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勘测体系的研究

2018-08-08 17:09:37    来源:《地理空间信息》2018年第6期

摘要:城市勘测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重要前提。

2 新型城市勘测体系构建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

  2.1 党的大政方针有依据

  党的十九大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对于城市勘测单位而言,对外是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我们供给能力的矛盾,对内则是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我们在严格管控下能为职工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条件。新时代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担当,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我们提出了为社会提供质量更好、内容更丰富、方式更便捷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新要求。

  2.2 国家战略实施有机遇

  当前,我国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等三大国家战略为轴心,通过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测绘地理信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和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家战略实施落地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勘测行业也应在传统业务再造和创新方面下功夫,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

  2.3 全面深化改革有压力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除了维系自身发展外,还要对体制改革有清醒的判断和提前的谋划。目前除了已改制和正在改企的几家外,其余城市勘测单位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4],2020 年后要向企业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对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形势有研判,需要全面做好制定配套措施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预测,积极应对市场形势的转变,主动适应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

  2.4 政府职能转变有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职能也在发生转变,在“放管服”的总体要求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具体改革举措的要求下,城市勘测行业的服务模式将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一方面政府和公众对城市勘测单位的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的公益服务项目管理也需要通过面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这就促使城市勘测单位在体制机制上要做好必要的改革和应对准备。

  2.5 科技创新发展有动力

  目前城市勘测单位相对互联网IT 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及应用能力较弱,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处于观望状态,没有主动积极去吸收、利用来转化为自身的勘测生产力。另一方面,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融合了信息科学、空间科学、高性能计算和网络通讯等领域先进技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大数据、移动互联、智慧城市、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将推动城市勘测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城市勘测事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这就对我们城市勘测行业的创新提出了“主动作为”的要求。

  2.6 自身改革转型有意愿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城市勘测行业自身就有转型升级的需求。一是过去大多数定位生产型事业单位,开展了基础性、前期性工作,但对一些公益性、研究性和全过程参与性的勘测保障能力尚显不足。二是当前各种巡视巡查、督察检查、审查审计已经成为常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下,各种经营活动也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也对参与市场竞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三是互联网IT 企业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影响。促使城市勘测单位有必要做好改革和应对准备。

  3 新型城市勘测体系的具体内容

  城市勘测单位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扩大有效供给和高端供给,丰富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形式,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高效;产品丰富、服务精准;市场广阔、应用多元;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勘测体系。

  3.1 新型基础公益勘测体系

  我国经济社会目前已进入新的战略转型时期,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基础公益勘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基础公益勘测是在保持基础性和公益性不变的情况下,对传统基础测绘的继承和发扬。

  1)勘测范围由传统基础测绘扩展到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浅部地层的地下空间调查和深部地层的基础地质调查。

  2)勘测资源由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等传统测绘项目逐步转变为测绘基准运维与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为主。

  3)勘测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制图技术,广泛采用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

  4)勘测模式由原来按照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等工序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测绘技术一体化集成、国家和地方分工协作、测绘系统与专业部门信息共享协作等方式。

  5)勘测成果由提供传统的大地测量控制点成果,转变为可提供高精度的实时测绘基准定位、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等;由原来提供不同比例尺地形图或“4D”数据产品,转变为可提供按需定制地形图、专题图、内容丰富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2 新型国土规划勘测体系

  新型国土规划勘测体系紧紧围绕国土规划行政审批事项,根据不同的阶段,创新性提供现势强、信息全、数据准、服务优的城市勘测保障服务。

  1)保障模式由过去的阶段性、节点式服务向规划国土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转变。

  2)保障内容由传统国土规划业务向不动产登记测量、三维竣工测量、规划现状评估等方向扩展。

  3)保障方式由过去的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变;由过去的多次性服务向一次性服务转变;由过去的期货式服务向现货式服务转变。

  4)保障成果由过去的二维、地上、室外向二三维一体、地上地下一体、室内室外一体等全方位服务转变。

  3.3 新型民生保障勘测体系

  随着城市勘测向大众化、普适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工作需要城市勘测单位来保障,建立新型民生保障勘测体系,进一步提升勘测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1)服务观念由城市勘测单位过去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的状态,转变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民生的各个领域。

  2)服务内容由提供单一纸质地图、基础数据转变为提供网络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由过去为社会民生提供传统粗放型数据,转变为提供部件式的精细化信息服务。

  3)服务意识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转变。

  3.4 新型应急处理勘测体系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测绘地理信息优势发挥明显。目前,我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已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城市勘测单位成为地方重要的应急保障力量。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新型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为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恐维稳提供快速有力的应急测绘保障。

  1)应急装备由过去传统的以全站仪、RTK 等为主的勘测应急设备转换为以无人机、无人船和移动测量装置为主的应急设备。

  2)应急数据由过去以基础测绘和航空摄影为主的应急数据转化为具备多种类性、多来源性以及多格式性特征的应急性数据信息,实施融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输出应急测绘数据结果。

  3)应急服务由过去传统应急服务手段转化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应急服务效率和水平。

  3.5 新型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作为“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基于位置和时间的关键性基础信息服务。构建新型时空信息服务体系要从信息感知层、网络层、支撑层、服务层和应用层进行创新。

  1)信息来源“新”。城市时空信息感知网由常规的传感器(摄像头、检测仪、RFID 等)感知扩展为以个人移动设备(手机、手环等)和公众网络资源(导航信息、社交网络等)为主的泛在感知。

  2)信息服务“新”。由传统的提供时空信息数据服务转变为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化处理方法,对时空信息大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挖掘,按需为用户提供泛在时空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3)信息架构“新”。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服务架构由传统的信息离线集中汇交和分散独立应用转变为时空信息的分布式存储、集中式管理、自主式维护和共享式应用。

  4)信息应用“新”。公共服务平台要扩展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平台,统一规划、国土、建设、环保、水利、交通等多部门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评估、调整、修编等工作,实现一个城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3.6 新型内部管控体系

  城市勘测单位为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勘测工作的新要求,和满足社会各界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必须从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等各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的内部管控体系。

  1)管控理念由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过渡,建立适应现代科技创新型城市勘测单位的质量、财务、人事、分配和经营管理等制度。

  2)管控手段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OA 自动化流程管理过渡,发挥信息共享功能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单位内部工作效率。

  3)管控主体由过去职能部门为主体向全员参与管控过渡,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内部管控效率和质量。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