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旅”的感悟与思考——纪念中美地理学学术交流40周年

2018-07-23 08:52:12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1977~1978年,中美两国互派地理代表团,拉开了中美地理学家互访的大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际学术交流的重大事件。

  ■姚士谋 刘昌明 承继成 唐邦兴

  1977~1978年,中美两国互派地理代表团,拉开了中美地理学家互访的大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际学术交流的重大事件。

  今年是中美两国地理学学术交流的40周年,我们深感历史上的“破冰之旅”有许许多多值得纪念之处,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为此抒写下心中的感悟与思考。

“破冰之旅”的感悟与思考——纪念中美地理学学术交流40周年_地理学资讯_勘测联合网

1978年,刘昌明(后排左一)与黄秉维(前排中)、吴传钧(前排左一)等地理学家一起访美

  美国地理学家首次来访

  1976年年底,美国地理学家、俄州阿克朗大学地理系主任诺布尔和马润潮教授写信给中国科学院,要求来中国访问交流。随后,美国各大学开始了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初始情况。

  1977年4月,中国科学院外事局请示我国外交部后,同意美方派代表访华,并建议中方于1978年适当的时候也派出地理代表团访美。得知此消息,俄州科学院十分高兴,委派诺布尔、马润潮等组团访华,由10位美国地理学家组成的民间代表团于1977年8月初,开始对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广州、桂林以及韶山冲等地进行1个月的实地考察访问,并与中科院地理所和各地大学地理系进行学术交流。虽然是民间来往,但各地方领导、外办纷纷接待,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记得美国地理代表团第一次来南京访问了3天,江苏省外办、科技局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湖泊所)的领导先后宴请他们两次,他们高兴地参观了南京著名的风景区: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和南京长江大桥,我们和美国地理学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合影留念。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与美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处在科技文化领域交流很少、甚至是隔绝的状态。所以,美国地理代表团访问中国前,有些地理学家认为:对中国的了解,甚至比对月亮的了解还少。马润潮参加组织了中美两国地理学的学术交流,他后来多次访华,成了中美两国地理学交往的桥梁、友好的使者。

  首次中美地理学学术交流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与我国建立了正常的学术交流关系,尤其是美、英、德、法、日本、澳大利亚以及西欧其他国家。

  由于黄秉维、吴传钧、刘易明三位院士的努力,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理系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哈里斯教授的支持下,1984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地位,吴传钧当选为副主席。

  回忆访美收获和感想

  1978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中国地理代表团访美,在我国外交部的批准下,中国科学院组团10人(主要是中科院各地理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两位教授),由时任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黄秉维任团长,吴传钧教授为副团长,中科院时任外事局副局长王仁全为秘书长并担任翻译,于1978年9月23日至11月初访问了美国,我们访问了美国14个州,23个城市,共有60多个单位。

  我们的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得到了美国各个大学、地理系以及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美国在当时地理学、计量地理、地图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回国后,我们结合美国的地理空间,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做了许多地方资源调查与城乡规划工作等等。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当时在密西西比州、科罗拉多州和亚利桑那州等地方,参观过他们的水土保持研究站、实验室以及农场农业试验区,发现他们在实验基础上做过大量的分析、系统总结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我们在美国各个大学地理系交流中发现,美国地理学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各类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都在建立实验室,研究方法比较先进,在学术成就与前沿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当年,美国大大小小的高等院校共有1600多所,其中有850所大学均有地理系,各个学校写出的城市地理专著超过20部。而我国在1985年前,城市地理方面的著作仅有两部。

  198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达66%,全国的铁路已建成25万公里,高速公路6.8万公里,其他公路超过40万公里,均为世界第一。因此,美国地理学在城市地理GIS、资源环境以及旅游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十分繁荣的局面,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新时代我国地理学发展

  2008年,吴传钧院士在地理湖泊所主持中美学术交流3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过:“中美两国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开创了中美两国地理学界科技人员的交往,也反映了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相信这一活动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如今,40年过去了,中美两国的地理学家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形势越来越好,对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钱学森曾经多次指出,地理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学的专门学科。吴传钧也讲过我们的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已发展到20多个,其中资源环境、城市地理、地理信息、旅游地理和农村发展等分支学科已经成为最热门的学科。当前,地理科学工作者从事各种规划实践,结合我国的国情,参加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了大量的重点项目,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对于国际地理学作出了惊人的贡献。

  经过这40年的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我国地理学在一些学科前沿领域已赶上并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比如,我国地理学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利用保护方面,对青藏高原、新疆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艰苦卓越的综合考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我们在自然资源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中,黄土高原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中,我国人文地理各专业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丰硕,得到了国家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总之,中美地理学学术交流40年来,我国地理学各分支学科跨过了新时代,取得了新的进展。相信在今后,我国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姚士谋单位: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刘昌明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承继成单位:北京大学;唐邦兴单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本报记者沈春蕾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7-23 第6版 院所)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