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主要策略

2018-06-28 09:31:15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丝绸之路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应着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交流交往、市场体系、技术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相互连通。

  二  推动交流畅通

  推动交流畅通,即在当前交流往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往来,增进理解,联系感情,为测绘地理信息更深层次和具体层面的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打好基础。

  (一)打造“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国际论坛

  1、必要性

  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民心相通”,促进和深化交流交往,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设立一个国际会议组织,为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就测绘地理信息发展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政界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务虚平台,而且也为迫切需要拓展业务的商界人士提供了高效率的务实平台,促进各国测绘地理信息之间的战略沟通、管理沟通、技术沟通、市场沟通。

  而新疆则是打造这一论坛的合适地点。新疆是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自古便是连接中亚及欧洲的重要交通通道,在新疆打造这一论坛对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全方位、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本身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即是“核心区”,在核心区打造“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国际论坛名正言顺。而新疆最近几年依靠其作为国内与中亚连接的桥头堡的地缘优势成功组办了多个大型展会/论坛,涵盖的行业和技术领域十分宽广,如亚欧商品贸易展会、中国(新疆)国际农业展会、新疆文博会暨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展会和新疆云计算暨大数据展览会等。

  此外,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被誉为“第三产业的火车头”。立足新疆打造“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国际论坛的同时举办相关会展,能够更有效地搭建新疆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促进新疆与我国东部以及中国同周边国家的长期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加强新疆与国家各相关部门、相关省区的合作交流,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沿边开放、向西开放,努力把新疆打造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的有效载体。

  2、基本思路

  将论坛设计为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性会议组织,建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起,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协助,定址新疆乌鲁木齐,为测绘地理信息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以增进相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深化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建立伙伴关系。与论坛同期举办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国际展览会,邀请国内、外优秀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展览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包括国内外地理信息、卫星导航定位和遥感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其他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生产、管理和服务相关的各种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为国内外企业了解市场、沟通信息、宣传产品、广交朋友、洽谈业务提供交流渠道。

  (二)因地制宜开展对外交流援助

  1、必要性

  我国与“一带一路”大多数沿线国家相比,我国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和应用服务方面走在前列,已经积累的大量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能够为沿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提供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35个国家人均GDP仅3000美元,受财力、技术、人才等的限制,没有能力构建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和服务体系,难以保障本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急需其他国家提供支持。此外,在作为国家安全根基的地理时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各国都倾向于分散风险,坚持多套不同国家的地理信息平台和系统的同时开发和备用的原则,这就为国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在这些国家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可能。这为我国将测绘地理信息建设方面积累的优势、经验和产能进行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最佳切入点。

  2、基本思路

  按照我国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统筹部署,有针对性的选择若干测绘地理信息发展落后国家加强沟通协商,了解援助内容、援助方式等方面的需求,促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签署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争取将相关援助需求纳入我国现行对外援助计划执行。注重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对外援助,引导相关企业通过BOT /PPP 等市场流行的业务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的投入、执行和收益主体。

  (三)充分利用现有交流机制和平台

  1、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同中亚各国除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外,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安全会议秘书、外交、执法、经济、外交、救灾、文化、教育、卫生、边防部门领导人、总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及国家协调员定期会晤机制。为提高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潜力,在组织框架下已经陆续成立了多个职能机构以向各国提供更丰富的沟通渠道和更稳定的保障手段,如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

  2016年6月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中提到“采取措施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深化在贸易、产能、财政、投资、农业、海关、通信、卫星导航及其他符合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十分重要”。这充分表明以卫星导航为代表的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已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重点合作领域。这些机构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取得的丰硕成果,都为测绘地理信息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合作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因此,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平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向西“走出去”。

  2、基本思路

  建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参与,争取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设立专门的测绘地理信息合作协调小组,在行政领域定期开展政府间测绘地理信息高级会谈(部长级会议),积极寻求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应急救灾、北斗导航、航空航天遥感测绘等方面的协定、谈判,建立持续长效的合作机制,以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面向中亚地区的对外合作交流。

  此外,还可以充分借助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论坛、中国—亚欧博览会、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国际会展,以及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吉尔吉斯坦中国新疆出口商品展洽会、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新疆商品展览会等境外展会平台,积极邀请我国企业参展,全方位对外展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

  三  推动市场贯通

  推动市场贯通,即通过机制化的合作交流,畅通我国自主技术装备和产品服务向西“走出去”的通道,拓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

  (一)建设中国(新疆)—中亚地理信息产业联盟

  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面向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对地观测、无人机遥感、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等领域筹划建立中亚地理信息区域合作联盟。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由部分知名企业发起,由中亚国家、国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发挥好政府宏观引导、牵线搭桥、助力推进的作用。不断探索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开展民间合作交流,深化测绘地理信息联通世界的纽带桥梁作用。

  1、基本定位

  中国—中亚地理信息行业服务平台;中国—中亚地理信息企业开展资质、技术、内容、人才、运营等多方面的合作平台;中国—中亚地理信息产业的有关单位交流平台;国内地理信息企业“抱团出海”平台;促进中国—中亚地理信息产学研结合,以及行业标准、规范的对接和统一平台。

