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主要策略

2018-06-28 09:31:15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丝绸之路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应着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交流交往、市场体系、技术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相互连通。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丝绸之路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应着眼这一优先方向,着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交流交往、市场体系、技术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相互连通,更好的参与和服务核心区战略实施。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主要策略_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_勘测联合网

  一  推动信息相通

  推进信息相通,即在地理信息建设和应用方面打牢基础、掌握主动权,深化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搭建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需求的保障体系框架。

  (一)建设“数字丝路”地理空间框架

  1、必要性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信息化建设先行,基础设施的“硬投资”需要依靠信息系统的“软设施”支撑才能高效运行。国防科工局、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基础框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等等。根据《自治区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落实工作方案》,新疆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1.5万亿元用于加速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通信等项目建设。《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和“十大进出口产业聚集区”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逐渐走向深化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沿线区域合作规划、重大项目决策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国家主权安全维护等方面均需要更加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和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全区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仅为37.3%,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覆盖率仅为47.6%,大比例尺地形图成图面积仅3400余平方公里,中亚地理信息资源掌握仍较匮乏,急需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数字丝路”地理空间框架是信息相通的载体,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以下三方面重要作用:(1)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为铁路、水利水电、港口、信息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监管、运行管理等全过程提供位置信息服务。(2)发挥地理信息聚合作用,为各领域“走出去”提供空间基底,带动其他领域互联互通,促进“一带一路”信息共享。(3)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位置服务、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情监测及评估、维稳处突空间信息综合服务。

  2、基本思路

  建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具体承办,争取自治区、国家发改委支持,主要任务如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

  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完整、尺度完备、数据鲜活、要素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提升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可用性、适用性、实用性。加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速度,扩大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地理信息覆盖能力;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创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和管理模式,充实和拓展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加大核心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空白区域、边境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区域等范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率;到2025年,逐步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工作。

  (2)测绘基础设施建设

  以实现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以及各环节基于网络的高度协同为主线,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体系,开展航天、航空、地面、地下和水下技术装备升级,推进数据处理、管理、分析、服务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提升基础地理信息生成与服务等各环节的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提升基础测绘生产力水平。具体包括:

  ①强化北斗空间定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在现有174个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加密站点,截止2025年建成约350个站点构成的现代测绘基准网(一张网);在现有新疆导航定位服务系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中亚位置服务数据中心(乌鲁木齐市),分别在伊犁、喀什、库尔勒市建设分中心,形成集CORS数据处理、运营维护、应用推广于一身的区域协同、联动升级、异地备份的两级四地数据中心(四中心)。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布局合理、标准统一的大地、高程和重力三网结合的现代空间定位基准体系。通过PPP等多种模式推进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和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建设,并通过市场运作、对外援助[1]、科技合作等方式优先在亚洲地区进行推广。

  ②加快多分辨率、多传感器、全天候综合航空航天遥感体系建设。促进已有的激光扫描、红外成像、倾斜摄影、无人飞机、轻型飞机、机载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新型设备的推广应用;新增引进合成孔径雷达、重力仪、高光谱成像等新型传感器和浮空器等新型平台;倡导自主技术装备的研发和配备。夯实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建设。

  ③建设中亚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中心与云平台,深入研究开发地理信息云和大数据处理中心的成套技术。加工整理中亚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亚地理区情数据、各行业专题数据等,形成中亚“一张图”,制定时空大数据内容与服务标准,建立多级多尺度时空数据库,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积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互利务实合作,建立中亚地区各国及核心区各行业地理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促进各地区地理信息交换共享,并与城市大数据深入对接,搭建智能化的时空信息运行载体,力争构建境外分布式数据中心,尽快形成服务能力,打造中亚地区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提供方,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提供统一、权威的时空信息定位基础与地理信息服务。

  (3)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建设

  解决地理空间框架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等过程涉及的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保密等政策,为建设数字丝路地理空间框架提供保障。

  政策保障。立足核心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地位作用和核心区独特的地缘人文特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从国际性、全局性战略上来谋划和推进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加速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尽快形成区域优势和辐射中亚的比较优势。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争取出台加快地州市、县(市)测绘地理信息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重点是优化基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功能布局,加强基层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保障队伍力量。可以乌鲁木齐、伊犁、喀什为节点先行开展试点改革,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地方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以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广度和深度,保障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等方面的基础建设、信息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抓好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自治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落实,协调财政、发改、科技等部门制定促进核心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引进国际国内企业落地核心区,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高地,为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创造条件。

