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工作成果小记

2018-03-21 09:39:35    来源:中国矿业报社

摘要:中国-阿拉伯地学合作中心,对落实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提升中阿友好关系与合作地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月18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阿地学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会议审议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业务发展规划、建设方案。来自业内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中阿地学中心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开展阿拉伯地区地学研究和地质调查的机构,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宁夏地质局共同组建。中阿地学中心建设与业务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方面主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具体负责,宁夏地质局方面则主要由宁夏地质调查院具体负责。该中心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及阿拉伯国家地学领域专家组成。

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_地学新闻_勘测联合网  

会议现场

  2017年9月9日,在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揭牌成立,举行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并成功纳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框架。

  阿拉伯国家地处西亚、北非,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要地。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地学领域合作的基础,创新合作方式,搭建中阿地学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建设中国-阿拉伯地学合作中心。依托中阿地学合作中心的建设,开展深层次的地学多领域合作,对落实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提升中阿友好关系与合作地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国家(地区)遥感解译地质图_地学新闻_勘测联合网

阿拉伯国家(地区)遥感解译地质图

  专家们一致表示,由于阿拉伯国家贫富悬殊太大,政治环境差异较大,加上阿盟组织比较松散,因此,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合作,应加强双边连接。

中阿地学合作亮点纷呈

  ——共同发展,中阿地学合作平台与网络初具规模。

  在地质调查领域,中国已经与摩洛哥、苏丹、沙特阿拉伯等3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或项目合作协议6份,在苏丹和摩洛哥两个国家实施合作项目7项。合作内容涵盖了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填图、地下水资源调查、岩溶地质对比与系列图编制、人才交流与培训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合作国的高度肯定,为辐射其它阿拉伯国家开展地质调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作平台方面,中阿博览会、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等中阿合作平台积极助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农业、经贸、文化、科教等领域建立了交流合作。

  ——基础先行,地学合作支撑当地经济发展

  阿拉伯国家基础地质工作薄弱,解决阿拉伯国家资源、环境和民生问题,需要夯实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服务。近几年,中国先后与摩洛哥、苏丹合作开展了1∶5万~1∶25万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填图,完成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6493平方千米、地球化学填图14440平方千米、遥感解译26912平方千米;编制各种比例尺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图件近500余张,圈定铜、金、铬和铂族元素等各类地球化学异常300余处。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能源合作一直是中阿双方关系发展的核心领域。中石化2004 年首次在沙特阿拉伯开始了天然气风险勘探工作,截至目前已有十多家中国企业进入阿拉伯国家石油勘探钻井领域。

  中阿地质合作不仅为合作国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地质数据,而且提升了合作国吸引矿业投资的能力,促进了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引领,地质科学合作研究逐步深入。

  由于人才、技术和资金所限,阿拉伯国家众多地区尚未开展地球演化、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科学研究,中阿地质科学研究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苏丹等国地调机构合作,开展阿拉伯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取得初步成效,编制了东北非地区1∶25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构造岩浆岩图及成矿区带及成矿远景区划分图,制作完成了东北非地区遥感影像图,建立了苏丹等国矿产地数据库,建立了东北非地区矿产地数据库。研究成果显示,阿拉伯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潜力巨大,优势矿种有金、铅锌、铁、铬、磷、铀和油气等,其中油气资源特别值得关注。

  ——服务民生,水工环领域合作效果明显。

  阿拉伯众多国家水资源短缺,居民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为阿拉伯地区贫困的重要根源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苏丹等国,合作开展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供水勘察及供水工程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完成供水井300余眼,解决了超过2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问题。2006年后,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共同开展了“亚洲地下水与环境系列编图”中阿拉伯国家部分的合作编图和跨界含水层编制研究工作,为深化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研究做出了显著贡献。

  ——信息共享,阿拉伯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

  地质矿产信息资料是地学领域合作的基础。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地质工作程度低,地质资料较少且可获得性差的问题,极大制约了中阿地质调查及地学研究合作的开展。

  2010年以来,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开始了针对阿拉伯国家地质矿产资料数据建库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2016年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阿拉伯国家已列为数据建库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目前已经收集了地质矿产资料近千份,包括大中小各类比例尺的地理、地质、矿产图件,地质矿产报告、矿业投资法律法规、矿业活动等文档资料,涵盖了阿尔及利亚、埃及、巴勒斯坦、科威特、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阿曼等15个国家,为推动中阿地学领域合作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

  ——以人为本,人才培养与交流初显成效。

  提升地质调查水平,人才是关键。近10年来,中国政府以平等、合作、共赢为宗旨,通过学历学位教育、短期研修、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与埃及、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也门、苏丹等6个阿拉伯国家开展了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

  为苏丹培养地质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3人。举办11期短期技术培训班,涉及地质矿产管理官员研修、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地球化学填图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技术等多领域,为阿拉伯国家培养矿政管理、地质调查技术人员60多名。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为苏丹、摩洛哥等国家培养地学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针对摩洛哥对地质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软件操作方面的特别需求,对20多名地质人员进行了GeoExpl(International)软件针对性培训。

中阿地学合作将实现多赢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阿地学合作带来历史性新机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亚欧非三大洲经济通道的重要节点。输油输气管道、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城市群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规划、选址等重大决策问题,离不开基础地质资料的支撑。在阿拉伯国家开展目标国或地区地学研究、合作基础地质调查、重大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矿产图编制,可为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学资料,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行。

  ——深化能源资源合作需要中阿地学合作迈上新台阶。

  阿拉伯国家石油、天然气、金、铅、锌、铁、铬、磷、铀等能源资源潜力巨大。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超过1000亿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3,我国超过一半的石油进口来自于该地区。我国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足,国内矿产资源增储增产相对缓慢,找矿难度不断加大,这些现实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必须实施矿业“走出去”战略。对接中国产能优势和阿拉伯国家需求,实现产能合作和互惠互利,要求地质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基础先行作用。开展阿拉伯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评价,掌握阿拉伯地区的区域成矿规律、资源能源潜力及分布格局,可以为国家布局全球资源能源战略和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信息支撑。

  ——阿拉伯国家可持续发展对中阿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阿拉伯国家沙漠覆盖面积大,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学工作程度低,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农业发展条件差。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多边地学合作,加强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岩溶地质等技术信息交流,水、空气、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监测,环保产业与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能力,有助于促进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决区域资源环境重大问题需要提升中-阿合作创新能力

  阿拉伯地区横跨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二者在地质演化史上原同属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阿拉伯板块是世界上最小和最年轻的岩石圈板块之一,中生代晚期从冈瓦纳古陆分裂出来。非洲板块二叠纪脱离冈瓦纳古陆,三叠纪向北运移与阿拉伯板块拼合。新近纪以来,红海裂谷带又将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分离。

  独特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使阿拉伯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及铀等能源资源,同时带来了一系列自然及油气大规模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地学合作,深入研究重大地学问题,提升区域研究水平,促进全球地学理论创新,解决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中阿地学合作是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调局”的客观要求。

  中国正处在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转变的阶段,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实施十大计划”的战略方针和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调局”的目标。建立中阿地学中心,加快中-阿政府间地质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建设,将提升阿拉伯国家的地质调查与研究水平,增加我国在阿拉伯地区地学理论与技术方法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化中-阿地质矿产等多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取得有影响力的成果。通过邀请阿拉伯国家地质技术人员参加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地质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培养双多边地学国际人才,将助力“世界一流新型地调局”目标的实现。

        原题:双边连接,中阿地学合作的强心剂——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工作成果小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社 记者: 李 平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