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测天绘地伴随鹏城崛起

2018-07-03 11:05:58    来源:中国测绘报

摘要:鹏城崛起,测绘先行!

  40年前,深圳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边陲小镇; 40年后,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大城市之一。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深圳的发展壮大则时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最大亮点之一和精彩缩影。鹏城崛起,测绘先行,日前,笔者带着一探究竟的心情,走进位于鹏城福田区红荔西路的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采访了3位参与、见证了深圳建设发展的测绘地理信息人。

改革开放40周年: 测天绘地伴随鹏城崛起_深圳测绘_勘测联合网

  “我可是老测绘”

  “我可是老测绘!”首位土地拍卖举槌人刘佳胜得知笔者的来意,用夹杂着浓重吴侬腔的普通话,自豪且动情地说,“深圳有了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在这片热土上不惜流血流汗,把青春都献给深圳的测绘人。”

  1968年,刘佳胜在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测绘局工作;1974年起先后任广东省测绘局工程师、科长、测绘中专学校校长等职;1979年3月,深圳由县改为市,广东省测绘局为支援深圳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初派刘佳胜到深圳市负责测绘工作。

  1986年国庆节刚过,深圳市委、市政府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调研组正式成立,其课题就是“如何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能不能拍卖土地”。 随后,刘佳胜一行考察观摩了香港的土地拍卖会,并向市领导递交了一份《深圳市房地产改革赴港考察报告》。

  1987年12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在深圳会堂如期举行。时任国家体改委主任的李铁映亲临现场,国务院外资领导小组副组长周建南、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以及来自全国17个城市的市长现场观摩,香港方面派出了一个由21人组成的“深圳第一次土地拍卖参观团”,44家深圳企业代表到场参加竞拍,10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蜂拥而至。

  “525万一次,525万两次,525万三次。”时任深圳市规划国土局长刘佳胜亲自担任主拍拍卖师,他的惊世“第一拍”,标志着中国改革历史进入新时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里程碑。“这是新中国空前的壮举。”第二天,国内外许多媒体反应强烈,头版头条大幅报道。

  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条例,将原来宪法中禁止出租土地的条款删去,并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土地的禁锢终于放开。

  “有魄力,有干劲,思想独特,敢于创新,且不脱离实际。”与刘佳胜同届从武测毕业、同时在广东省测绘局工作的原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管理处处长叶炳楷说。“是时代造就了我,是测绘人的智慧、勇气和胸襟培养了我。”刘佳胜则说。

  “深圳是测绘人福地”

  “深圳是测绘人福地!”身材清瘦、双眸炯炯有神的郭仁忠,是深圳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聊起“测天绘地伴随鹏城崛起”的话题,他打开“话匣子”,向笔者娓娓道来。

  “40年前,没有多少人知道深圳。”郭仁忠说,甚至很多中国人还念不准它的名字,管它叫“深川”。可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称“北上广深”,英国《经济学人》“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

  1982年,郭仁忠获原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制图学士学位;1990年获法国Franche-Comte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已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任副院长的郭仁忠,被求贤若渴的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挖”到深圳,任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中心主任。

  郭仁忠介绍道,深圳自成立特区以来,尤其是在1988年开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之后,土地市场发展很快,如果用传统的手工管理难免出错,日后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政府信息化是城市的“软环境”,运用电子手段来规范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失误,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

  “把权力交给电脑,用电子技术来规范政府行为。”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深圳的郭仁忠,凭借着30余年在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和成功经验,带领一支创新研究团队奋战在科研工作一线,于1998年主持完成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化工程,建成我国第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大型分布式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次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千人以上的大规模联网协同办公。

  据了解,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推广运用信息化以后,文件审批时间平均缩短了9个工作日,而该局当时每年审批的20万余份文件涉及的投资或资产运作均在1000亿元以上。

  2000年,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第一次拿国家奖。2001年,原国土资源部在深圳召开第一次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是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首次全国总动员。

  2013年12月,郭仁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工程院院士,成为深圳市首位“本土”院士,改写了深圳无“本土”院士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

  “测绘人书写时代传奇”

  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举办的“讴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厅里,笔者看到一张纪实摄影作品“2018年,深南大道”。画面中,夜晚的深南大道华灯璀璨,魅力动人,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招商银行总部、腾讯大厦……整个作品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犹如城市铺展开的一幅缤纷画卷。

  笔者发现,在“2018年,深南大道”纪实摄影作品旁,有一组文字:这条25.6公里长的深南大道,是深圳的坐标轴,建设历程也折射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时间轴。

  1980年,第一段修通的深南大道全长仅2.1公里,7米宽的路只够两辆车并行,但这已经是当时特区最长的路;1987年,中国土地拍卖第一锤敲响,6.8公里长的深南大道被深圳人自豪地称作“十里长街”;1992年,深南大道拓宽至135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大道两侧增加了灌木、乔木等上百种植物,呈现园林景观;2018年,深南大道推出景观照明提升行动。

  “深圳测绘人见证了这条路的光荣梦想。”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测绘处处长张健动情地说,万丈高楼测绘先行。深南大道变迁的时间轴见证了深圳改革的历史跨越,也昭示着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张健认为,测绘对深圳近40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服务民生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测绘地理信息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深圳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将在深圳智慧城市、共享经济方面进一步放大和不可替代,深圳测绘地理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有作为。

  笔者获悉,深圳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助推规划国土管理数字化上,面向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绿色化等发展需求,结合深圳在城市尺度土地制度探索及技术创新的实践基础,拟从空间信息角度探索支撑土地管理的科技创新,重点将研究城市绿地、陆海交界湿地、滨海城市近海海域等城市国土生态资源的空间表达及监测技术,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环境效应的空间感知技术,研究面向环境友好的土地空间利用优化技术及空间资源统筹平台构建。

  担任测绘处长才两年多的张健充满活力,富有朝气,他信心满满地说,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高度”,深圳测绘人将在南海之滨这座拔地而起的城市,不断书写新的时代传奇。


  | 作者: 祝桂峰 | 来源: 中国测绘报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