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产业分析及竞争态势

2018-08-27 13:43:17    来源:普华有策

摘要:地理信息主要产业活动包括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及竞争态势_地理信息动态_勘测联合网

  一、地理信息产业链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的集合体。地理信息主要产业活动包括硬件制造、数据生产、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其中:地理信息产业的硬件制造属于制造业;数据生产活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地图出版、数据服务和数据应用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数据产业链;软件开发的核心竞争活动为技术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主要有地理信息应用工程集成、软件销售和运营、咨询和培训,以及其它地理信息增值服务等活动。

  1、上游

  数据采集及其核心技术是产业的源头和上游。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数据采集包括测量(如大地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管线测量等)、遥感数据采集、卫星导航数据采集等。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产业活动的起点,技术的产业化围绕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进行,技术产业化的结果是商品化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中游

  地理信息工程应用位于产业的中游,是对上游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目前,地理信息工程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房产、交通、铁道、统计、公安、紧急事务处理、经济规划、农业、林业、海洋、军事等。地理信息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设施管理、电信资源、电力、通信等。地理信息工程应用对产业上游的数据提供和技术深化提供了需求驱动力,同时也为地理信息产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开启了发展空间。

  3、下游

  地理信息服务位于产业的下游,包括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各种营销服务、技术和软件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数据服务等,是对产业上游和中游的拓展。地理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为许多其它信息技术(IT)分支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与空间分析功能,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等可嵌入地理信息,又如定位服务(LBS)、室内导航、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ITS)等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拓展。地理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深化了 IT 技术的应用。

  二 、地理信息行业壁垒

  测绘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在业务资质、资金、专业技术及人才、市场等方面对新进入者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业务资质壁垒

  我国目前对测绘服务业的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技术、人员构成、设备条件等综合因素,行业主管部门核定企业的资质等级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而且规定了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项目承接范围,例如测绘乙级资质企业和测绘甲级资质企业一样,可以承接包括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洋测绘、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服务等所有专业。而测绘丙级资质企业则业务范围仅限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洋测绘,且不超过上述范围内的四项业务。丁级测绘资质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海洋测绘,且不超过上述范围内的三项业务。

  2、资金壁垒

  测绘服务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培育期较长,对长期资金的需求程度较高。除前期资金的投入要求高外,随着行业应用不断拓展,技术要求也不断提升,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公司的持续技术更新及产品升级换代。新进入者将面临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形成资金壁垒。

  3、专业技术及人才壁垒

  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行业,测绘服务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形成天然的技术壁垒。测绘服务产品融合了卫星定位、无线通讯、测绘、软件、网络等多种技术,跨越多个学科,核心技术及应用技术掌握的难度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国内科研机构掌握的理论技术尚未很好地实现产业化,整体技术储备和技术产业化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行业内对以上相关技术能做到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相应的技术和人才,存在较高的技术及人才壁垒。

  4、市场壁垒

  由于测绘服务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客户需要一定时间的引导和培育,客户对技术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一定的服务规模,用户一旦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对该产品及后续技术升级维护服务形成较高的依赖,进而形成较高的认同感,所以用户对市场中先发品牌的忠诚度高,品牌的口碑效应显著,新进入者存在市场壁垒。

  三、影响地理信息产业行业发展风险因素

  1 、数据采集依赖国外技术,基础数据不完善

  我国遥感卫星从技术和能力上都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本依赖进口,航空数字影像获取能力也还不强,从数据源头上制约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位于地理信息产业链上游的遥感数据的获取还主要依赖国外卫星,90%以上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来自国外,95%以上的地理信息高端技术装备市场被发达国家占领,50%以上的地理信息高端软件为国外软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数据我国尚属空白。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将中国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全面支持其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加速抢占中国市场,加剧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同时,基础数据不完善也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 、 GIS 应用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在国家 863 项目和有关科技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国内 GIS 软件开发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国产 GIS 基础平台软件,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与国外成熟的 GIS 相比,国产的 GIS 软件还有差距。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相关信息装备和社会认知度等都密切相关。如何推动我国 GIS 产业的发展、促进 GIS 更好地应用;如何让国民意识到 GIS 的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大众 GIS 的思维模式,都将是未来我国 GIS 企业、机构、院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3 、 缺乏统一平台及共享机制