  2、必要性

  中亚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对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和服务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也迫切需要对外“走出去”扩大市场。通过构建区域性的跨国产业联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国际化进程。一是能够有效拓展中亚市场,增强我国企业在东道国的影响力。利用合作方在市场开拓、产品营销、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帮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企业解决不熟悉当地市场行情和销售渠道不易控制等难题。二是可以有效降低地理信息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通过联盟可以有效地了解中亚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将大大降低各方面的风险。三是将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成立这一联盟可以促进国内企业资源整合,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在中亚地区拓展市场,打破发达国家在全球地理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地位。四是提高地理信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这一联盟,国内企业可以相互弥补资源的不足,增强研发力量,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分摊投入和风险。五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体系建设。能够形成以西部和中亚、西亚地区的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我国西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3、可行性

  一是技术和市场优势。与国外建立产业联盟,一般需要技术或者市场上的优势。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在航天数据获取、处理和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等方面相比中亚国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国可以利用技术优势成立战略联盟,促进我国推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对外转移和输出。二是国内在地理信息各个链条上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产业联盟。如长江经济带联盟,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等,为国际地理信息产业联盟的建立和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其他区域性跨国产业联盟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我国与东盟国家建设的产业联盟,如中国-东盟卫星导航国际合作联盟、中国-东盟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产业联盟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能够带来一些启示,例如:在合作论坛基础上发起建立产业联盟;以企业或者科研单位为联盟主体,政府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加强标准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才的交流和沟通,等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主要策略_勘测联合网

  4、主要思路

  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由部分知名企业发起,由我国及相关国家一定数量的企业、大学或科研院所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单位组成产业联盟,订立联盟章程,设立决策、咨询、执行等组织机构,建立开放发展的机制。通过会员形式加入联盟,相互交流技术资料、分享联盟科研成果、协商共建或共享科研、检测、计量、试验、生产等基础设施。建立中国(新疆)—中亚地理信息产业联盟网站平台,全方位提供信息和数据,为建立多个国家与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合作与发展服务。建立定期的会议机制,组织企业走访、国外考察,组织推介、对接洽谈、科技展览、人员培训等活动,加强国内外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项目、人才、标准、科技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国内企业与中亚国家的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开展科技、商贸中介等服务活动,促进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

  (二)建设中国—中亚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1、必要性

  建设核心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是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走出去的必要支撑。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也是我国产品和技术向西走出去的桥头堡。核心区集中了通往中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利用核心区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新疆建设中国—中亚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作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和技术走向中亚的研发基地、推广基地、保障基地。

  2、基本思路

  按照“政府搭台扶持、行业主导管理、企业创造价值、市场配置资源”的建设模式,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持,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为主,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金融政策支持,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等融资平台,在乌鲁木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北斗位置导航与授时服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与应用、空间信息服务研发等产业。引进有实力的内地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企事业单位进驻产业园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成果转化。

  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引进、培养科技和智力资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体系。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乌鲁木齐建设反恐维稳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打造空间信息服务研发基地。在伊犁、喀什建设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区、瓜达尔港陆海联运物流空间信息应用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集群效应,强化立足核心区辐射中亚的发展意识,带动我国空间信息产能输出。

  四  推动技术融通

  推动技术融通,即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推进自主的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中亚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实现从技术输出到技术垄断。

  (一)建立面向中亚的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培训基地

  为切实将国内先进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推广至中亚地区,大力促进我国测绘地理标准国际化,推动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标准互认,将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标准化手段推向中亚地区,建议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支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武汉大学、新疆大学、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面向中亚地区设立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培训中心,主动邀请中亚地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来华培训,通过理论知识、软硬件操作、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潜移默化地向中亚辐射,为后期的市场拓展打牢基础。

  1、基本定位

  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培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立足新疆建设面向中亚及其他周边国家,为其提供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新标准、新应用,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思想和技术的“走出去”。

  2、必要性

  中亚国家在基准、卫星定位、GIS系统、遥感影像获取等领域技术发展和世界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其他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中亚国家现行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规范、标准、设备都是前苏联时期的产物。其现有的发展水平与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极不对称,发展极为迫切。同时,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人才也更为缺乏,急需尽快培养一大批测绘地理信息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从目前单纯国外的技术援助到未来的自主创新发展。因为新疆的地域优势,我国已经通过新疆开展了较多合作和交流,但是从合作方式来看,仍然主要是通过技术的互换,驻援助国技术研发等方式,并没有长远规划和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方式和途径,因此,要加快我国技术、标准向“西”走出去,更好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尽快建设一个固定的场所和基地开展长期的合作、交流。

