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土地调查来了,哪些土地将被收回?

2018-01-24 08:57:46    来源:农视网

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什么?时间如何安排?用什么方式完成?这次调查能带来什么好处?

  近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重大消息,2018年开始,将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我国土地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下面小编说一下土地调查是什么?时间如何安排?用什么方式完成?这次调查能带来什么好处?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都要查些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都要查些啥?

  1.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

  2.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3.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间咋安排?

  1.2017年第四季度开展准备工作。

  2.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3.2019年下半年,完成调查成果整理、数据更新、成果汇交,汇总形成调查基本数据。

  4.2020年,汇总调查数据,完成调查工作验收、成果发布等工作。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如何完成?

  1、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

  2、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

  3、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

  4、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

  5、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

  土地是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家庭生活依靠,开展土地调查目的是了解土地、保护土地,这个农民到来了8大好处。

  1.将会对耕地实行更为得力的保护。将使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建立严格耕地保护的制度措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将会更精准地提升耕地质量。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这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

  3.农民土地被征收将得到合理控制。全面查清城镇、工矿、农村及开发区等各类建设用地状况,将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放活流量”的方针管控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

  4.将会巩固土地确权成果、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权益。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确权完毕,土地调查将查清土地权属状况,有效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5.征地拆迁补偿将会有依有据。土地调查完成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土地以及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等土地性质将更加清晰,将显化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这将为拆迁补偿提供重要依据。

  6.农村宅基地管理将更为高效。将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全面摸底,促进宅基地高效管理、合理分配。

  7.各类土地权属争议将会不断减少。一方面,土地调查的过程中将积极调查各类争议;另一方面,土地基础数据将会更精、更准,建立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地上有标、天上有影、网上可查,土地权属争议将会大幅减少。

  8.农村将会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土地调查将会全面掌握耕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状况,这将会有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如此一来有些农民的土地怕是将会面临被收回的可能,小编带大家来看一看哪些土地将面临回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哪些地面临被收回?

  1.荒置的土地农村土地荒置现象成了常态,良田杂草丛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耕地将被集体收回。

  2.污染的土地污染是现阶段土地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重金属、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情况严重,对于造成土地污染的农村耕地,严重的不仅收回土地还要罚款。

  3.违规建房的土地现在很多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子,这是不可以的,家对于农用耕地的使用范围有着严格的界定,仅能用于从事农业生产,所以那些将农村土地用来建房的农民,都将会遭到处罚,甚至收回其土地。

  那么,这些被收回的土地将怎样处理呢?是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还是集体收回统一承包,这也是之后要解决的问题。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