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改革开放40年创新记

2018-12-04 11:08:26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摘要:作为我国测绘科技创新主力军和国家级科研院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改革开放40年来,培养了一批在世界范围相关领域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改革开放40年创新记_测绘科学_勘测联合网

刘先林院士(右)和同事一起研究数码航摄仪。

  作为我国测绘科技创新主力军和国家级科研院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改革开放40年来,始终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培养了一批在世界范围相关领域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搭建了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在事关全局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组织科技攻关,产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有力地支撑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

  人才彰显软实力

  “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拥有陈永龄、陈俊勇、曾世英、李德仁、刘先林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人才和科学家,他们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测绘科技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奔跑。

  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几十年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研究。1988年,研制出JX-3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生产单位广泛应用,满足了国内大比例尺测图、城市规划和地籍测量等方面的需要,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研制开发出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JX-4解析测图仪,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摄影测量技术从解析向数字化的转变,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荣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开发出轻小型、高精度的航空遥感产品SWDC数字航摄仪,将国家航空摄影技术由胶片带入到数字时代,再次填补国内空白,并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又自主研发了新一代移动测量设备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预处理、智能点云处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2017年,年近80岁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二等座上赤脚穿旧鞋,修改PPT报告的照片经微博发布后,成为感动无数网友的“网红院士”。2018年,刘先林做客央视《开讲啦》节目,描述了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他是科研工作者的楷模,是测绘界的骄傲。

  本世纪初,现任院长程鹏飞研究员带领课题组,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5研究所开发了国内第一套水下GPS高精度导航定位系统,满足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保护、海洋军事技术的需求。2005年,该成果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为振邦杯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他还牵头完成了国家级测绘成果的2000大地坐标系转换、2000坐标框架精化和高精度维持,推动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他领衔突破了涉及国家秘密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脱密关键技术,研发了软件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基准站安全升级改造。

  副院长刘纪平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需求,研发了电子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eoWindows,支持空间信息和政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应用构建与信息共享,网络化运行与维护,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网络高效调度、空间信息与文本信息融合、大范围网络地形三维可视化、网站式空间信息发布等功能。平台在一些部委,以及西部地区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副院长李成名研究员领衔的研发团队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地形图非线性保密处理技术,提出了保障国家安全不影响一般性应用的地形图非线性保密处理算法,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导航电子地图市场打开了绿色通道,催生和推动我国导航产业飞速发展,强力支撑了天地图网站的顺利开通,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们还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NewMap GIS,在全国334个地级市和511个县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指导全国48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累计开发涉及国土、规划、环保、水利、公安、工商、税务等几十个领域的6100多个应用系统。

  2006年,张力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加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他带领团队历时两年攻克了大范围卫星影像高精度立体测图技术难题,构建了稀少控制点条件下大范围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模型、技术和方法,使得测图控制点数减少90%以上,研发了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光学遥感影像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其中核心技术基于多基线、多重匹配特征的自动匹配获得2007年汉莎航空图像奖。

  提升科研硬实力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取得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坚实的科技创新平台硬实力建设。

  1980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房山建成房山人卫观测站,目前拥有高精度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和高水准的GPS固定跟踪站系统以及长期观测的国家重力基本点和水准点,是我国科技部首批命名的重点野外科学试验台站,被评为全国先进野外观测台站。

  21世纪以来,按照科技部“调整方向、优化结构、分流人员、转换机制、创新制度”的要求,测绘研究院实施了以深化基础与公益研究结构调整、推动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部分的企业化转制为主的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还分别组建成立了浙江分院、新疆分院、湖南分院、山东分院,作为区域创新中心,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

  2009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了《影像与数据融合国际期刊》,于2017年成功进入EI检索。该刊由国际著名的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出版发行,主要刊登多传感器、多时相、多源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算法模型及应用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研讨的学术平台。

  2011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作为中方依托单位,在中美、中澳、中芬、中德间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上,成立了测绘地理信息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推动国内优秀科技人才走向国际。

  为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对于创新技术的需求,2012年底,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中心。该中心整合大地、航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统计分析等不同方向的科技力量,组建了近30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监测成果,并将持续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2014年,科技部依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测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测绘科技与经济结合。

  2017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测绘研究院成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计量站。测绘地理信息计量站的成立,对全国测绘计量起着重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促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计量站乃至整个行业计量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已经形成了由公益研究机构、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地方协同创新机构共同构成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自然资源监管的业务需求,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创新能力,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提供测绘科技支撑。

  (中国测绘报2018年12月4日第二版)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

  文/丁剑 易慧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