就滨海大道奇迹

  26岁,在许多人还不太懂事的年纪,张文华却成为深圳第一个获得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项目——深圳滨海大道勘察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接到这一项目时,公司一度犯难。”张文华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大部分为填海而成,最远处离海岸线1.5公里,勘察作业的环境也十分困难,因地质多为滨海潮间带(滩涂地),大型作业船根本进不来;项目在勘察技术上也非常有挑战,因为当地地质条件复杂,若勘察不到位容易造成路面沉降问题。

  “开专家论证会时,许多专家听完地质勘察条件介绍后,都觉得难度很大,后来我们采取钻探、室内土工试验、原位试验、特殊试验等多种手段,终于查明了软土的性质。”张文华说,当时年纪轻轻的他揣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创造性地提出了拦淤堤封闭式+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的工法,解决了勘察技术难题,成为后来深圳市填海造路施工中普遍被运用的工法,还以70多个小时写完100多页勘察报告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勘察速度”。同时,为了保护原道路施工经过的一片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他在报告中前瞻性地论及了环境地质问题,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海堤标高的确定、红树林的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滨海大道线路设计往北绕过自然保护区,并在道路靠近红树林一侧设计隔音屏,妥善地解决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环保的经典之作。如今,被保留下来的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红树林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在城市边缘的保护区。

  张文华说,这一项目的成功增强了他从事岩土工程的信心,成为至今让他最记忆犹新之作。也因为这一工程的成功,他在27岁时就被破格任命为主任工程师。

  做勘察就要敢于担责任

  “30年来,地质条件复杂的深圳,建设了众多的超级工程,勘察设计起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广东的勘察水平,尤其是深圳的勘察水平在全国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谈到广东勘察行业的现状,张文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表示了担忧,“行业竞争过度,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怕担责任等问题造成勘察质量不佳,破坏了勘察行业的名声”。

  张文华认为,勘察现状堪忧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建设工程参与的六方中(甲方、监理、设计、施工、质检、勘察),勘察单位往往是最弱势的一方,也经常是质量问题及投资问题的“替罪羊”,而社会偏见也使得一些从业人员不担责、怕担责,使勘察孔数、深度、地层类别、取样质量、测试数据弄虚作假,精度不够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信用缺乏,业务水平低下,同时行业内的低价恶性竞争,也使得勘察不到位的质量问题频发。此外,行业中不少单位,采用挂靠管理,基本就是卖牌子,对勘察质量疏于管理,也造成了勘察质量低下问题。

  “我们的勘察成果必须保证真实可信,才能保住勘察行业的地位,如果都怕担责任,地位从何而来?”展望勘察行业的发展,张文华建议,一是建设单位要起指挥棒的作用,应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来选择勘察单位,不能鼓励大抽签、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方式;二是勘察单位应实行备案打卡制,对执业人员进行监督,野外从业应实行上岗证制,出现重大弄虚作假质量问题,要责任倒查,将野外从业人员列入“黑名单”;三是政府工程应执行住建部合同范本,缩短审计周期,由“最早开始最晚结束”变为“最早开始最早结束”,并促进政府工程招标形式改革,鼓励先评后抽、先评后定,让建设单位真正担责。

  “此次能被评为省勘察设计大师,是对我工作极大的肯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新时期新机遇下,我们更应该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张文华表示,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组织的学术交流,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技术进步,并积极帮助培养工程勘察设计人才等,将是未来他作为大师艰巨的责任与使命。 (广东建设报记者 黎莉芩)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