  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数据库、综合信息数据库、行业专题信息数据库。而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呈多样化,这些数据库又可派生出许多子系统,比如电子政务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林业、旅游等专题应用系统,GPS 导航定位系统等。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由于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偏低。因此,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统一公共服务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推进地理信息全产业链的发展就非常迫切。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政策、数据、应用、技术的高度集成,牵涉到产业链上各关联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存储、管理、更新、分发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技术上实现统一。平台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标准问题。标准统一才能编制相应的共享交换软件,从而实现与各类数据库的共享与交换。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地理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才会显著提高,产业链上各产品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4 、 相关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不大、企业竞争力不强、核心关键技术缺乏、高端仪器自主化水平不高、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不足、安全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地理信息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自主创新产品,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国内知名品牌较少,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地理信息软硬件产品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较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主要销往国际中低端市场,我国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在短期内还无法与谷歌地图等抗衡。同时,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不足,更多的是模仿国外的商业模式。地理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理论基础不牢靠,适用性不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此外,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地理信息核心技术的发展也一直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

  5 、 相关标准落后

  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这样的新兴行业,我国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出台相对滞后,相关标准的制定明显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门的不同标准,相关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也都存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业同相关部门签署了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协议,以进一步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将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规范,促进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更上一个台阶。

  6 、 专业人才缺乏

  地理信息产业是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需要有先进的地理信息数据遥感装备,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的各个领域都需要高级复合型人才。比如卫星导航定位领域就需要对导航定位、电子、通信、地理信息等专业有深入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由于受我国芯片、通信、导航信号处理及算法等技术水平的制约,在卫星导航定位基础类产品领域的人才严重缺乏。同时卫星导航市场和管理人才也相对缺乏。同样,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其他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链的成熟还需要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支撑。

  四、地理信息行业竞争态势

  地理信息产业是测绘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的产物,这就使该产业的产业链条较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展研究中心此前按照地理信息产生和处理流程,将地理信息产业分为地理信息设备制造业、地理信息软件业和地理信息服务业三大类。

  地理信息设备制造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高精度地理信息设备行业已基本形成并出具规模,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芯片及基板是地理信息设备的核心部件,主要被北美、日本、欧洲的知名企业和品牌所控制;芯片及基板是我国地理信息设备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00年开始重点支持专用芯片的开发,主要是 GPS、GPS+Glonass和“北斗一号”芯片的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技术水平和精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精度板卡仍然基本靠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导航系统等大众应用市场的地理信息设备领域,在欧美市场中 Garmin、TomTom、Lowrance 和 Magellan 为主要的车载导航产品提供商。在日本的宏达、尼桑、丰田、本田以及松下、先锋、阿尔派等公司都已开发出自己的车载导航产品。我国的海尔、朗科、新科、赛格则提供多样的监控调度设备。在信息采集设备等专业应用市场领域,特别是高精度的接收机领域,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 GPS 公司有 Trimble、Leica、Thales、Javad、Topcon 等,我国的测量设备制造商有南方测绘、中海达和华测等。

  截止目前,国内地理信息软件业已经发展了 20 多年,地理信息软件系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国内地理信息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地理信息服务业所涵盖的面比较广,业内的上市公司也较多。既有为公共机构及行业客户提供地理信息应用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如数字政通、天泽信息、中海达、北斗星通、合纵思状和国腾电子等;也有提供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公司,比如四维图新、数字政通;还有提供互联网地图、个人移动定位服务的公司,比如四维图新等等。地理信息服务业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另一方面,地理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为许多其它信息技术(IT)分支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与空间分析功能,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等可嵌入地理信息,又如定位服务(LBS)、室内导航、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ITS)等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拓展。地理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深化了 IT 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服务业行业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声明:中国勘测联合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