  3、可行性

  从其他行业来看,我国面向中亚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开展培训班已经成为重要的合作交流方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新疆科委、新疆畜科院与新疆农科院联合举办了一个生物技术和农畜产品再生的科学技术实践讲习班,该班由中国的有关专家向来自哈、吉、乌的近20名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国在加速牲畜优良品种繁殖和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双方还交换了种子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活动更为频繁,新疆面向中亚各国及俄罗斯,先后举办了“小麦高产优质技术培训班”,“牛繁殖改良技术培训班”、“畜禽疫病诊断防治技术培训班”、“网络技术培训班”、“新能源应用技术国际培训班”、“企业孵化器国际培训班”,300多名技术专家参加了培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科技部、质检总局于2015年在常州开办了俄罗斯、中亚国家标准化官员研修班。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和蒙古等6个国家的17名标准化官员和专家参加了此次研修班活动。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标准化概况及中国标准化改革。从其他地区来看,类似的国际培训基地为国际合作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国际培训中心,在北京和苏州都有基地,为ArcGIS专业培训与认证机构,为国内外用户提供ArcGIS培训、GIS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其他综合化的培训基地比如中智培训中心,主要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服务企业适应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还在投资服务、贸易服务等领域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业务非常广泛,效果良好。从以上已成功举办的培训班,以及国内现有国际培训基地的情况来看,建设面向中亚的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培训班是可行的,是对测绘地理信息现有培训机构的补缺。从硬件条件看,新疆作为我国向西走出去的桥头堡,地域广阔,充满异域风情,尤其是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等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适合建设国际化的培训基地。从软件来看,新疆在依托内地的基础上,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国家化培训基地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通过建设国际培训基地,国内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都可以以此为渠道,实现向中亚“走出去”。我国在大地基准现代化、卫星导航定位、地壳运动监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以及通信服务的能力。我国的卫星遥感、航空数字摄影等技术应用与国际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开发了地理信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遥感图像综合处理系统、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等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从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到输出全程数字化。尤其是全球地表覆盖制图项目荣获“2015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因此,在新疆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培训基地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4、建设思路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按照PPP模式,多方筹措资金,依托武汉大学、新疆大学在乌鲁木齐市建立地理信息国际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向中亚及周边国家提供测绘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介绍、交流和人才培训。培训课程设施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主要集中介绍和讨论某个领域某一项具体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某个领域测绘地理信息最新技术研究现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经验等,时间从2-7天不等。长期培训班侧重系统技能培训和技术掌握,针对某个领域前沿的技术进行理论介绍和实际操作训练,旨在尽快掌握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新方法。技术培训领域主要包括现代基准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等。同时,除向中亚国家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基地还针对国内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行业单位“走出去”普遍存在的经验不足、国际化人才缺乏、国际贸易法律知识欠缺等问题,组织专题培训活动等。

  设立基金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教育培训和科技合作。在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的支持下,由新疆大学牵头设立丝路遥感基金,向中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留学资金支持。职业培训学院联合中亚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开放课题,按照中方出资,成果共享的方式,支持中亚国家科研机构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研究。

  (二)建设卫星测绘中亚分中心

  1、基本定位

  卫星测绘中亚分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聚合国家卫星测绘资源,更好的推动面向中亚的卫星测绘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

  2、必要性

  是落实《卫星测绘“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卫星测绘“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整合国内外资源,建立全球化的卫星测绘遥感数据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网络,推进国际合作、全球科学研究和商业化服务,形成卫星测绘全球化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卫星测绘中亚分中心,有利于与国家战略精密结合,推进国产测绘遥感卫星数据的全球化接收、服务与应用。

  是强化自主卫星测绘应用的重要举措。我国卫星测绘遥感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我国主要的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包括中巴资源系列、环境减灾AB星、天绘一号01/02星、资源三号、高分一号/二号/四号卫星等,资源三号卫星将国产卫星几何定位精度从数百米提高到10米。高分二号卫星的发射,标志着国产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国产卫星的快速发展,对卫星应用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迫切需求,只有在组织机构、体制机制、政策、标准等方面同步推进,才能使卫星应用服务不断深化,服务成效不断提升。中亚分中心的建立是完善卫星测绘应用机构,深化应用的必要措施。

  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迫切需求。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我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这一区域的遥感影像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加强我国对中亚国家的了解,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开拓市场,也是我国加强与中亚地区合作、交流的重要方面。

  3、可行性

  目前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已具备自主测图能力,尤其是资源三号01星、02星的顺利发射,其空间分辨率达2.5米,使我国完全具备了获取这一地区卫星影像的能力。目前已经有河南、江西、江苏、广西、湖南、新疆等多个省成立了卫星测绘应用分中心,承担各省范围内的国产卫星影像接收、产品加工、存储、处理、应用、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各省国产卫星影像数据和国产卫星影像应用的分发服务工作,国产卫星影像云服务和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在中心的建设和技术要求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而面向中亚地区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机构仍然空缺,因此,建立中亚分中心是可行的。

  4、建设思路

  以卫星测绘应用新疆分中心为基础和依托,由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争取自治区支持,适当增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向中亚及周边地区卫星影像数据的接收、处理、加工、分发、应用服务的机构。搭建中亚地区卫星影像数据分发与应用平台,为新疆及周边地区的应急保障、技术培训提供数据和服务,及时掌握中亚及周边最新遥感影像资料,服务国家和新疆地区重大项目、政府决策、应急测绘,服务中亚地区的相关工程建设,并推动我国国产卫星影像在中亚各国的产业化应用。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