  立法支持。争取地方立法部门最大限度地支持,加快出台《自治区实施〈测绘法〉办法》及地理信息共建共享、遥感影像统筹等方面法规,健全涉密地理信息保密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地方测绘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统一标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宣贯,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同时,加快开展符合核心区建设的地方标准研制,填补相关空白。同时,立足开创性业务,瞄准科技前沿着眼跨部门应用服务,加紧建立科技研发、测绘生产、应用服务与标准研制紧密结合的联动机制,为更好地支撑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和跨部门跨领域提供标准化支撑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1、必要性

  一是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阶段,新时期新的发展战略对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各行业各部门对新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这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发展,为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贡献力量。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仍亟待提高,需要以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为核心,大力实施“地理信息+”战略,积极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社会化深层次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面向中亚地区的服务领域,提升行业影响力。三是深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显著,地理信息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前关联效应,带动了水利、地矿、规划等行业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消费性服务业,具有后关联效应,为汽车、无人机、互联网等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市场需求。

  2、主要任务

  (1)维护公共安全

  全力打造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智慧城市、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等地理信息产品;提升灾害预警、维稳处突、救灾评估等应急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服务大局,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建议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争取自治区支持,具体任务包括:

  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相关边境口岸、敏感地区城镇以及境外重点区域的社会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地理信息技术在反恐维稳、边境管控综合研判、协同作业、应急指挥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边境测图工程,开展反恐维稳空间信息综合服务项目,构建覆盖全面、触觉灵敏、反映快速的测绘地理信息反恐维稳服务体系,在公安、边防相关部门部署示范应用;为亚太经济(APEC)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组织与决策、反恐预警与行动提供基础测绘成果数据保障和信息化监控支持。

  (2)服务民生需求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和深入应用,将激发以智能、泛在、融合和普适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知识化方向发展。提供贴近大众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空间信息服务日益旺盛的需求。建议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争取自治区支持,具体任务包括研发公益性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发布平台、公益性地图服务产品体系与分发平台。推进面向政府管理决策、面向企业生产运营、面向人民群众生活的地理信息应用。推动互联网地图市场、导航电子地图市场、手机地图及各类便携式移动定位服务市场发展的蓬勃兴起。推动文化、旅游、经贸、物流等产业在文化事业、文化旅游、亚欧博览会会展经济、统一的位置索引等多项产业及领域间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中国地图文化、中国导航等测绘产品品牌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深度传播。

  (3)服务社会化应用

  推动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及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走出去”提供包括基础性、智能化、定制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为政府科学化管理、决策制定、重大工程建设、社会管理提供全面的测绘地理信息支持。建议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争取自治区支持,具体任务包括:

  推进矿产资源勘查与地质灾害监测、形变监测、地下管线探测、土地资源遥感监测、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等国土资源领域的地理信息产品建设,为深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土地科技创新提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支撑。

  建设精准扶贫、智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等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产品,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扶老助残、定向脱贫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地理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技术研究,形成智慧政务地理信息融合与智能服务能力。

  开展地理信息系统与建筑信息模型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构建支持多种数据表达方式与信息传输的工程勘察数据库,实现工程项目勘察以及设计阶段对建筑方案的优化,为传统历史建筑保护模式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研发“多规合一”规划信息平台,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

  推进北斗空间定位社会化应用,积极开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与地理信息的融合与增值服务,加快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区、“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清真寺规范化管理”位置服务、瓜达尔港陆海联运物流空间信息应用示范、反恐维稳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在交通管理、渔业、农业、水资源调查、气象、航空航天、工程建设、车辆导航、城市规划、个人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北斗空间定位应用服务。

  (4)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抓手,开展面向自然资源审计的地理国情监测的地理信息产品建设。建议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争取自治区支持,为离任审计工作提供数据服务与技术支撑,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设,探索新方法,形成一套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缓解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严峻形式。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工程,服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扩大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等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机构的协作,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构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环境合作网络提供技术支撑,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5)服务基础设施“走出去”

  建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争取国家发改委、自治区支持,聚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中巴”、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等经济走廊相关的铁路、港口、信息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地理世情监测,针对工程设计、资源勘探开采、建设监督、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提供监测与评估等服务。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